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ESG 表现;产业链溢出效应;绿色创新关联度;产业链依赖度;企业战略差异度
DOI:10.19313/j.cnki.cn10-1223/f.20241017.001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贯彻ESG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上,现有文献已经充分关注到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创新发展(方先明和胡丁,2023)、绿色转型(胡洁等,2023)、融资约束(Christensen 等,2022)和市场价值(陈红和张凌霄,2023)的影响。当今企业由产业链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企业提升ESG 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质量和长远竞争力,也必然会影响其上下游企业或受到上下游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而对整个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因此,从产业链关联的视角研究企业ESG 表现,对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目前学术界关于产业链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产业链关联对上下游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创新(陈爱贞等,2021)、本地企业成长(叶振宇和庄宗武,2022)、横向并购(李嫦等,2023)、风险跨行业传染(杨子晖等,2023)等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总体来看,产业链关联推动了上下游企业从单一价值创造转向价值共创,表现为上下游企业沿着产业链进行产品生产流通、知识信息共享以及协同创新(李斌等,2024),但紧密的关联关系也加剧了行业间的风险传染。第二类文献关注企业数字化的产业链溢出效应,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屠西伟和张平淡(2024)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绿色创新水平进而推动下游客户实现碳减排;肖红军等(2024)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客户企业数字化对供应商企业ESG表现的影响;范合君等(2023)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中存在上下游联动效应。综上,现有关于产业链溢出效应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数字化转型,鲜有学者从企业ESG表现(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视角展开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利用2009-2022年沪深A股1576家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究企业ESG表现对产业链上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产业链溢出效益,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能够促进焦点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采用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焦点企业之间的绿色创新关联度越大、产业链依赖度越强、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小,产生的溢出效应越显著。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场景下,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单项表现方面的差异。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拓展了企业ESG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现有研究关注到企业ESG在行业内的绿色溢出效应(Li 等,2023),但该溢出效应不仅体现在同一行业内部,还可能沿着产业链前向和后向传导。本文从产业链关联的视角出发探究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ESG表现的溢出效应,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现有关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还为理解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基于产业链关联视角,深化了企业ESG表现的溢出机制。本文从绿色创新关联度、产业链依赖度和企业战略差异度三条独特渠道深入揭示了上下游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兼容的路径,为实现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第三,本文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等多种计量方法,有效处理了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此外,本文还创新性地构造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暴跌或暴增事件冲击,为检验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提供了稳健可靠的经验证据。
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实证分析产业链溢出效应和溢出机制,第五部分是对产业链溢出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是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
产业链上企业群结构的内在关联关系是产业链溢出的基础,其溢出的根源在于:一方面,随着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功能分离”和“禀赋差异”降低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企业的产业链关联程度大幅提升(陈爱贞等,2021),企业与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成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蔡庆丰等,2024)。供应商为焦点企业的生产提供原材料、设备和工具等资源,供应商的环保投资水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焦点企业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绿色化水平,因此焦点企业有充足动机要求供应商提高其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绿色化水平。例如,华为在2023年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公开表示,要从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及设定有挑战性碳减排目标等维度对供应商的碳减排绩效进行评估,加大对碳减排优秀供应商的激励,共同致力于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①。另一方面,企业ESG 行动本身具有外溢性,一旦焦点企业因为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问题影响企业声誉或遭受处罚,下游客户的销售利润和整个产业链的安全稳定都会受到影响。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定期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详细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以显示其较高的社会责任参与水平。然而,当两家公司的关键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的食品配料时,通过媒体的报道,麦当劳和肯德基很快受到公众的批评(Hartmann J and Moeller S,2014)。因此,本文提出:
假说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对于焦点企业ESG 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企业ESG表现存在产业链溢出效应。
(二)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机制
1. 绿色创新关联度
作为微观经济和环境污染的主体,企业承担了推进绿色创新的时代任务。与企业其他创新相比,绿色创新具有知识与环境的双重外部性,这意味着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同时受到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的影响(Song M X 等,2020)(丁声怿和白俊红,2024)。因此,企业绿色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多主体的参与过程,其中产业链上合作伙伴在企业绿色创新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Junaid M等,2022)。一方面,绿色创新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根据资源有限性理论,单个企业往往面临绿色创新资源约束,需要与拥有异质性资源的其他相关企业开展积极的信息共享和创新合作(Ciabuschi F 等,2011)。在信息共享和创新合作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凭借产业链关联优势,更容易形成资源的交换和互补,产生创新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具有绿色创新优势的企业在产业链中能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通过授权专利技术、提供研发培训服务、树立模范形象等方式实现知识溢出。企业通过借鉴和学习产业链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绿色专利技术,进而提高绿色创新产出(杨金玉等,2022)。产业链上企业间绿色创新关联度越高,绿色创新协同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越强。绿色创新是企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企业通过绿色创新来实现清洁生产型技术进步后,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强度,提升企业在ESG 方面的表现(万攀兵和陈林,2023)。因此,本文提出:
假说2:绿色创新关联度越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对于焦点企业ESG表现的溢出效应越强。
2. 产业链依赖度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企业的行动和相应的结果是由其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及其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所溢出的,两者的网络关联程度越高,越容易受到彼此信息的影响(Liu Y 等,2021)。在产业链网络中,如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ESG 导向高于焦点企业,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能会利用焦点企业对其较高的依赖性对其ESG 表现进行监督和治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甚至可能帮助焦点企业设定绿色减排目标、建立社会责任组织、提供激励或者威胁,以确保其合作伙伴遵守各种社会规范(Gulati R and Gargiulo M,1999)。例如,京东2018 年5 月宣布全面升级“青流计划”,“青流计划”的核心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行动。为此,京东要求合作伙伴应用绿色物流技术、节能减排、不雇佣童工、保障员工福利、腐败零容忍、偷税漏税零容忍等,并对违反计划的企业不予合作。同样,如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ESG 导向水平低于焦点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能会面临来自产业链网络中其他成员的规范性压力。企业越是处于重要地位,越是容易传播信息,该企业与相关联的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越是具有相似性(杨海生等,2022)。因此,本文提出:
假说3:产业链依赖度越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对于焦点企业ESG 表现的溢出效应越强。
3. 企业战略差异度
模仿同行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自然反应(Lieberman M B and Asaba S,2006)。一般来说,企业会选择行业常规战略或者偏向模仿具有相似特征的成功企业,以保证经营绩效的稳定性(刘计含和王建琼,2016)。但是,为了获取额外的竞争优势,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偏离行业常规战略模式,利用有价值的、稀缺的且流动性较弱的资源,以提高企业被复制和攻击的难度。然而从风险承担视角来看,战略偏离行业常规越大的企业,其业绩波动性也越大(Tang J Y 等,2011)。企业ESG投资需要企业战略和资源的支持,企业间战略差异度越小,说明企业战略风格和资源分配结构越接近,越容易受到彼此行为的影响。以极端情况为例,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一般具有相近制度、战略风格和资源分配偏好,子公司往往会贯彻学习集团公司在ESG 表现方面的经验,以保持一致性,来降低集团内部的沟通成本。因此,本文提出:
假说4: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对于焦点企业ESG 表现的溢出效应越强。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为了考察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本文以2009-2022年沪深A 股1 576 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与焦点企业存在销售或采购交易的产业链网络关系来确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借鉴Chu 等(2018)的研究,本文构建了焦点企业与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产业链下游客户的年度数据集。例如,焦点企业(Core)可能对应多个供应商(Supplier1、Supplier2、…、Supplierm)或客户(Customer1、Customer2、…、Customern),则构建Core→Supplier(Year)、Core→Customer(Year)的观测值。为保证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进行一系列数据筛选和处理。首先,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企业年报信息中获得焦点上市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企业与前五大客户企业信息,删除供应商和客户为非上市公司的数据;其次,删除在样本期内没有ESG 评级的样本;最后,删除“特殊处理”类ST 企业、金融企业以及异常观测样本,最终获得了3 479 个观测值。本文ESG评级数据来源于Wind 咨询金融终端,其余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手工整理。
(二)模型设定
(三)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焦点企业的ESG 表现。具体地,借鉴方先明等(2023)的做法,综合考虑各评级适用期间与覆盖范围,本文采用华证ESG 综合得分作为企业ESG 表现的代理变量。华证ESG 评价由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项汇总而成,每项由与其相关的若干主题和细分指标构成。借鉴国际机构的经验做法,综合考虑各指标对每个三级行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按行业属性分别对三级指标议题设置权重。最后根据指标体系自下而上计算加权得到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单项得分,以及ESG 综合得分。在进一步研究中,为了考察企业ESG 单项表现的产业链溢出差异,本文还分别以焦点企业的华证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单项得分作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的代理变量。
2. 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与焦点企业存在产业链关系的企业ESG 表现,即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ESG 表现。同样地,在进一步研究中,为了考察企业ESG 单项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本文分别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华证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单项得分作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的代理变量。
3. 调节变量
(1)绿色创新关联度(Tech):借鉴Lee 等(2019)的方法,利用企业级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数据库的申请专利分类号类型,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两两之间的绿色创新关联度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deviation和deviation分别是企业i和企业j在t年的战略偏离度。构建企业战略偏离度的具体步骤为:首先,通过各个财务指标计算企业在六个战略维度资源分配情况,分别是广告和宣传投入(销售费用/营业收入)、研发投入(无形资产净值/营业收入)、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员工人数)、固定资产更新程度(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管理费用投入(管理费用/营业收入)和企业财务杠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权益账面价值];其次,对六个战略维度变量进行分行业分年份的Mean-SD 标准化,并求其绝对值;最后,将标准化处理后的六个战略维度变量求平均值,得到企业战略偏离度指标。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模式的程度即为战略偏离度,该指标取值越大,说明企业战略风格越激进,相反,指标取值越小,说明企业战略风格越保守。对比两两企业战略风格差异,即可获得企业间战略差异度。
4. 控制变量。借鉴胡妍等(2024)的研究,本文引入了可能对焦点企业ESG表现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Control),具体如下:企业规模(Size),采用资产总额的对数值来衡量;企业年龄(Age),采用当年年份与企业开业年份的差值加1 来表示;资产负债率(Lev),采用企业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托宾Q(Tbq),采用(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股份数×每股净资产+负债账面值)/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净资产收益率(Roe),采用企业净利润除以净资产来衡量;总资产收益率(Roa),采用企业净利润除以总资产来衡量;报告披露情况(Rep),根据企业当年是否单独披露环境报告,或者企业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是否披露环境信息,每披露一份报告加1 分,否则为0;产权属性(Soe):如果企业股权性质为国有取值为1,否则为0。
(四)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焦点企业的ESG表现均值约为72.7354,标准差为5.0868,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ESG表现均值约为75.1754,标准差为5.2374,这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ESG评级主要分布在CCC到BBB,ESG表现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要好于焦点企业ESG表现。从ESG各单项表现均值来看,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表现最好,在环境方面表现最差。从ESG各单项表现标准差来看,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差距最大。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结果
表2报告了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仅控制了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第(2)列报告了加入企业层面控制变量的完整结果。考虑到企业ESG表现的溢出效应在产业链上可能具有时滞性,本文进一步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t-1期ESG表现(LESG_chain)作为解释变量,实证结果见第(3)列。在此基础上,借鉴范合君等(2023)的研究,其认为产业链联动是指在某企业主体变动时产业链上其他企业主体也跟着变动,故构建焦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ESG表现的一阶差分(ΔESG_core和ΔESG_chain),以本年度ESG表现与上一年度ESG表现的差值来衡量企业ESG表现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见第(4)列。研究发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说1。
(二)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检验。为了解决内生性主要来源于遗漏变量偏差和双向因果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通过寻找合适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借鉴Breuer et al.(2018)和宋科等(2022)的研究,本文采用同年份同行业同省份的ESG得分均值(记为ESG_MEAN)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的工具变量。表3汇报了基于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结果。第(1)列为第一阶段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企业ESG表现与同年份同省份同行业均值显著正相关,显著性水平均为1%,且WaldF统计量远大于10%的临界值16.38,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第(2)列汇报了第二阶段的结果,在采用工具变量进行估计后,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仍然显著。
但是采用同年份同行业同省份的ESG得分均值作为企业ESG表现的工具变量可能会存在排他性原则无法满足的问题。借鉴方先明和胡丁(2023)、毛其淋和王玥清(2023)的做法,本文进一步以企业被ESG主题基金持有的数量(记为ESG_Fund)作为企业ESG表现的工具变量。首先,在相关性方面,ESG主题基金更加关注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良好的企业,而且基金公司可以参与到投资企业公司治理中,帮助企业提升ESG表现。其次,在外生性方面,ESG主题基金公司投资行为不会直接影响投资标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ESG主题基金是指基金名称或投资范围中包含环保、生态、绿色、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碳、可持续、社会责任等与ESG相关词汇的基金。表3第(3)、(4)列汇报了以ESG_Fund作为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结果,第二阶段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验证了基准模型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2.更换关键变量和样本期间。ESG评级机构的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不同,其评级的衡量方法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而且可能存在“本土偏好”。马文杰等(2023)研究发现相比于国外评级机构,国内评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ESG评级偏高。Bloomberg较早开始了对全球公司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监控和评估,其数据库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3万家公司,覆盖了全球市值的88%。为避免国内外评级机构分歧对ESG表现的误判,本文分别采用Bloomberg ESG评分作为焦点企业的被解释变量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解释变量,样本期间缩短为2011-2020年。重新估计基准模型(1),表3的列(5)的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因此,本文基准回归结果在不同ESG评级体系下仍然稳健。
3.增加研究样本。由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只展示了企业前五大供应商企业与前五大客户企业信息,其中包含大量非上市公司,ESG评级机构并未发布非上市公司的ESG评级,故进一步匹配非上市公司的上市关联公司。例如,焦点企业(Core)对应的上游供应商(Sup)为非上市公司,非上市供应商(Sup)有上市关联企业(Related),则构建Core→Related1(Year)的观测值。关联公司包含联营公司、合营公司和子公司。同时,将焦点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从一级供应链关系拓展到二级供应链关系。例如,焦点企业(Core)对应的上游供应商(Sup)为非上市公司,供应商(Sup)的上游供应商(Sup)为上市公司,则构建Core→Sup(Year)的观测值。其中,供应商(Sup)是焦点企业(Core)的一级供应商,供应商(Sup)是焦点企业(Core)的二级供应商。以焦点企业的华证ESG评分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扩展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华证ESG评分作为解释变量,重新估计基准模型(1),回归结果分别见表3的列(6)和列(7)。结论与基准回归一致。
(三)调节效应分析
本文分别从绿色创新关联度、产业链依赖度和企业战略差异度分析产业链上企业ESG表现影响焦点企业ESG表现的调节机制,具体回归结果见表5。
表5第(1)列ESG_chain与Tech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绿色创新关联度越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ESG表现可以促进焦点企业的ESG表现,假说2成立。得到这个结论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绿色创新关联度高的企业会使用相似的生产要素,如原材料、生产设备、专利技术、人力资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要素的效率变动或成本增减均会对焦点企业产生同向影响;另一方面,绿色创新关联度高的企业之间往往有较多的战略合作或交叉持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焦点企业之间通过技术交流合作、科技创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可以形成协同效应(Bloom N等,2013)。
表5第(2)列ESG_chain与Dependency交乘项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产业链依赖度越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ESG表现可以促进焦点企业的ESG表现,假说3成立。得到这个结论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焦点企业关系紧密,焦点企业终止现有交易寻找替代的合作伙伴付出的代价也就越高(Dhaliwal D等,2016);另一方面,当企业与其关系紧密的合作伙伴ESG导向不一致时,企业之间的关系绩效也会受到负面影响(Liu Y等,2021)。因此,当企业之间的依赖度越高时,为了维护关系绩效,在ESG方面表现不佳的企业会投入更多资源以消除双方在ESG导向方面的不一致。
表5第(3)列ESG_chain与Strategy交乘项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焦点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差异度较小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对焦点企业ESG表现影响越大,假说4成立。得到这个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当企业模仿其他企业时,其更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文化、战略风格、资源分配等相关特征更接近的对象,并且此类对象的模仿程度更高(陈仕华和卢昌崇,2013),同时社会规范赋予企业的压力也会促使这些特征相似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一致性(Burris V,2015)。
五、异质性分析
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充当着商品生产和供应的角色,而下游客户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上游供应商的销售水平和盈利空间。那么,企业ESG单项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方向是否存在异质性?换而言之,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上的表现是否都会显著影响焦点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上的表现?通过识别企业ESG单项表现产业链溢出方向,本文进一步对不同产业链溢出方向上企业ESG单项表现的异质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ESG单项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方向识别
本文分别以焦点企业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分别标记为E_core、S_core、G_core)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分别标记为E_sup、S_sup、G_sup)和产业链下游客户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分别标记为E_cus、S_cus、G_cus)为解释变量,重新估计基准模型(4),回归结果见表6。其中,第(1)、(3)、(5)列分别为上游供应商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对焦点企业对应表现的影响。第(1)、(3)列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第(5)列系数不显著,结果表明上游供应商的环境表现和社会责任表现均可以提高焦点企业对应方面的表现,但上游供应商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对焦点企业的影响较小。第(2)、(4)、(6)列分别为下游客户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对焦点企业对应表现的影响。第(2)列系数不显著,第(4)列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第(6)列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结果表明下游客户的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均可以提高焦点企业在对应方面的表现,但下游客户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对焦点企业的影响较小。
综上,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环境表现对焦点企业的环境表现存在前向溢出效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对焦点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存在双向(前向和后向)溢出效应,产业链下游客户的公司治理表现对焦点企业的公司治理表现存在后向溢出效应。因此,下文分别对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环境表现、上下游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和下游客户的公司治理表现进行异质性分析。
(二)ESG单项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分析
1.环境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供应商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其减少污染可以显著提升下游企业绿色减排成效(喻旭兰和周颖,2023),上游供应商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和行为往往会随着整条产业链逐级传递,并且有被放大的趋势。“波特假说”认为,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信息和动力,从长期来看会为企业带来“创新补偿效应”,对企业的绿色创新、环境保护行为、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均会带来正向影响,因此部分企业选择主动进行绿色创新。但环境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且会挤占企业原本投入创新研发项目的资源,导致企业其他方面创新产出减少(Petroni G,2019),部分供应商担心资金链出问题,所以绿色创新动力不足。那么企业绿色创新的主动性是否会影响上游供应商在环境表现方面的产业链溢出力?
因此,本文以焦点企业的环境表现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环境表现为解释变量,重新估计基准模型(2)。表7第(1)、(3)列分别为供应商主动进行绿色创新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分别为0.1215和0.1315,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第(2)、(4)列分别为供应商被动进行绿色创新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显著性减弱或不显著。这说明,具备绿色创新优势或绿色创新管理准备度较好的供应商主动进行绿色创新,其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对焦点企业环境表现影响越大;焦点企业倒逼上游供应商进行绿色创新,可能很难从中受益。
2.社会责任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前文分析发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焦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存在双向溢出效应,那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向社会责任表现和负向社会责任表现形成的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本文根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当年社会责任表现较上年社会责任表现是“进步”(ΔS_chain>0)还是“退步”(ΔS_chain≤0),将样本划分为正向溢出和负向溢出两组。以焦点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为解释变量,重新估计基准模型(4)。表8第(1)、(2)列分别汇报了正向溢出和负向溢出两种不同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回归系数0.0539,在10%水平上显著;第(2)列回归系数0.1075,在1%水平上显著。回归结果表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社会责任表现上“退步”的负向溢出效应要远大于“进步”带来的正向溢出效应。
进一步,结合焦点企业的产业链依赖度,构造ΔS_chain与Dependency交乘项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考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进步幅度”和“退步幅度”对焦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产业链溢出的影响。表8第(3)列回归系数不显著,第(4)列回归系数0.6309,在5%水平上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当考虑焦点企业产业链依赖度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退步幅度”产生的溢出效应同样大于“进步幅度”的溢出效应。这也恰好印证了那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3.公司治理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前文分析发现,产业链下游客户的公司治理表现对焦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存在后向溢出效应,本文进一步根据产业链下游客户的战略偏离度的三分位数,将下游客户样本分为三组,来考察不同战略风格对公司治理表现溢出效应的影响。当下游客户战略偏离度小于第一三分位数(Q1)时,该客户公司战略与行业常规战略偏差较小,客户采用了相对保守的跟随战略;当下游客户战略偏离度大于第一三分位数(Q1)小于第二三分位数(Q2)时,该客户公司战略与行业常规战略存在一定范围的偏差,客户采用了灵活型战略;当下游客户战略偏离度大于第二三分位数(Q2)时,该客户公司战略与行业常规战略存在较大的偏差,客户采用了激进型战略。
因此,本文以焦点企业的公司治理表现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链下游客户的公司治理表现为解释变量,重新估计基准模型(2)。表9的第(1)、(2)和(3)列分别汇报了三种不同公司战略风格的公司治理表现溢出效应回归结果。其中,只有第(2)列回归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相较于保守风格和激进风格,采用灵活战略风格的下游客户公司治理表现可以促进焦点企业公司治理表现。这也恰好印证了那句俗语——“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如何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中国经济要实现绿色发展,企业贯彻执行ESG是关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是否相互影响?影响的动因是什么?这种影响是否随企业特征和场景不同而体现出异质性?基于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ESG和产业链组合数据,本文探讨了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及相应的溢出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可以有效促进焦点企业的ESG表现,这一促进作用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第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创新关联度、产业链依赖度、企业战略差异度三种机制影响焦点企业ESG表现,其原因在于:绿色创新关联度越大、产业链依赖度越强、战略差异度越小的产业链企业组合,绿色创新形成的协同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越强、双方ESG导向越一致、越容易相互模仿。第三,上游供应商在环境方面表现的溢出效应更强,下游客户在公司治理方面表现的溢出效应更强,而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对焦点企业有溢出效应。第四,相较于被动绿色创新,上游供应商选择主动绿色创新的产业链溢出强度要更大;对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退步”和“进步”,发现“退步”带来的产业链溢出效应要远大于“进步”;采用灵活型公司战略的下游客户对焦点企业的影响更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鼓励企业在改善自身ESG表现的同时,帮助产业链上合作伙伴提升ESG表现。ESG不仅是合规要求,还可以减少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提升企业综合价值。对于一些ESG投资动力不足的企业,国有企业和ESG优势企业应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定期对合作伙伴ESG执行情况进行核查,通过合作伙伴的ESG表现以及风险分析,来追踪其ESG管理情况,以防止ESG风险在产业链上传导,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第二,鼓励企业加强绿色创新,尤其是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企业应该基于自身的ESG战略规划与管理目标,通过绿色科技赋能产业链上合作伙伴,激发整条产业链的绿色创新活力。政府部门和有关监管机构可以有重点地加大政策激励,进一步发挥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减污降碳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帮助上游企业降低节能减排投入成本,激发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的主动性。
第三,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考虑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积极主动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但由于公众有累积并打包释放负面消息的倾向,突发事件或负面新闻可能击垮企业长期积累的正面形象。随着全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对于负面的舆论。与存在负面舆论的伙伴进行合作,企业可能面临负面舆论的连带影响,从而影响企业自身品牌形象与声誉。
第四,企业应制定契合商业模式与业务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公司治理实践方面,企业不应该完全依赖行业常规随波逐流,也不应该独树一帜追求盲目创新,而是应该根据公司治理现状、营业规模、业务类型的社会影响,灵活性选择合适的公司战略和ESG治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