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由传统模式中的“知识本位”逐步过渡到现如今的“素养本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导向下,儿童发展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引起了热议与广泛推广,要求教育教学者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儿童的内心感受及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倾听、理解、分析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使其与儿童的成长状况相契合,指向儿童持续性的未来发展。英语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寓教于乐、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语言学科的魅力所在,是教育教学者追求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教学脱颖而出,凭借其契合儿童天性的特点,为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助力。艺术英语将深受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如音乐、美术、演绎等资源融入教育实践活动,并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让英语课堂有情有心、绽放思想光芒、充满生命活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详细探究了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教学设计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抛砖引玉,为其他英语教育教学者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与方法指导。
一、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教学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保障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之所以让学生反应平平,是因为照本宣科的传统形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违背,甚至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因此,趣味性原则才是保障教学活动理想化的重要依据。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保障教学资源、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及教学环节的趣味性,同时关注学生当前的兴趣所在,深入挖掘学科内部的趣味因素,以此来为“艺术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形式多样化原则
“艺术英语”教学方式绝对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让艺术与英语教学深入融合,实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实践成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形式多样化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艺术资源、创新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在保障学生具备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指向性。
二、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教学实践
(一)立足儿童本位,开发多样资源,铸就艺术宝库
“艺术英语”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融合艺术资源,通过教育活动落实美育目标,真正做到以美育人、用美育心。这一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所提到的跨学科肢体学习活动,符合当前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在“艺术英语”的思想导向下,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教学视野,在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发展个人的艺术素养,能够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审视艺术资源,并不断积累可供教学使用的艺术资源,使其成为为“艺术英语”助力的“艺术宝库”。在小学阶段,教师开发艺术资源的路径主要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生活、儿童游戏以及儿童作品。
首先,从整合学科内容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内容并非“孤岛”,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静待教师的开发与挖掘。在“艺术英语”思想的导向下,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的具体内容可以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需要教师通过主题视角进行整合联系,将其巧妙地引入英语课堂,使英语课堂更具个性化,在激发幼儿艺术通感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儿童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将美育目标深度落实。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3“My family”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展开,教材中“Story time”在介绍家庭成员时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特征和爱好都清晰直观地展现了出来。这一教材内容给了教师启发,教师可以引入美术教学内容,与美术教师共创“My family”教学实践。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学会了绘画人像并凸显人物特点,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立足点,让学生参考教材图文,为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针对性的绘画,并结合绘画向大家介绍家庭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呈现的绘画作品精彩纷呈——拿着扇子喜欢跳广场舞的奶奶、板着脸不苟言笑的爸爸、温柔美丽的妈妈……学生家庭成员的形象跃然纸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用色彩点亮了英语课堂。
其次,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也离不开实践应用。与此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的直观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而艺术的抽象性与英语语言的符号性则使其面临着一定的学习困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的切身感受与实践经验为基础提炼出艺术元素,创设具有艺术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来深度落实“艺术英语”的教育理念。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2“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教学为例,本单元课文以做水果沙拉为主要内容。结合小学中高年级段的劳动教育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制作水果沙拉是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但是在“艺术英语”思想的导向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与渗透美育目标,从艺术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同学们,你们有过制作水果沙拉的经历吗?在制作中,你们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纷纷表示,水果沙拉的制作要考虑美味、营养与美观。教师就可以立足于美观这一视角,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单词与句式思考“如何制作一盘美观的水果沙拉”。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并让学生展示自己搭配水果沙拉的技巧。制作水果沙拉本是生活中的常见活动,但教师却从审美培养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并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创造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慧眼”,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实现巧妙迁移与灵活应用。
再次,在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儿童本位”的思想,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深受儿童喜爱。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收获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3“Our animal friend”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动物朋友展开,教师可以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后,引入“你画我猜”的课堂游戏,这一游戏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动物朋友的某一身体部位,而台下的学生则需要猜测黑板上所画的是什么动物以及动物的哪一身体部位。这一游戏环节的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强化美育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提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最后,儿童作品也是“艺术英语”教育的重要资源,儿童作品基于儿童的认知情况,关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审美感受,引发儿童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英语儿童绘本作为课外补充资源,在引发儿童审美感受的同时趣化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拓展儿童的英语学习渠道。
(二)强化目标递进,分层设计活动,丰富艺术实践
基于儿童发展视域的“艺术英语”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从儿童真实的需求与学习情况出发。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有待提升,他们更习惯于从实践感受中提炼经验、获取知识。为了让“艺术英语”真正发挥理想的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学段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发展情况,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且易于达成的“艺术英语”教学目标,通过阶梯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思考、表达与创造方面层层递进的发展,下文将“艺术英语”的教育目标分为低段、中段与高段(如表1所示),并配合实践案例进行举例说明。
在实践中,通过对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艺术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分析与研究,教师最终确定了三个学段学生的“艺术英语”学习手段。三年级位于低段,学生正处于系统化进行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绘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将“读绘本,创绘本”定位为三年级主要的“艺术英语”活动,这一活动贯穿三年级始终。同时,教师秉持家校协同理念,鼓励家长配合学校积极开展亲子共读与共创绘本活动,与学生一起通过文字与绘画的形式,描绘童真童趣,记录成长与思考。四年级位于中学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创作能力有待提升,这一学段指向学生语言智能的提高,因此教师创设了“绘四季,写诗歌”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将英文、绘画、诗歌融为一体,描绘他们眼里的四季之美,完成诗意盎然的“艺术英语”作品。小学五年级属于高学段,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这一学段指向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Cartoon Time”环节,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在完成学习活动后,让学生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表演短剧,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运用之美。在短剧创设中,学生不仅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创编与修改剧本、确定角色、排练演出,还要自行制作表演短剧所需的各类道具,以此来提高表演成效。这一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调动多重感官,进行全方位思考,将英语核心素养与艺术素养在实践过程中深度落实。
(三)巧设课后作业,创新作业内容,落实教学成果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进一步延伸教育成果、夯实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路径。传统小学阶段的英语作业模式多以朗读、抄写、背诵、默写等形式为主,学生兴趣平平,甚至对英语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而在“艺术英语”思想的导向下,教师可以采用更有趣的艺术形式进行作业设计,以此让美育目标贯彻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始末,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与英语能力的双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业态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A healthy diet”为例,在“艺术英语”思想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艺术英语作业:首先,模仿“Story time”的形式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如饮食偏好、饮食内容、饮食频率等;其次,思考“如何优化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将思考结果制作成海报,在海报中通过绘画、做图表等形式,指出自己曾经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并罗列优化后的饮食安排,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从机械模仿转变为创新与改变——有的学生改变了作业模式,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记录自己一日三餐的饮食计划,以视频或照片集代替了手抄报的形式,一边展示一边用英语介绍;有的学生将自己的饮食转变做成绘本,以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饮食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艺术英语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
再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艺术英语作业单:有感情、流畅地大声朗读“Story time”;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创编后续故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绎。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故事内容和所学知识,还要就故事立意进行进一步探究,在表演中语言流畅、情感饱满、肢体动作合适、逻辑清晰。这一作业设计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不仅落实了教育目标,还进一步点燃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提高了作业质量,培养了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艺术英语”凭借其综合性、实效性与创新性在教育教学中备受重视,指向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树立创新理念、运用科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遵循趣味性原则与形式多样化的原则,通过开发多样资源、分层设计目标以及优化课后作业等路径,让“艺术英语”教育理念发挥理想的作用。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2021/02/195)和“基于儿童发展的‘艺术英语’校本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B/2022/03/1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