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敢于啃硬骨头的典范

2024-12-24 00:00:00庞艳
湘潮 2024年11期
关键词:陈赓硬骨头工程学院

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挺立潮头、奋勇搏击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从以陈赓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啃硬骨”的智慧和勇气,向最艰难处攻坚,才能更好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勇于“啃”的魄力:“啃骨头的仗要自己承担”

面对严峻挑战、艰巨任务、棘手问题,要勇于啃硬骨头。能力本领往往是在斗争中淬炼锻造出来的,陈赓是开国大将,他有着不畏难、肯克难的魄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陈赓常对四纵各旅长讲:“我们应当自觉地担重任务,啃骨头的仗要自己承担,吃肉的仗叫别人打。”

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祖父是湘军将领陈益怀。受家中武将之风影响与湖湘文化担当图强精神的熏陶,陈赓自幼便立下富国强兵的救国救民梦想。后来,他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郭亮等革命者,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蒋介石调集部队,分四路进攻红军,并亲临西安督阵。严峻形势之下,陈赓拖着伤残的双腿,拄着棍子赶到前线指挥担任突击任务的红十三团战斗。他叮嘱十三团团长魏洪亮:“敌人是胡宗南的精锐,我们千万不能轻敌,要准备啃骨头,动刺刀、马刀。”他精准分析敌情、娴熟指挥战斗,决定采取夜战策略,要求战士们猛攻,要机动、灵活作战。战士们挥起马刀,奋勇杀敌,这场山城堡夜战,打垮了胡宗南所谓的“精锐”部队,俘虏敌人300多名。正是凭着勇于啃硬骨头的胆魄,陈赓一次次完成了战场上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攻坚。

新形势新任务下,勇于啃硬骨头的魄力,说到底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面对繁重复杂的深化改革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面对困难问题,越是面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越要保持勇于攻坚克难的魄力,越要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

善于“啃”的能力:“我知道你肚里就有绝的”

“硬骨头”是试金石,更是磨刀石,啃下硬骨头需要足够的智慧和高超的本领。关键时刻能否啃得下硬骨头,是检验中国共产党人能否经受重大考验的试金石。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赓担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不仅敢啃骨头,而且能谋划、善布局,有着巧啃骨头的智慧和本领。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在接到毛泽东要他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卫战的电报后,反复斟酌,大胆谏言:“对我这小棋子儿,你却摆错了地方,你不该让我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边区,你应该把我拿出去,南渡黄河,东杀西砍,再给敌人胸膛插进一把刀子。”毛泽东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连声叫好:“你真不愧是陈赓,我知道你肚里就有绝的……此时,豫西一带,确是个空子,你乘虚而入,南渡黄河,出师豫西,在西至潼关东到郑州的800里地区,打他个天翻地覆!”陈赓的作战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就这样,陈赓带着党中央的指示和毛泽东的殷殷嘱托,制定了强渡黄河、挺进豫西的军事计划。1947年8月12日,陈赓兵团所属各部开始南征。8月20日,东路部队抵达济源长泉渡口附近,西线也如期到达平陆蒡津渡口。陈赓向指战员们非常生动地讲述了“破釜沉舟”的故事,同时表示挺进豫西的决心:只能前进,决不后退;只许胜利,不能失败。接着,他针对“偷渡不成”“受到敌人阻击不能发展”“后路突然被切断”等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应急准备,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

但渡河点长达几十里,再完备的计划也难防意外。陈赓右纵队第一梯队第二十二旅到黄河岸边准备渡河时发现,敌人把附近的船只都抢走、砸沉了。危急时刻,陈赓部队立即派人找当地群众商量。群众用油布包拼成船,由老艄公稳稳掌舵,送部队过黄河。陈赓兵团一夜之间,将东起洛阳、西至陕县300余里敌军的黄河防线全部突破,黄河不可攻克的神话被粉碎了。

要想啃下硬骨头,不仅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统筹推进,还要不断汲取群众智慧,进而指导实践。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涉滩之险与爬坡之艰,要时刻牢记群众路线这个安身立命的法宝,找准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有勇有谋地啃下难关。只有因时因事、因地制宜,以善于啃的智慧协同各方、攻坚克难,才能不断将协同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勤于“啃”的毅力:“准备贡献我的一切”

啃下硬骨头的关键在于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勤奋与执着。勤于啃硬骨头的强大毅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坚强意志,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苦“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被中央派遣前往越南,指挥越军抗法。他不仅圆满完成了援越抗法斗争的战略任务,还被胡志明盛赞“具有老布尔什维克的风格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1950年11月,陈赓告别越南,踏上归国之路。此时,正逢朝鲜前线战事吃紧,陈赓在日记中写道:“昨晚失眠,总是思考着朝鲜战事。……工作是艰苦与残酷的,我准备贡献我的一切。”

陈赓归国后,不顾浑身伤痛主动请缨带兵入朝参战,他笑称“最好的休息就是上战场指挥作战”。后由于长期劳累过度,他被会诊医生强制留下治疗。可陈赓人在国内,心在朝鲜,最终还是拖着伤腿启程入朝。当时,敌军采取“钢铁战术”,向我方倾泻大量炮弹,我方损失惨重。陈赓回忆起淮海战役期间的坑道体系所起的巨大作用,又分析了我军防御作战的特点,积极支持彭德怀关于部队挖坑道的号召。而后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显示了坑道工事在朝鲜战场的巨大作用。这座地下钢铁长城,承受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集中的火力袭击,至今仍传为佳话。

1952年6月,陈赓应党中央之召唤,离开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回到北京领受了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艰巨任务。陈赓深知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艰难,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革命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军事工程学院也能够从无到有。我陈赓要是办不好军事工程学院,誓不为人!”凭着这样的执着,在陈赓的主持下,1953年9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成立。1954年,陈赓的心绞痛发作频繁,但他秉持“我活着就要干”的坚强毅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学院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军事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陈赓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宝贵品格,执着为党和人民事业牺牲一切的奉献情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不断发扬光大。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敢于、善于、勤于啃硬骨头,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陈赓硬骨头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传奇名将陈赓
福建工程学院
青年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 05:42:12
啃下医改硬骨头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8:58
精准啃下扶贫“硬骨头”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硬骨头》骨头再硬也要啃完
电影故事(2016年5期)2016-06-15 20:27:30
改革全覆盖敢啃硬骨头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