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就在学生身边

2024-12-23 00:00:00冯洁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人大代表案例法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其中,政治认同方面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法治观念方面要求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从意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法治专册,其中包含的一些专业法律知识可能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理解上存在障碍。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采用单一的知识讲解和灌输方式来追求教学速度,这种做法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基于此,文章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人民选出的代表”板块为例,探讨了法治观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代社会,媒体对人大代表议题总是给予高度关注和详尽报道,因而学生对此并不陌生。随着六年级学生社会意识的初步觉醒,他们开始对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有基础的理解。然而,人大代表的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真正关注人大代表选举的学生的数量并不多。于是,笔者选取“人民选出的代表”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案例,基于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开展情境创设、案例探究、角色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权的理解,使其明白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二、案例描述

(一)知识在线——人大代表人民选

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播放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周丰林的相关视频,再提出“居民为什么要选举人大代表”这一问题,使学生明白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接着,笔者引入教材内容,介绍了一位主人公:“六年级学生刘力放学回家时,看到社区宣传栏贴了一张关于选举区人大代表的公告,他的心中有许多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吧。”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填写人民、人大代表、国家、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图,直观地展示“人民地位为主体,人大代表人民选”的主题。在学习选举方式时,笔者继续创设情境:“刘力爸爸的同事李叔叔是区人大代表,如果李叔叔来自上海黄浦区,他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那他的当选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过程,认识到人大代表是通过逐级选举,按照法律程序严格选出来的。

(二)案例在线——小选票大责任

在这一环节,笔者先借助案例“2018年3月,黄某用50元人民币一张选票的方式向选民购买选票,并将买票人员名单登记在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位选民,你愿意把自己的票卖给他吗?”学生立即回答:“这是违法行为。”笔者继续提问:“为什么法律要制止这种行为呢?”学生通过分析,明白了选举的背后蕴藏着公平、规则等价值观。接着,笔者出示案例结果:“经调查,黄某共花费贿选金额三万余元,试图在选举当天一举胜出,当选村主任。3月8日晚,当地派出所民警成功将涉案的4名主要违法嫌疑人黄某等抓捕归案。”然后,笔者带领学生再次回归教材知识,提出问题:“你对这张小小的选票有什么新的认识?”在案例分析后,学生认识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讨论、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所以不能滥用选举权。最后,笔者鼓励学生阅读法律条文,让学生认识到法治无处不在。

(三)情境再现——选举小剧场

笔者播放了投票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完成教材中的题目并分享自己的答案。为了让学生了解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主要程序,笔者组织学生演绎选举过程,让第一排的学生扮演校园人大代表候选人,剩下的学生分小组扮演选民。选民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向校园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出关于自身或者校园生活的问题。从学生的表演来看,他们怀着激动、骄傲的心情进入“选举现场”。在学生表演结束后,笔者扮演记者,分别采访选民和校园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出“刚刚把选票投进去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听了那么多选民的建议和疑惑,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打算”等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明白了人大代表的身份任重而道远,选民对于投票须慎重思考,充分发挥每一张选票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

(一)情境创设,联系教材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高年级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在学习定义性概念及规则时,他们仍然需要依赖具体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情境教学注重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因此,教师创设生动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达成教育目标。

“人民选出的代表”这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特别是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方式这一关键环节。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许多新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法治精神,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于是,在教学导入阶段,笔者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直接使学生代入人大代表的实际生活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笔者引入主人公刘力,通过刘力与父亲、人大代表李叔叔之间的角色对话及不同生活场景的转换,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将知识点自然地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二)案例探究,走近社会生活

案例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其将理论知识以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并接受,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法治教育中,案例教学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能促使学生将法治理论与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进而领悟法治的内涵与价值。

在“人民选出的代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环节,笔者先选取了一则关于贿选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该案例不仅具有代表性,还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围绕“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如何抉择”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主判断行为的对错,以培养其法治思维与道德观念。然而,仅让学生判断行为的对错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规定”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理论,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这个环节的设计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如果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该议题进行交流探讨,或许更能促进其相互启发与学习,从而得出更为全面且深入的结论。

(三)角色体验,走进法治世界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并通过生活实践加以验证。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倡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个人经验和具体感知,旨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加深其理解与感悟。在“人民选出的代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笔者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治理论,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笔者搭建了一个与现实情境相仿的场景,使用场景音乐、图片背景等元素,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同时,笔者准备了投票箱、话筒等道具,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融入模拟选举流程。为了拉近学生与法治实践之间的距离,笔者将人大代表的角色设定为校园人大代表候选人。这样的设定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更加亲切与熟悉,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及作用。在模拟选举流程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空间,鼓励他们基于自身理解和思考,想象并设定角色所对应的问答。这一举措旨在检验学生对人大代表与选民两个角色的认知程度。在表演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很好地演绎了各自的角色,并通过彼此的配合,营造出一种相对完整的政治生活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还使他们更加珍视与尊重自身的政治权利。

四、加强法治教育的建议

(一)注重家庭教育的法治引导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法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一,家长自身要具备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榜样。家长应该通过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第二,在家庭之中开展法治教育。家长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分享法治故事、讨论法治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决策,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精神。此外,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权益,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睦的关系。

(二)关注学校教育的法治融合

一方面,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完善法治课程体系,确保法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并鼓励其他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如合作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学校要注重法治教育的实践性,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法治的理解。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对法治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法治知识。此外,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

(三)加强社会环境的法治氛围营造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要注重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法治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法治教育资源。例如,可以建设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推广法治教育图书等,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威严,认识法治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人大代表案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50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人大建设(2019年9期)2019-11-18 04:58:14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 06:00:24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0:56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