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11矿,我们这一辈人出过力、流过汗,受过伤、流过血,无愧无悔。井下上千米的巷道和采矿场,就是我们战热水、战‘火焰洞’开采出来的。”如今已87岁的李如成老人,曾经是711矿的一名风钻工,回想起几十年前在铀矿井下艰辛工作的往事,精神焕发的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勤于学习提技能
1937年,李如成出生在湖南省邵东县一个贫穷家庭。父亲在解放前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杳无音信,两个弟弟在日本侵略湖南时逃荒避难,不幸在途中饿死。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路乞讨,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家乡,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1958年初,他被招工进入邵东县一煤矿,先后干过采煤工、机电工。1963年6月,他调入711矿工作。矿人事处知道他有3年的机电工作经历,便安排他学汽车驾驶。
在别人眼里,开汽车是个体面的工作,可李如成家里实在太穷了,上有老母亲下有妻儿,他便主动申请下矿井,这样每月工资有40多元。
李如成被分配到四工区,在8号坑道干风钻工。由于他在煤矿有5年多的工作经历,加上任劳任怨,一年后,他就当上了值班长。
711矿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铀矿,为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中提高效率,矿里非常重视工人们学习,办正规夜校,提升工人各方面的技能。李如成从小没有读过书,虽然在煤矿上过三年扫盲班,认识一些字,但在刚进711矿时,他连家信都不会写。加入夜校后,李如成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识读拼写,逐步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
识字只是门槛,与铀矿相关的知识才是他真正需要弄懂弄通的。夜校学习期间,李如成勤于向技术人员请教,凭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拼劲,他把铀矿的采掘、机电、安全等基本知识用笨办法扎实啃了一遍,一些施工图纸也能看懂了。几年后,他成了技术骨干和理论行家。
为了帮助工人提升技能素质,李如成还组织采掘培训和理论学习,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新矿工岗位操作能力和危险源辨知能力,并对全班矿工进行考核。通过“一帮一”“师带徒”和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他建立了一套复学模式,使矿工的采矿能力普遍得到提升。
抽丝剥茧抓安全
年轻时,李如成虽话不多,但干起活来雷厉风行、一丝不苟,专拣那些重活、脏活干。他对工友言传身教,关怀有加,时时告诫年轻工人注意生产安全。每次掘进队长交代他生产任务,他从不讲半点价钱,把工作做得有板有眼。
三年后,李如成当上了工段长,负责100多名井下工人的生产安全。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不安全,不生产。在四工区,人人都知道李如成抓安全是出了名的严、挂了号的细。
1964年8月的一天,8号坑道的3号矿房里同时有两台风钻在工作,噪声非常大,大家只能靠打手势交流。当时,4名矿工正操起电钻全神贯注地打掘进,1米多长的钻杆突突地旋转着,吃力地挺进那坚硬的岩石。正在矿井例行巡查的李如成发现不远处工作面顶部的岩石有异状,像筛子筛米那样不停地掉碎石渣。经验丰富的他意识到马上可能会发生冒顶事故,立即指挥一名年轻矿工跑过去传递信息,让4名风钻工赶紧往两边岩壁面躲闪。
果然,不到一分钟,矿石冒顶,100多平方米的碎石瞬间掉下来。随后又掉下来300多平方米的矿石,吓得风钻班长双腿不停地抖动。
落石结束,4名矿工被困在了狭窄的工作面里。李如成凭着在煤矿的救援经验,开始组织救援工作。但在救援过程中,刚刚冒顶的区域再次出现了落石,现场的人都惊出了冷汗。原来是冒顶局部的一些松散岩石滑落了。这些落石警示李如成,顶部还需要用厚木板进行加固,这样才能保证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安全,救援才会更顺利。
经过对现场的仔细观察,李如成想到了一个更快的救援方案,他决定在冒顶最上层开出一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的小洞,让4名矿工一个个从洞中爬出来,省时省力。
于是,在加固好顶部的支架后,20名矿工接力清理周围的石渣,终于将4名矿工从顶部的洞口救了出来。整个救援仅用了3个小时。
1970年春的一天,在井下安排完各班的任务后,李如成委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颜如初去各工作面查看放炮后的矿柱是否松动。但李如成心里隐隐不安,于是便紧随其后进入矿洞。矿洞中光线不足,李如成抬头查看,忽然看到洞顶有块石头在掉碎石,他意识到冒顶事故有可能发生。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将走在前面的颜如初猛地推开,紧接着一块一吨多重的石头瞬间砸了下来。颜如初吓得脸色发青,半天说不出话来。
工友们立刻跑了过来,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切吓蒙了。刚回过神来的颜如初鼻子一酸,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颜如初却抱着李如成大哭起来,对工友们动情地说:“是李如成救了我一命。”李如成安慰道:“我们都是下井的人,又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一块进来,就要一块出去!”
设身处地解困难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70年初的一天,已是工段长的李如成在井下巡查时,发现80米中段的一个工作面左边下端出现了0.3米厚的泥岩,给支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的矿工打起了退堂鼓:“李工段长,看来今天我们班5米的进尺任务难完成了。”
看到工友们干劲不足,李如成只说了一句:“你们打上部锚杆,把难打的留给我。”只见他扛起钻机,半俯卧着身子,打起支护眼来,打钻的泥浆溅在他的脸上和身上,泥水加汗水浇得他像个泥猴。李如成咬紧牙关,一边光着身子,一边让人浇着凉水,奋力地打着钻机,打完后他累得直接晕倒了。
后来,李如成被推选为711矿四工区工会主席。在这个岗位上,他在切实搞好后勤保障的同时,也积极帮助矿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井下工作的矿工全身湿透后,身上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李如成了解后才知道,由于天气寒冷,矿工们的工作服洗了之后干不了,有的人干脆就不洗,连续穿两三天。他立即着手解决矿工生活难题,在集体宿舍楼设置了一间衣物烘干房,又向矿部申请经费为矿工们多添置两套工作服,还多次争取提高矿工的劳保费用……一系列举措,让矿工们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
(作者系中共郴州市苏仙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