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2024-12-20 00:00:00吴杰梅卢彩秀
乡村论丛 2024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主观系数

摘要:本文基于26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研究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支持除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无明显影响外,整体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都具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支持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社会化水平会越高。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从整体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社会支持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乡村人才振兴视角下地方高校活力型团支部建构与实践研究”(编号:2021SZ071)。

一、文献综述

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来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方面。有学者指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是父母的缺位和亲情的缺失,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障碍是其社会交往困境。二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研究。有学者将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和微观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也有研究表明,隔代监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社会化、职业技能社会化、社会规范社会化、生活目标社会化四个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而提出父母祖辈勤沟通、教师学校多关怀、发挥短视频App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积极作用等方面的解决对策。三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社会因素。如文化程度、外出时间、距离、职业等都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四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有学者认为,父母角色的缺失和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方式不合理、社会政策不健全等,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支持的缺失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国家、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合作。近些年,较多学者开始研究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某一层面的影响,如有学者指出社会支持的不足会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有学者指出自我意识、对社会支持的领悟、孤独感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社会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虽然有学者提到社会支持不足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但研究甚少。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并且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将社会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两者之间进行关系探讨的很少,所以本文针对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本文旨在检验社会支持是否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一是将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6个具体测量指标为因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前者对后者是否具有影响。二是将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作为自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进行操作化。选取生活技能、生活目标、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社会规范、情绪体验6个测量指标作为因变量,研究不同维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影响程度。

性别角色社会化中提到,个人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是具有性别差异性的,人们常常会根据性别角色定义的规范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所以本文将性别这一变量作为第一个控制变量。年龄的差异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差异性,所以本文将年龄作为第二个控制变量。学生干部经历可以说是个人能力较强或者说是个人比较优秀的体现,所以学生干部经历可以作为本文研究的第三个控制变量。家庭收入水平是社会资本的一个主要指标,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所以将家庭收入水平作为本文研究的一个控制变量。各类变量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由于经费和能力的局限,只选取了一个县——广西L县,该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占比较大,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数据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三、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研究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本文将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6个测量指标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学生干部经历、家庭收入水平4个测量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发现,6个回归模型的F值都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也就是说这6个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个回归模型中分别引入4个控制变量后,表中模型1只有年龄这一控制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产生影响(P<0.001),不难理解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越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水平越高。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技能无显著影响。从回归模型2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目标产生影响(p<0.01,β系数=0.027),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目标也产生影响(p<0.01,β系数=0.131)。从模型3中可以得出社会支持、学生干部经历、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p<0.01,β系数=0.024)。模型4中,社会支持、性别、家庭收入水平三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F=13.404,p<0.001)。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具有正向的影响(p<0.001,β系数=0.095),即社会支持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越好。模型5中,社会支持、家庭收入水平是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体验的两个预测变量(F=6.470,p<0.001)。在控制相关变量后,社会支持仍然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体验具有正向的影响(p<0.001,β系数=0.202),也就是说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的社会支持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可能会越好。回归模型6中有社会支持、性别两个变量进入(F=7.725,p<0.001),也就是说社会支持、性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社会化的两个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影响是正向的(p<0.001,β系数=0.197),可以认为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的社会支持越多,越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社会化。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社会支持除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没有显著影响外,对农村留守儿童其他方面的社会化状况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据此可以认为社会支持整体上可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正向发展。

(二)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不同

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实践活动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社会化的三种因素。可以把农村留守儿童所得到的主客观支持都理解为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这两种因素,但是仅仅有这两种因素还是不够的。个体与社会只有产生互动才能促进社会化进程。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就是一种互动。基于此,本文认为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将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作为自变量,与生活技能、生活目标、价值观念、社会交往、情绪体验、社会规范6个因变量分别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如表3:

从表3中发现,6个回归模型的F值都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也就是说这6个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模型1可以发现3个自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都不具有影响。从回归模型2可以看出只有农村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自变量对其生活目标产生影响(p<0.001,β系数=0.102)。农村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度越好,其生活目标越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这两个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目标没有影响。再看模型3,主观支持这一自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产生一些影响(p<0.05,β系数=0.030),农村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自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产生正向影响(p<0.001,β系数=0.071)。模型4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三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F=13.925,p<0.001),主观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正向影响(p<0.01,β系数=0.102),客观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也能产生正向影响(p<0.05,β系数=0.066),农村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其社会交往也能产生正向影响(p<0.01,β系数=0.126)。再看模型5,主观支持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体验的一个重要变量(p<0.001,β系数=0.496)。回归模型6中有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两个自变量进入(F=7.321,p<0.001),也就是说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社会化的两个预测变量。主观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规范具有正向的影响(p<0.001,β系数=0.319),农村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其社会规范也同样具有正向影响(p<0.01,β系数=0.225)。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的类型不同,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造成的影响不同。相对于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主观支持来说,给予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更能对其社会化状况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客观支持本身的多与少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客观支持必须通过主观支持的获得与对支持的利用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

四、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

(一)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这就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建构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突破。从研究的结论发现,客观的外在支持不能决定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对其社会化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外界给予的社会支持只有被农村留守儿童自身接纳并主动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本文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着手:一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自身而言,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与调控将外在的客观支持转化为内在的主观支持。如果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充分利用外在的社会支持,那么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就很难发挥作用。二是针对给予社会支持的主体而言,首先要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根据个性化需求来进一步确定支持方式;其次是要坚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导向,根据突出问题、重点问题来确定支持内容;最后是要坚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建构的目标导向,确定支持的计划步骤,从而推动支持效果的可持续化。

(二)搭建多元主体与全方位支持相结合的支持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体系需要从多元主体入手。一是完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权益尽可能得到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三是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优势,如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活动等,通过专业的指导与协助,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四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成员来提高其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家长与孩子多沟通互动,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五是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要多方筹集资金,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帮扶方式

为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助人效果,需要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方式,尤其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上下功夫。首先,可以创新帮扶理念与形式,如创建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台。将平台作为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新型载体,吸引给予社会支持的主体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常态化支持。其次,建设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专业型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专业化的教育引导,以及不断拓宽社会支持主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渠道,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供需平衡”的社会支持内容。

(四)建构内部自发弥补机制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抗逆力的生成:一是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让农村留守儿童将留守视为自我成长、自我磨砺的重要机会。二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让其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三是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目标,让他们能够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四是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人际交往,让其学会利用身边资源去寻求帮助。五是进一步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包俊林.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困境的实践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34(03):36-44+86.

[2]赵镜巍,杨川林.隔代监护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6):22-24.

[3]张小屏,韦志奋.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实证分析[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02):101-107.

[4]周福林.从已婚妇女的子女状况看留守儿童的形成[J].统计研究,2008,(06):107-109.

[5]洪涛,睢艳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前沿,2014,(Z1):126-127.

[6]张琪.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J].新西部,2010,(05):14+18.

[7]刁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支持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

[8]朱建雷.留守儿童主观生活质量、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意识、孤独感的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化主观系数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过年啦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
中国照明(2016年6期)2016-06-15 20:30:14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