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一代》:今年8月,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金融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了青年驿站建设指导意见,其意义何在?
共青团江苏省委权益部“苏青驿站”项目负责人(下文简称“负责人”):今年春节前,我们的工作小组到北京去了一周,参与到起草这份指导意见的工作中去,贡献了江苏这方面工作的先行经验。
这份意见全称是《关于充分发挥“青年驿站”作用 助力青年求职就业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总结各地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践中对“青年驿站”的探索经验,主要致力于解决青年求职、就业过程中过渡性住房需求,让青年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意见》提出合理布局站点、规范运营管理、助力青年就业、拓展服务功能、加强跟踪联系等主要任务,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力戒形式主义等方面提出要求,提出切实把“青年驿站”建设成为服务青年求职就业、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
《风流一代》:江苏是如何贯彻这一《意见》的?
负责人:江苏要求13个设区市全覆盖,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要求每个县必须要建,当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能为可为。选择的指标主要有三点:第一是青年求职就业的园区,第二是交通便利的街区,第三是青年群体的集聚地,每个地方可按这三点需求来建设青年驿站。
《风流一代》:全省“苏青驿站”的运行模式是怎样的?
负责人:目前全省层面上驿站的运行总体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就是以南京为典型的,主要是由三大国资平台东南集团、安居集团、河西集团这三个集团免费提供房源,目前南京可以提供700多套房源,房间都是免费的,这一部分解决了大头经费支出。另外,再争取一些社会资源,配齐房间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比如床上四件套、牙膏牙刷、毛巾、拖鞋等。这些设施齐备是所有可入住驿站的一个标准。
第二种模式像常州、扬州等一些地方,由地方政府或者园区建设的青年人才公寓,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的房源,来运营短期的驿站。目前,常州从地方政府建的青年人才公寓中拿出了近3000套房源来运营青年驿站,这个过程中会根据青年的需求来做动态调整。房源免费,房间布草寻求社会资源,其他费用方面,今年团常州市委拿出50万元解决区域间结算模式不一样的难题。
第三种模式由共青团联系当地愿意参与到青年驿站建设中来的一些酒店,采用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在酒店里面建设驿站。典型的地方有苏州、连云港,连云港开元酒店拿出整整一层房源作为“苏青驿站”的站点,环境布置和氛围营造都贴合青年的需求。这种房源基本是按成本价结算的,费用一般是从当地的人才经费里支出。
《风流一代》:在入住青年的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内容?
负责人:各站点都有常态化的服务举措,比如,南京市青年驿站的“驿企找工作”,将企业的招聘信息直接放置在驿站,提供给入住的青年人才。我们期待将驿站打造成连结企业和青年人才的终端系统,把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能直接就在这个终端呈现,乃至辐射到入住青年的周边。因为青年驿站、青年人才公寓,基本也是青年集聚地,青年驿站、青年人才公寓也可以作为“青年之家”,共青团的工作内容都可以融入进去,比如“青年夜校”、职业培训、婚恋交友等。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可以实现多种功能。
此外,省、市、县三级共同发力,为入住青年提供增值服务。省级层面,第一,我们与江苏移动洽谈,为入住青年提供100元电话卡、80G的网络流量。第二,与省人社厅合作,将“苏青驿站”线上服务系统与“苏心聘”小程序打通,方便青年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信息。
市级层面,整合当地的公交公司、地铁公司的资源,将一些优惠礼包放到入住青年的礼包中去。
县级层面,把当地一些的文旅资源整合进去。比如常州市新北区,青年只要申请入住驿站成功,常州恐龙园门票的二维码就自动绑定其手机,届时一刷二维码就可以入园游玩。
《风流一代》:入住青年驿站的青年人才留下来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负责人:近三年工作累计下来,经过社保比对,留下来的青年比例大概是30%。这30%留下来的人是已经纳入了本地社保的。
《风流一代》:几年来,您对推进建设“苏青驿站”的工作有哪些体会?
负责人:摒弃以前推进传统工作的行政思维方式,完全采用用户思维去工作。我们切身站到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到一个陌生城市求职的视角,体会他的感受和状态。比如,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住在哪里、费用如何、安全性如何,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陌生的城市等,围绕青年“急难愁盼”的痛点,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围绕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从一个人、一对人到一家人,助力青年爱上江苏、留在江苏,在江苏落地生根、发展事业、建设家园。
《风流一代》:未来,“苏青驿站”还有什么样的计划和举措?
负责人:计划新建驿站60家,共运行268家,年服务人次3万人。同时,进一步加强驿站人员培训、规范工作流程、统一服务标准,提高入住青年满意度。在满足入住功能的基础上,指导各站点加大对本地政策、就业岗位等信息的推介,邀请用人单位走进驿站开展现场招聘,为驿站入住青年提供求职便利、就业机会,提升青年求职成功率。积极对接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旅休闲、金融服务、电信网络等政策资源,探索推动入住青年享受各项增值服务,让入住青年更有获得感。同时,继续深挖驿站青年“住进来,留下来”的典型故事,持续扩大驿站在广大求职青年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