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以往阅读和写作分而治之的局面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代之以高度融合的读写活动,这也成了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确立“真文体”至关重要
文体是表达情意的载体,贯穿于整个写作构建、运思、呈现过程的写作要素。因此,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等问题。此次新版统编教材以单元整体设计为基础,以不同的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双线索,为学生明确了“写什么”的单元学习任务。学生在写作前由经典选文入手,对其进行吸收式阅读,在充分了解各种文体形态的特点的基础上从中明确自己感兴趣的文体,最后在头脑中构建合适的文章载体进行表达。我们设置了真实的情境以推动任务驱动的完成,让学生直面人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解决“为何写”的实践问题,实现深度写作。
笔者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写作任务进行梳理,探究“真文体”多样式的呈现面貌(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写作任务在新教材单元学习中所占的比重。故事梗概、剧本演出、读书笔记、演讲稿、推广方案、视频制作、文学评论等新意十足、形式多样的文体创作,都指向了以往我们的写作教学中甚少涉及的部分——写作文体。长期以来,我们将由“表达方式”演变而来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考试体式作为了语文写作教学的主体内容,并进入了一个模式化、套路化的循环,而漠视了“真文体”写作。所谓“真文体”应包括童话、寓言、小说、诗歌、随笔、散文、杂文、新闻、评论、报告、论文等多种体式,也只有实现“真文体”写作,我们的写作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二、戏剧单元写作教学策略
笔者将以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良知与悲悯”——戏剧单元为例,进行戏剧文体写作设计。“戏剧与人生”单元写作教学设计如下:
(一)单元学习目标
前写作:以作者的眼光考察行文,鉴赏经典戏剧作品,学习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人物形象、揣摩戏剧语言的特殊张力。写作中:以读者的视角体悟戏剧文学作品与话剧排演的不同之处,设计戏剧海报、撰写故事梗概、剧本、文学感悟。后写作:明确戏剧文体写作评估标准,师生、生生之间互评。自主选择延伸拓展题——置换文化背景,进行故事新编。核心任务:在“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剧本撰写、观影札记、故事新编等学习活动,感受中外戏剧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以“良知与悲悯”的情怀进行情感体验和深度思考。
(二)学习过程
1.学习活动一:前写作。
阅读《窦娥冤》《雷雨》和《哈姆莱特》课文节选,甚至是整部剧本。观看话剧、戏曲或者电影,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进入话剧剧场,进行实地观摩。
任务一: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画出人物关系图和命运走向图。任务二:填写学习任务表。任务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推广文案、设计宣传册,设计演出海报。例如,在海报设计上,教师应明确教给学生一些海报的基本要素,如海报的标题形式有新闻式、疑问式、悬念式、重复式、荒诞式等。正文要采用平易的日常语言,简单易懂,表达生动、贴切、形象、扣人心弦,正文编排以集中为宜,一般置于版面的下方,也可以置于左方或右方;附文要明确出品方、邮编、电话、电报、传真号码,一般置于版面的下方或次要的位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海报资源的搜集,同时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完成海报设计。
2.学习活动二:写作中。
组织协调集体创作活动,由思维较为缜密的学生进行剧本大纲和分幕创设,由文字功底较好的学生进行台词改编与创作,由空间感知较好的学生进行舞台设计和场面调度。学生们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在不同阶段提升各个方面的创作写作能力,形成剧本创作团队。
任务一:戏剧剧本的创作。入戏——故事、场面、情境、肢体表达、言语表达、悬念与突转。入门——独幕剧创作、戏剧改编与创作。
第一步,选择剧本主题。以《窦娥冤》《雷雨》和《哈姆莱特》为剧本创作或者改编的文本,或者共同选择出较为感兴趣的主题,小组间进行商榷讨论。
第二步,确定剧本人物。学生可以根据主题确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画出人物关系图,人物之间的关联越多,故事线就越多。接着,根据人物数量绘制人物图谱。一个清晰的人物图谱可以保证人物在写作的过程中保持一致,不会造成前后矛盾。
第三步,借鉴影视叙事。影视叙事一般由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两种结构组成。线性叙事是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向度组织安排的。所有打破线性叙事单线、有序模式的叙事,都是非线性叙事。
第四步,着眼于剧本语言的雕琢。要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与动作,还要考虑舞台布景、灯光设置、演员的上下场顺序、场景变化等。
任务二:学生小组内部自行演练、修改、增删、完善,形成可以演出的台本。在经过几次演练之后,在班内进行汇报演出,并由扮演角色的学生、教师填写汇总表。
任务三:演出完毕后,由各组选派学生对剧本、人物、道具、主题、表演、场景等环节汇总阐释,并进行二次剧本改编创作。
3.学习活动三:写作后。
由教师和学生对各组剧本进行评价(见表2)。
表2 剧本创作评价表
评价结束之后,现场将对优胜剧本、海报设计、宣传手册等项目进行评选,并撰写颁奖词。
4.学习活动四:延伸拓展,布置创作、创意活动。
改编任务:将《哈姆莱特》的故事迁移到中国文化背景下,以“中国宫廷”为背景,写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故事新编”。
综上所述,写作从来不应是封闭、模板化的命题,而是一个开放与生长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打开广阔的文体视野,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使学生在个性化参与和实践中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