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结构嵌入的行政单位制共同体、全面市场经济下基于松散联结的项目合作式共同体、完善市场经济下基于多元立场的校企联盟式共同体,深化市场经济下基于全域共生的生态圈型共同体,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针对现今产教关系演进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亟须以公共精神为取向、以政策系统为支持、以产业结构为依循、以集体责任为纽带,对职业教育产教关系进行系统重构,以助力职业教育产教共同体的持续进阶。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关系;产教共同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社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作为优化国民教育结构、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势必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调,探索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路径,以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利器和鲜明特色,是助力职业教育发展从不充分到充分、从不公平到公平转变的有效途径。产教关系是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互为作用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是职业教育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的产教关系是促进产业与职业教育由“合作”向“融合”深化,引导职业教育成功走出“复制普教”发展困境的关键。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多侧重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阐释与实践描述层面,关于共同体视域下产教关系的底层演变逻辑与发展趋势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回溯历史,从实然层面梳理我国政策、体制等要素,挖掘产教共同体理论支撑,理性审视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演进轨迹,为重构新型产教关系、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共同体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演进轨迹
(一)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结构嵌入的行政单位制共同体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给予了“技术教育”高度的重视,随后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职业教育。196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引导各类教育形式与经济建设建立密切联系。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国家的组织安排下,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犹如高度同质性结构化组织的不同组成部分,紧密联结又共同嵌入国家这一更大规模的组织中,呈现一体化的时代特征。在实践操作中,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主体,形成了以“厂办校”“半工半读”为主的具象表达方式,加上政府约束,形成目标一致的行政单位制共同体[1]。
(二)第二阶段:全面市场经济下基于松散联结的项目合作式共同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篇章。在这一阶段,国外教育经济思想等先进理念纷纷传入国内,企业组织逐步由“单位制”回归“市场化”,国家也将产教关系置于顶层规划地位,出台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以此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产教关系。在西方产教合作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开启了教育产业化、产业教育化的初步探索,在借鉴与批判中尝试以特定项目为基础,建立产教合作关系。与前一阶段的产业导向相比,产教关系的表达更倾向于基于产教结合目标的产教混沌状态,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该阶段的合作处于松散联结状态,产教关系的范式也开始由宏观视域转向中观视域,伴随部分微观层面的校企互动,产教结合也逐步形成共识[2]。
(三)第三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下基于多元立场的校企联盟式共同体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完善市场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影响下人才供求结构的严重失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政、校、行、企协同推进产教关系,形成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教育部也联合其他七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产教关系不再停留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内涵层面,而是开始转向基于多元立场的产教融合、产教联盟等深入的话语体系建构层面,通过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师资等,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在该阶段,集团化办学、学园城一体化、订单班培养、顶岗实习等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标志着产教关系逐步走向深度融合[3]。
(四)第四阶段:深化市场经济下基于全域共生的生态圈型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全面深化市场经济,并确立了“创新、协调”的发展主基调。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22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通过“一体、两翼、五重点”,推动产教融合、职普融合与科教融合。新政策的制定呼吁职业教育依靠技术及创新驱动,探索跨区域、规模化产教融合。面对全域规模巨大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传统共同体组织形态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基于平等合作与互惠共赢,通过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合作体系、协调机制,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的共生生态体系,促进各成员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机协同。面对如此复杂的组织要求,生态圈型共同体组织的引入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实现全域覆盖,还具有更大的创新潜能与发展空间,能够催生更多的创新与跨界合作,这无疑为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进一步演进指明了方向[4]。
二、共同体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系统重构
(一)以公共精神为取向,凝聚价值共识
从系统论视角来看,产教关系演进离不开统一的价值取向,为此,需要贯彻系统理念,以公共精神为取向,赋予产教融合共同体全新的内涵与意义,并使公共精神在共同体内部交往中得到持续强化,以此凝聚产教各方的价值共识。一方面,要立足共同体内各要素、资源输入与输出之间动态平衡的需要,赋予共同体各成员以主体性地位,既要建立理事会制度,定期组织成员研讨交流,确保各主体都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针对本阶段产教融合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共商共研,又要在各方主体求同存异的利益基础上实现平等互利,以共识型决策、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完成共同体决策,还要结合各主体功能与价值差异,通过利益共享与合作共赢,帮助其完成优势互补,弥补薄弱环节,实现均衡发展[5];另一方面,要强化公共精神文化建设,既要广泛吸纳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与文化精神等,又要引入行业精神、企业道德及价值等,通过多元交融的文化熏陶,引领产教系统各成员互相理解、精神互融,增进集体成员的精神自觉,使之主动完成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的优化调适[6]。
(二)以政策协同为支持,强化资源流通
近年来产教关系持续演进,但受不同地区政策差异及资源整合难题的影响,各成员间协同优势仍难以充分发挥。为此,需要加强区域统筹,以政策协同为支持,强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流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从社会系统的全局考虑,面向不同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特点,引领各院校与重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合作,深化跨域产教体系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寻求多元化、差异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7],同时,要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设,既包括省、市各级政府的跨部门协作,又涉及政、校、行、企之间的协作,通过跨区域政策协同与机制保障,建立产教系统之间的融合纽带,确保资源要素的高效流通与精准对接。另一方面,针对产教融合政策落地不实等问题,亟须从操作层面出发,既要优化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申请与评审流程,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监控与评估机制、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等,又要明确共同体建设与产教关系协调的细则、步骤与标准等,确立责任主体与各方职责,以此强化制度供给,确保各主体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以产业结构为依据,调整教育结构
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因人口基数大,教育规模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需求也不甚适应,极大地制约了产教关系的演化。为此,需要以产业结构为依据,加快调整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人才供给。一方面,要从横向视域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动态调整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确保职业教育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保持其前瞻性,同时立足纵向视域,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建立中职、高职到专业硕士学位的一贯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通过横纵双向拓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产教关系高效演进奠定基础[8];另一方面,要提高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既要深化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提高人才的高新技术含量,又要及时跟进科技创新趋势,不断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构建“四链”精准衔接的专业体系,将前沿技术、知识、技能融入课程之中,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术技能,以此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数字经济与智慧产业的适应性[9]。
(四)以集体责任为纽带,完善治理结构
为了深化产教关系,确保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推进,需要严格遵循权责对等、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持续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共同体良性运转。然而,现阶段共同体普遍存在内部职责不清、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为此,要将集体责任作为稳定产教关系的纽带,第一,推进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人才、技术、设备等,持续探索和创新多元主体办学模式,为产教关系的演进提供物质基础;第二,明确相关利益主体在共同体建设中的权、责、利,尊重各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差异,构建差异化的利益实现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多方协同参与的治理模式,结合生态圈共同体组织形态及产教关系特点,驱动多方关系逐步走向组织共生与行为共生,最终形成利益相关者共治的“三维网状”职业教育治理模式;第三,要求政府在共同体建设中逐步完成治理放权,同时加快成立由政、校、行、企等多方力量参与的产教融合理事会、监事会等专业管理部门,充分凸显多边性网络化特征,还要加快数据平台建设,打破部门间、主体间的协作壁垒,深化产、教系统的要素流通与能量互换,进一步盘活各成员的内部治理活力[10]。
结 语
产教关系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客观表现,其演进轨迹具有阶段性和进阶性,集中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产教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政、校、行、企的关系重构,还需融入全域产业发展格局与科技革命浪潮中,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调整趋势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当前职业教育产教关系演进过程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堵点与痛点,产教关系还难以实现协同、和谐发展,因此,需要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从思想、政策、制度、资源、体系等多种要素的优化整合与科学调适出发,探索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理性进阶路径,在持续丰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涵的同时,引领产教关系以共同体组织形态不断创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职业教育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云,张卫斌.以政校企关系重构深化企业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2):54-59.
[2] 林晓雯,刘志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话语范式的演变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23):5-11.
[3] 陈勇棠,和震,雷世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产教关系演化脉络、特征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02):87-95.
[4] 汤慧芹,周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形态演进、现实审视与路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03):21-27.
[5] 梁晨,廖园园.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理性审视、逻辑关联与实践方向[J].教育与职业,2023(20):5-12.
[6] 刘志文,张晓晴.共同体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阐释及重构[J].教育与职业,2024(01):14-21.
[7] 潘海生,李阳.从理念到行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演进、变迁动力及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23,44(04):43-52.
[8] 李新生.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发展的逻辑、困境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4):38-46.
[9] 李新生,杨正香.新型职业教育产教关系:演进轨迹、影响因素与系统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01):38-44.
[10] 刘奉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组织形态的实践样态及演进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01):138-143.
收稿日期:2024-06-03
作者简介:范碧华(1989— )女,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