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开展幼儿园劳动项目活动的实践

2024-12-23 00:00:00徐欣含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纸浆五育胶水

一、案例背景

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和关键路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五育融合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采用项目式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造纸工艺,体验完整的造纸过程,旨在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勤劳节俭、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描述

(一)阶段一:造纸的缘由

由于天气寒冷,笔者班级中不时有幼儿感冒。他们频繁地使用纸巾擦拭鼻涕,导致班级的抽纸消耗得特别快。新添抽纸不久,就能听到幼儿的呼唤:“老师,纸又用完了。”于是,笔者向全班幼儿分享了笔者的观察,并鼓励他们思考解决方案。依依提议:“我们可以少用一些纸,比如擦鼻涕时不要用一张就扔掉,可以放在口袋里,多用几次再丢掉。”宁宁接着说:“我们可以每次只用一张纸。”笔者肯定了他们的提议:“这些都是节约的好方法。”并询问还有没有其他建议。欣怿接着说:“我们可以自己造纸,造出很多的纸来用。”欣苒立刻提出了疑问:“我们不会造纸啊,你会吗?”欣怿回答:“我们可以学呀。”笔者顺着欣怿的话继续引导:“那么,你们愿意尝试造纸吗?”全班幼儿都点头表示愿意。于是,笔者对幼儿说:“那我们就一起动手造纸吧。”

(二)阶段二:造纸的步骤和方法

笔者与幼儿一起通过视频了解了纸张的历史,发现蔡伦是改进造纸技术的关键人物。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如搓揉、捣碎、抄取和烘烤,制造出了现代纸张的前身。朗朗看完视频后立刻表示:“这太复杂了,我们没有树皮、渔网这些材料,怎么造纸呢?”欣苒则提议:“有没有更简单的造纸方法呢?”笔者点头回应:“的确,古法造纸过程复杂。大家今晚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看看如何简化造纸步骤。”

第二天,依依一到教室就兴奋地告诉笔者:“老师,昨晚我和爸爸一起学习了一种简单的造纸方法,叫作铺浆法。具体步骤是先把纸撕成碎片,用搅拌器搅拌,加入一些植物胶水继续搅拌成纸浆,然后用勺子将纸浆铺在网框上,最后晾干就可以了。”玥玥紧接着补充:“还有一种方法叫作抄纸法。它和依依说的铺浆法类似,但抄纸法是将网框倾斜放入盆中,像用渔网捞鱼一样捞起纸浆,然后轻轻抖动,就可以拿去晾晒了。”笔者赞扬道:“你们都太棒了,待会儿我们再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吗?”在学习了这些简单的造纸步骤和方法后,幼儿开始在园内各处寻找制作纸张所需要的材料。

(三)阶段三:造纸需要的材料

制作纸张需要纸浆、网框、勺子、大盆、搅拌器、植物胶水等材料。笔者组织幼儿集体商议,积极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建议。辰希说:“班级自然角的绿色盆子和盘子可以利用起来。”小燕建议:“我可以把我家的搅拌器带来。”小季提议:“我们可以用‘娃娃家’游戏中的大勺子。”朗朗补充说:“沙水区的过滤网可以作为网框。”

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笔者点头并继续提问:“但我们没有纸浆和植物胶水,应该用什么来代替呢?”希月提出一个想法:“我们擦鼻子用的纸巾特别软,揉一揉、撕一撕就能变成纸浆。”小顾接着建议:“美工区有透明胶水和白胶,咱们可以用用它们。”笔者对幼儿说:“好的,那我们立即分组收集所需要的物品吧。”不久,各小组就成功收集到了所有的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挑选了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他们通过触摸、观察、敲击和摇晃,感受着这些材料的特性。

(四)阶段四:尝试造纸

第一次尝试:纸怎么取不下来?在幼儿了解了各种材料的用途后,他们开始了首次尝试。一些幼儿负责将纸巾撕碎放入装满水的盆中,一些幼儿负责搅拌,还有一些幼儿负责加入胶水。之后,他们将铺满纸浆的网框竖直靠在教室外阳光充足的小平台上晾晒。第二天,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小平台上收纸,发现纸已经干了,但紧紧地粘在网框上,怎么也取不下来。对此,幼儿感到十分困惑。于是,笔者组织了一次集体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原因在于胶水放得过多,而盆中的水太少。之后,幼儿带着疑问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第二次尝试:纸怎么都碎了?在进行第二次造纸尝试时,幼儿学会了恰当地控制盆中水和胶水的比例,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任务。当纸张晒干后,他们发现纸张可以顺利取下,这让他们意识到第一次失败确实是胶水使用过量所致,因此感到非常高兴。然而,当乐乐尝试用手将纸张逐片取下时,纸张却碎了。其他幼儿惊呼:“你怎么都弄坏了!”乐乐说道:“我已经很小心了,但为什么取下来后它还是碎了呢?”他们刚刚解决了胶水过多的问题,现在又面临新的挑战:纸张为何如此易碎?依依提议:“我来试试。”说完,她拿起旁边另一个已经晒干但尚未取纸的网框,用左手稳稳托住,然后迅速翻转至右手。接着,她轻拍网框底部,小心翼翼地操作,最终这张纸完好无损地被取了下来。看到这一幕,其他幼儿兴奋地欢呼起来。这让他们意识到,取纸同样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

第三次尝试: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用来造纸?为了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笔者引导幼儿以“哪些废旧材料可以用来造纸”为主题,在班级内展开了讨论。幼儿踊跃参与,各抒己见。希月提出:“我们可以使用老师碎纸机里的废纸。”另一名幼儿补充道:“美工区的鸡蛋托也是不错的选择。”笔者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尝试。他们自发地分工合作,自由组合成小组。有的小组选择使用鸡蛋托,有的小组则使用碎纸,并根据喜好采用铺浆法或抄纸法开始造纸。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兴奋地分享了自己的发现。有的幼儿说:“看,用鸡蛋托造出来的纸是黄色的。”有的幼儿说:“经过充分的搅拌,碎纸上黑色的字迹减少了。”经过晾晒和轻拍取纸的步骤后,幼儿获得了成功,他们发现原来废弃的鸡蛋托和碎纸也能被用来制作纸张。

第四次尝试:怎么造出独一无二的纸?幼儿的目光被鸡蛋托制成的黄色纸张所吸引,他们未曾想到除了白色,还能制作出黄色的纸张,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老师,我还想尝试制作红色的纸。”“我喜欢蓝色,我想制作蓝色的纸。”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制作出各种颜色的纸呢?”笔者提出疑问。睿睿建议说:“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废旧的彩色纸张。”“确实,还有其他好方法吗?”笔者继续追问。“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科学区使用的色素。”宵宵提出了建议。依依补充道:“我还想用美工区的亮片、干花、橘子皮和小纽扣来装饰纸张,然后剪成小书签,送给我的妈妈和朋友们。”笔者提醒道:“如果要添加装饰物,需要在最后一步用加了胶水的纸浆水覆盖在装饰物上,进行封胶处理,否则装饰物会脱落。”之后,幼儿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色素并将其挤入水盆中,开始造纸、装饰、封胶、晾干。在看到一张张独特的纸张时,幼儿感到十分自豪。

三、案例分析

五育融合并非德、智、体、美、劳的简单相加,而是五育相互融合、渗透,形成协同效应。在参与上述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了必要的劳动技能,并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劳动在培养道德、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增强美感及提高劳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集体探索造纸,掌握简易方法,增智强体

在探索造纸的原理、步骤和所需要材料的环节,幼儿正处于初步的感知、学习和体验阶段。特别是在收集造纸材料的过程中,他们对劳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幼儿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判断材料的特性,并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深入了解了造纸材料,从而在劳动中增长了智慧。同时,将纸张撕成碎片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耐心,还锻炼了他们手部的肌肉。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经历了两次失败,并从中吸取了教训,逐渐掌握了造纸的技巧。

(二)小组合作造纸,丰富造纸经验,树德增智

在掌握造纸的方法后,幼儿决定尝试用废旧材料造纸。这一做法符合绿色节约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美德。在第三次造纸尝试中,他们发现鸡蛋托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一旦浸入水中便容易溶解并分散开来;而碎纸较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和持续搅拌才能软化,且由于碎纸上印有文字,制成的纸张上会残留一些细小的黑色斑点。多样化的材料使得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增长了智慧,积累了劳动经验。

(三)个人创意造纸,进行深度学习,育美促劳

在发现用鸡蛋托制作的纸呈现黄色后,幼儿开始积极思考并勇于创新:他们制作出不同颜色的纸张,并用这些纸张制作书签和邀请函,还在纸上绘画,用干花和干草进行装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勇于实践,深入学习。他们主动地整理所有的工具与材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在不断反思和尝试中,他们深入探索造纸工艺,迁移和重构经验,传承造纸文化,这些都是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

四、案例反思

五育融合倡导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在融合,旨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幼儿园阶段是劳动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已经积累的劳动经验,还要让幼儿体验完整的劳动过程,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造纸实践活动,笔者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是讲故事——播撒传承的种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讲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来奠定理论知识的基础,同时在语言活动区提供相关的书籍,鼓励幼儿与同伴及家人交流造纸文化。

二是提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在探索造纸文化的过程中,幼儿会涌现出诸多疑问,如“如何造纸”“造纸需要哪些材料”“造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什么”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疑惑一一记录下来,并借助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让幼儿成为乐于学习的小探索家。

三是做示范——注重五育的融合。教师可以在集体造纸活动中融入五育,引导幼儿自由探索造纸工艺,并为幼儿做示范,让幼儿掌握简单的造纸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四是促探索——挖掘丰富的材料。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组利用周围的废旧材料进行造纸探索,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废物的再利用,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是添创意——促进深度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勇敢地创新,在造纸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装饰,制作花草纸、邀请函、自画像、书签等,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结语

在五育融合的视域下,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项目探究活动相结合,能挖掘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纸浆五育胶水
大豆油“炼”出生物降解胶水
科学导报(2023年86期)2023-12-21 11:59:31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Thanksgiving Day Card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牛奶变胶水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修补梦想的胶水
区角活动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