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路径探究

2024-12-23 00:00:00张玉孙涛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劳动实训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国各大中小学掀起了一股开展劳动教育的热潮。然而,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校简单地将“劳动活动”等同于“劳动教育”,导致出现了“有劳动而无教育”的现象。这些浮于表面的做法显然与劳动教育的初衷相悖。

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培育其职业素养。中职学生未来会成为各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了达成这一教育目标,中职教师应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挖掘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并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方法。文章探讨了将劳动教育融入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路径,以供参考。

一、审识内涵:重拾劳动教育,助推四育发展

《辞海》对“劳动教育”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它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概念。在劳动教育中,若着重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则劳动教育可视为德育的体现;若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思考理解原理知识及科学规律,则劳动教育可视为智育的实践;若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体力活动增强体质,则劳动教育可视为体育的体现;若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发现美和创造美,则劳动教育可视为美育的展现。劳动教育通过特定的劳动形式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具有塑造道德、启迪智慧、增强体质、培养审美素养的综合教育价值。

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从“五育并举”的角度巧妙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挖掘元素:优化技能实训,渗透劳动教育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是中职学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等。该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常用低压电器,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运作原理,并能正确连接电路、排查电路故障等。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应围绕“五育”方针,思考如何融入劳动教育,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

(一)以劳树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相较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学生更早地踏入社会并开始职业生涯。因此,在职业教育阶段,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结合专业特色、岗位需求和德育管理的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学生刚入校时,中职教师要向他们介绍所选专业的性质、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以及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设置等,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当学生第一次走进实训室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实训室的安全操作守则和纪律要求,并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感受不同岗位上工匠们的职业态度和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二)以劳增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用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指导实践操作,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参与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如对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这些原理对中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可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采用实训教学方式,结合问题导向或使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能显著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电路的功能,接着让学生参与连接电路、进行通电测试、观察实验现象及排除线路故障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气原理。相较于传统的集体教授方式,这种实训教学方式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以劳强体,强健学生的体魄

对中职学生而言,某些专业技能的训练相对辛苦,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体能基础。然而,当前部分中职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有待增强。因此,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以职教高考——电工技能考试为例。考场的桌子大约高70厘米,网孔板平铺在桌上,学生需要弯腰在网孔板上连接电路。电路设计复杂,通常要连接60至80根导线,导线两端需要安装线卡和号码管,每只号码管上还要标上序号,过程相当烦琐。学生必须在90分钟内完成考试,时间紧迫。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能和速度的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坐着练习剥线和压线,再要求学生站着连接电路,每20分钟休息一次,训练学生正确接线和规范布线。之后,教师可以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加大训练强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加快了操作速度,还磨炼了意志,强健了体魄。

(四)以劳育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当今社会,个体普遍渴望幸福,并努力追求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幸福是一种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及一种积极的心态。因此,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对美的理想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帮助他们塑造美好的品质。

职教高考——电工技能考试要求线路整体布局美观、合理,这正是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初期,教师要特别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例如,在剥线操作中,铜丝的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铜丝过长会影响美观且存在漏电风险,而过短可能导致线路短路,通常规定长度为0.8厘米;号码管的长度应保持一致,在1厘米~1.5厘米,并且要进行直角裁剪;导线的长度要适中,在线槽内布线时,导线不能悬空,且应尽量避免交叉。然而,有些学生往往忽视这些细节,只注重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工艺上的美观。针对这种情况,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追求美和创造美。例如,在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工匠们的精美作品和精湛的操作过程,使学生逐渐形成对美的崇尚意识,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融合需求:重视行为评价,促进素养提升

劳动教育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概念,不能简单地依据学生参加劳动的次数、劳动行为水平、劳动成果来评价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的评价都应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引导式评价,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考核来评价学生能否按要求完成这堂课的实训任务,通过阶段性评价了解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无提高,能否通过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另外,教师应在评价过程中着重指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能否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描述实验现象和电路工作原理,能否在课堂上使用专业术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可以评价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是否注重作品的美感并进行精细打磨,能否在原有基础上展现创新思维。

(二)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

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教师要在评价要点上将劳动行为与自我发展、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观察、评价学生经过技能训练后是否更加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感受到劳动的美好;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按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离开实训室前自觉摆放工具,整理操作台及打扫卫生等;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如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能否做到分工明确、互相帮助;等等。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中职学校教师有责任以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为载体,紧密围绕“五育并举”的方针,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达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劳动实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04
热爱劳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