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践逻辑和推进路径

2024-12-23 00:00刘心怡李剑富敖盼
职业时空 2024年4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凸显人才培养体系高层次定位的重要战略任务。进入发展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呈现出以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定位,以可持续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观为理念,以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特征。要在新阶段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需要致力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保障体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能力,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建设教育强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在推进中国制造进程中,学生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培养,能够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为职业教育阶段最高层次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仅应符合专业培养规范,还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文在深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梳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践特征,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践逻辑

(一)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内在要求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现存的中职与高职之间衔接不畅、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学历层次不高,以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壁垒、难以贯通融合等问题[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意见》的提出,为许多技能型人才提供了系统学习的机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人才的低学历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实践教育为主,是社会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高等职业教育为职教高考、对口单独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等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不仅如此,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有机会升学成为本科生甚至在毕业两年后考研成为研究生,打通学历上升渠道实现了许多高职毕业生获得更高学历的诉求。有序开展各层次职业教育,并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互补和相互衔接,构成了完整的国家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夯实了基础。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能够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前提条件和实践基础。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能够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与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相呼应,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也是教育自身提升发展的方向[2]。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层次呈现出结构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升的局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人才需求随之变化。但总体而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大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输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增加人才总体存量,培养高质量人才,助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驱动下,积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强化高等职业教育队伍建设,构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信息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使高等职业学校转变教育管理观念,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加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占比。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容之一,两者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为教育改革创新输送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实现,同时,教育改革创新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凸显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既显现出实践教育的属性,也显示出高等教育的属性。党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步,各类高职院校应时而动,通过吸纳更多生源,解决了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在数量增长的同时,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2021年4月《教育家》杂志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占所有问题的62.22%[3]。虽然国家鼓励学生就读职业院校,成为一名职业技术人才为社会贡献,但目前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有待提升,一方面,职业教育被误认为是一种“低层次”教育,很少有家长和学生会主动选择职业院校,这种“刻板印象”造成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阻碍;另一方面,我国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整体质量仍有待提升,人才资源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质量不对等。这表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解决高质量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作为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必由之路。

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践特征

职业教育并非专门接收无法在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求学的学生的一个备选方案,而是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属性的一种教育,是供学习者选择的多种教育途径中的一种重要方式[4]。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提出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不仅能够实现职业教育的自我提升,也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应突出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一)新定位: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在积极倡导发展职业教育,时至今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和模式基本形成,展现出我国长达70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艰难求索。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又是长远大计[5]。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中高职衔接不畅、职普难以融通等问题。立足新发展格局,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新制度,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生态,探索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一批可供效仿、可推广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当前,新模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职普融通新机制,促进不同层次的教育有效衔接,缩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差距;二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产业链,深化校企合作,使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充分掌握专业技术。此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原有基础上,需增强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学生培养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衔接。

(二)新理念:系统可持续的改革观

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质是发展方式的改革,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改革与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密切相连,改革促进发展,发展推动改革,二者形成一种“改革——发展——改革”的良性循环。

当下,部分职业院校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学习环境优良和硬件设备较为先进的前提下,仍然难以吸引生源,展现优势,原因之一是院校办学特色并未突出,教学与社会招聘需求结合不够紧密。面对以上问题,高等职业院校需与企业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社会发展是捆绑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萌芽以来就一直在不断提质增量,在此期间,教育改革将职业教育重心转向了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重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6]。当前,国家正在积极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以确保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进而推动产业的进步,因此,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各个领域的优势,创造更多的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互动机会,解决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不均衡等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势必带来社会的变革,继而引发对人才需求的调整,触发教育结构、教育布局的变革[7]。在人才培养需要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三)新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的是人才供给的高质量,是数量、质量、结构相统一的实践概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既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心和瓶颈。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关键是充分了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改革过程以及改革重点难点等。首先,结构是改革的基础。结构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组织形式,良好的结构基础是实现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改革质量的基础指标。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须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内部结构,培养新兴技术人才,以稳步推进改革进程;其次,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要在改革过程中密切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充分了解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状况,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在学生接收和人才输出之间合理协调以寻求达到理想状态的最高平衡点;最后,结果是战略导向,新《职教法》强调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劳动者,以便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8]。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国家发展一线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人才供给质量将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不可逆的影响[6]。因此,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把培养高质量人才放在首位。

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路径

(一)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保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此之前,要先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保障体系,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高职院校教育评估机制。加强机器学习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在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积累关于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大量数据,单凭教师很难做到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充分利用,而机器学习可以帮助大规模处理数据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9]。这一方法能够高效进行教育评估,提升工作效率,帮助高职院校认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2.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拥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拓宽各种资金投入渠道。政府通过积极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鼓励有财力的企业或个人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让他们充分了解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益处,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并提出建设性建议,最终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投入、院校全力配合的多元化经费来源体系。

3.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并鼓励学生前往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邀请成功企业家前往学校宣讲,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与企业对接输送人才。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推进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普职难以融通的问题,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环节。

1.培养和引进一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高校需积极培养和引进能在教学过程中熟练操作人工智能工具的“双师型”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进新的“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利用信息技术针对不同专业的动态需求持续深化教学建设和课程更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打造人工智能赋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新模式[10]。

2.完善高等职业教师知识结构。面对“双师型”教师能力失衡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教师能力。一方面,对新引进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岗前知识培训的内容要包括教师基本素质、理论教学能力、理论知识能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对新上岗教师传授相关教学经验,让新教师尽早适应新岗位;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与教师一同开展研讨会,共同探讨教学成果,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有效拓宽教师发展空间,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

3.建立健全教师动态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人事岗位分配制度和竞争制度,做到每个岗位都有适合的人才,每个教师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有效吸引校外人才前往任职,打造一支全方面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定期考核教师能力,对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中。

(三)提升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而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路径之一。在高等职业学校扩招的背景下,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可以吸引更多生源,增强学校间的竞争力,有利于各高等职业院校间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竞争循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

1.打造核心课程。实施课程全方位改革,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引入课堂,打造优势课程资源,突出核心课程优势及吸引力,提升课程质量,增加课程多样性和实操性。同时,学校要重视核心课程的发展,挑选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讲授核心课程,保障核心课程能够高效开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通过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的比例,提升高职院校在招生录取中的竞争优势,对热门专业进行合理扩招,广纳英才。按需调整专业数量结构,对专业进行动态评估,严格监督专业教学质量,尝试取消专业评估结果不太理想或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增设热门或新兴专业,集中力量办好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同时,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突出优势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和院校发展需要,提高学校相关专业的辨识度,避免出现专业类似,导致外人区分不清的现象;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增设跨学科、多领域交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专业,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螺蛳粉专业,促进招生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突出专业的吸引力,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外优秀教育领导者相互交流经验,有利于我国学习他国先行经验,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

1.建设国际高等职业院校经验分享交流平台。邀请高等职业院校领导者、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研究带头人、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研究专家,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互相分享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必要时可以进行国际访问合作,共同探讨发展改革相关问题,同时,也可在平台上阐述当前所遇到的阻碍,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高等职业学校与国外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可接纳中国学生和国际留学生,并吸收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建设特色专业,发展优势专业,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硬实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不仅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和高等职业院校发展。

3.取长补短,选择性地借鉴他国优秀的办学经验。国外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数不胜数,但各国国情不同,发展背景各异,可根据我国国情和现状借鉴合适的发展经验,必要时可邀请国外专家来华指导交流。对于国际上的失败案例,要认真分析失败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1] 刘明珠,彭泽平.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实逻辑和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5):19-23.

[2] 吴岩.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21-29.

[3] 王湘蓉,孙智明,王楠,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J].教育家,2021(17):7-23.

[4] 徐国庆.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1):1-11.

[5] 宫宇,肖健,徐彬彬.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23,7(02):15-17

[6] 本刊编辑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01):8-13.

[7] 弋凡,刘仁有.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义、意旨、意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研讨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8):91-96.

[8] 包学敏.新时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23,7(04):31-35.

[9] 高守宝,张舒婷,孟现美等.机器学习在科学教育评估中的应用:维度、领域与规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10):83-92.

[10] 申书洋,郑昱寒.人工智能赋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价值意蕴与推进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24(03):84-87.

收稿日期:2024-08-30

作者简介:刘心怡(1999— ),女,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李剑富(1972— ),男,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

敖盼(2001— ),女,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