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4-12-26 00:00:00王洁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1期

语文科目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初中阶段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智力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这一时期语文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对语文学习的质量和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课堂质量提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裨益。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语文教学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侧重知识点积累,学生思辨能力欠缺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师生对于考试成绩关注度较高。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和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规范用法的培养。缺少对课本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只是浮于表面,无法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同时,学生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自身缺乏批判性思维,不会独立进行思考和推敲。

(二)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兴趣不高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相对较低,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更注重应试成绩,而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理解。枯燥乏味地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对学习语文越来越失去兴趣。

(三)阅读能力不足,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欠缺

由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量的减少,以及互联网便利的使用,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下降。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和鉴赏能力较弱,缺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的欠缺使学生在素材积累和创作过程中缺乏灵感和内容,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因此而下降。

(四)视听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使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但有时过度依赖于这些工具,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欠缺。过分注重教学的呈现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和质量,导致顾此失彼。

总体来说,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式传统刻板、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要适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多角度思考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惑,及时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可以选取与社会热点相关的文章进行解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和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够被调动,进而主动参与进来。

(二)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内容,以学生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以教师为教学的有效指导者。它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为了充分推进应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步骤,第一步,提出问题。教师根据相关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探究。第二步,探究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提供多种资源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文本。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第三步,分享结果。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口头报告、海报展示、视频制作等形式呈现给全班同学,并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在分享环节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小组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要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和提问,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还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探究结果。第四步,总结归纳。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对文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内容、结构、主题、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让文章的内容和意义被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和分析。通过系统的方法、步骤来推动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了解,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适时地实施情感教育

根据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是人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实施情感教育:其一,情感引导。音乐和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中。其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诗歌、绘画、歌曲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三,情感表达。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形式、内容、意象、语言等方面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文章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和感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和价值,并增强他们对文章的热爱和欣赏。其四,情感分享。在情感表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情感分享活动。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作品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并听取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建议。同时,学生也可以倾听他人对文章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开放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和体验,并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通过上述途径,我们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美好事物的积极情感态度,并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又能够促进他们个性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适时地实施情感教育,合理利用教学技术等,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终身发展中拥有坚实的基础。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