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田梅:侗寨“织女”

2024-12-24 00:00:00金中基
湘潮 2024年11期
关键词:侗寨织锦织女

人物档案

粟田梅,1964年8月生,湖南通道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党的十九大代表。曾任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枫香村、文坡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携侗锦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引发世界对侗族织锦的关注。被评为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湖南省劳动模范。

“唧唧复唧唧”,在湘桂黔交界的通道侗寨,时常会听到侗家织女们飞纱走线奏响的千古乐音。这美妙的机杼声再次响起,与一位侗女的努力颇有关系。她就是粟田梅。她织出的侗锦如霞似画,美不胜收,连天上的织女见了都会“点赞”。“她是‘织女下凡’!”人们这样感叹。

一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侗寨的天,蓝得像翡翠。粟田梅时常穿着一件纯净的蓝布衫。

12岁开始随母研习侗锦,15岁已能独立完成整经、穿扣等系列编织技艺,16岁掌握复杂的“八十八纱”纺织技术,粟田梅是远近闻名的“巧织娘”。

侗寨风物、风情民俗,经粟田梅的巧手编织,就会变得栩栩如生。有人说,粟田梅织的侗锦上,侗家的芦笙似乎吹起来了,侗家的鼓楼更神圣了,侗家的风雨桥也更灵秀了。

一件作品,更让粟田梅名声大振。

这件名叫《中国梦·侗锦情》的作品,长82.17米,宽0.47米,历时5个月编织而成,2014年12月在纪念通道转兵80周年主题晚会上亮相,一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侗锦作品。

在古老的斜架式织机前,粟田梅一坐就是一整天。纺织时,腰上、腿上要绑着各色丝线和带子。侗锦的织造工艺复杂,一般要经过整经、穿扣、穿纵、埋色、补色、勾挑、纬纱等10多道工序,最难的环节是数纱。这细如发丝的纱必须一根根数好、排好,一般的图案都是1000多根纱,要是把哪根纱数错了,那个图案就会全错。粟田梅的双手在各色线丝中熟练灵巧地舞动,织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侗锦古称“纶织”,系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至今有逾2000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织锦之一。2008年,通道侗锦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由于工艺复杂,全靠人工编织。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不愿潜心学习织艺,侗锦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侗锦是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十分担忧这门技艺就此失传。”粟田梅说。

粟田梅在牙屯堡镇创办了雄关侗锦坊,组织侗锦能手和爱好者统一作业、切磋技艺。她还办起侗锦织造讲习所,对参加侗锦开发的妇女进行培训。有时,村民遇到技术难题,粟田梅会走一两个小时山路赶到对方家里,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她举办的培训班培训了1300多位村民,许多人学会了织侗锦。参与织锦工作的妇女平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最高的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

粟田梅为弘扬侗锦织艺而奔波,几度上北京、赴上海、到韩国首尔等地参加国际性大展,向世界展现侗锦的魅力。2012年、2013年,她先后两次远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她与台湾学者合作的《侗锦文化传承的式微与反思》一文,引发世界对侗族织锦的关注。

“织女”原来是“乡贤”

从古至今,人们没有听说过女乡贤。可粟田梅这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不仅办了侗锦织造讲习所带领侗胞织锦致富,而且还非常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倡导新风尚,在当地口碑很好,可以说是当地女乡贤。

粟田梅在牙屯堡镇开了个店铺。色彩亮丽的侗锦,挂满了小店。她穿着蓝色的侗布衣裳,身上还挎着一个吊着许多丝带的小包,一看就是典型的侗族妇女。她手艺好,徒弟满侗寨。乡邻在织锦上有什么问题,她有问必答,一点不藏私,还经常上门传授技艺。许多人织锦富了家。侗族同胞夸赞她无私地传授技艺,是当之无愧的乡贤。

“日子半忙半闲,生活半丰半俭,喝酒半醉半醒,心境半佛半仙。”这是侗寨不紧不忙的生活写照。侗锦为媒,引来无数游客。一脚踏进侗寨,犹如到了世外桃源,人们无不被秀丽的风光、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五彩斑斓的侗锦所吸引,也为“织女下凡”的女乡贤而喝彩。

把侗锦织艺这种侗族文化传扬开来,只是粟田梅“贤”的其中一面。她的“贤”还表现在兴办公益事业中,表现在兴教化、尚文明的行为举止里。

当地人最钦佩的是粟田梅的无私。她住在镇上,离枫香村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村里修路也好,建休闲广场也好,她从来都是把这些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做好。许多时候,要耽搁自己的生意,她也毫不在意,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村里的事上。

当乡贤不易,当女乡贤就更难。粟田梅的丈夫是做生意的,儿女在外工作,家里全靠她一人打理。刚开始打锣召集大家出公益工,别人将她当“耍猴的”之时,她也彷徨过;在拆迁牛圈、猪圈建广场,有人反对咒骂她之时,她也伤心流泪过。可是,粟田梅用她的肩膀毅然挑起了建美丽乡村、树文明新风的重担。当出公益工的人名写满了寨楼的壁板,捐赠公益石碑一排排竖起,寨子里没了打牌声只闻织机声时,她知足了,她笑了。

通道侗寨于外界而言是神秘的。这里是湖南民族文化、风俗风情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鼓楼、吊脚楼、风雨桥是历史的见证,灿若云霞的侗锦亦是历史的见证。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入画来,粟田梅织出了侗寨新风貌,更把美好图景织进了侗胞的心田。

(本文选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南奋斗者》)

猜你喜欢
侗寨织锦织女
瑶族织锦
肇兴侗寨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34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0
织锦古韵(七绝)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35
吟织女图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11-21 06:57:32
侗寨里的斗牛舞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11-10 06:07:16
牛郎和织女
好孩子画报(2015年8期)2015-05-30 10:48:04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丝绸(2015年8期)2015-02-28 14:56:44
苗乡侗寨乒乓情
艺术评鉴(2014年22期)2015-01-17 07:10:14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
丝绸(2014年4期)2014-02-28 14: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