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

2024-12-20 00:00:00黄建忠
教育界·A 2024年33期

【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单位整体复习活动,带领学生梳理整个单元的内容,完善知识脉络,查漏补缺,举一反三,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文章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开设单元复习课的原则,讨论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单元知识、训练思维能力、提升应用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路径

在开设单元复习课前,教师要将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整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在单元复习课的各个环节深入思考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网络。为了提高单元复习课的质量,教师可以从复习工具的应用、复习内容的优化、复习情境的营造、复习手段的创新等角度完善单元复习课,让学生在复习课中独立分析、自主学习,以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发展学科思维,朝着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一)实践性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数学教学也应当扎根生活。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习单元知识、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有意识地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应改善传统的复习教学模式,避免简单罗列基础知识点后就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经典例题的行为,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对比等方法回顾、梳理所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展开实践探究。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和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之间的关联,并主动寻找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层次性

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锻炼基础技能,还应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然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较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可能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复习巩固之前仍然记不住相关数学公式,另一部分学生却已经开始根据新知识探索生活中的问题了。因此,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既要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复习巩固,帮助全体学生在原本的水平上提升。

(三)主体性

单元复习课的重点不应该是教师的讲解,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复习巩固。并且,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二、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设计策略

下面,文章以教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师设计的单元复习课为例,说明开设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引导学生有效整合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理:构建脑图,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应当先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概括、总结,帮助学生熟悉、记忆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工具,又称脑图、脑力激荡图,可以帮助学习者将思维形象化。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清楚“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简要梳理所学知识后绘制思维导图,尝试从更宏观、系统的角度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复习的习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1]。

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梳理整个单元的知识。具体来说,教师让学生先简单翻阅书本,回顾自己在前几个课时中学到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经典例题,然后梳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特征、展开图、表面积计算公式、体积计算公式等知识。在梳理知识之后,学生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将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对比,记下自己发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学生可以记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相似之处—都是底面积与另一边长的乘积(当然,正方体的四条边其实一样长)。在学生对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形成初步认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大家不仅要写上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还要简要记录自己此前发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重点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方便自己在未来再次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教师还出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例图,鼓励学生据此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数学课堂上不应该只有教师的讲解。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至关重要。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理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思维能力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分析、总结整个单元知识,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单元复习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复习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查:阶段训练,让复习逐层深入

单元复习课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还应该让学生据此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生在能力发展、个性思维、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开展单元复习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布置有层次的阶段性复习任务,引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逐层深入地复习,逐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2]。

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归入基础组、巩固组、提高组。面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分别提供不同的阶段性复习任务,以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

面对基础较薄弱且记忆数学公式仍存在困难的基础组学生,教师布置了如下复习任务:在复习初期,先完成一系列判断题,如判断“至少要四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一个长方体可能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等说法是否正确;在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特征等基础知识后,完成一系列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题目,巩固此前复习的成果。

面对基本掌握这一单元知识的巩固组学生,教师为其准备了稍微复杂的阶段性复习任务:首先,回忆这个单元新出现的概念的定义,梳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其次,完成一些综合训练题,据此熟悉这一单元的知识,并初步形成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最后,完成一些创新题目,如“请找到方法计算一张白纸的体积”“请找到方法计算一只小乌龟的体积”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提高组学生,教师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让这部分学生综合应用单元知识,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数学模型展开探究。这一任务难度较大,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复习成果,同时给学生提供动态化的复习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三)用:提出问题,驱使学生迁移应用

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教师布置了“设计鱼缸”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先说出任务背景:“我们学校的王老师要搬到新家了。这本来是个让人欣喜的消息,可王老师却在发愁,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带着家里的小金鱼一起走。此前整理东西时,王老师不小心把自己家的金鱼缸弄碎了,于是现在小金鱼临时住在水桶里。为了让王老师家的小金鱼顺利住进新家,而且能够在新家住得舒服,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给王老师家里的小金鱼设计一个新家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进一步介绍相关信息:“老师已经打听过了,王老师家的这只小金鱼非常奇怪,只喜欢长方体玻璃鱼缸。大家认为,要设计一个小金鱼心仪的鱼缸,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在思考、讨论后,学生给出以下回答:“要设计出合适的长方体鱼缸,我们需要知道王老师家用于放鱼缸的区域的大小,并且需要思考什么玻璃能够让小金鱼和王老师都满意。”另一名学生在思考后补充道:“我们只需要五块玻璃就可以做出来鱼缸,因为要确保小金鱼在鱼缸里自由呼吸。”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尝试解决问题。在学生基本算出需要使用的玻璃的体积和价格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往我们设计出的这个玻璃鱼缸里加入12升的水后,水面的高度是多少?小金鱼进入它的新家后,发现水面上升0.3分米,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与长方体容积有关的知识,并且可以锻炼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复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积累活动经验,从而顺利掌握迁移应用数学知识的技巧,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设单元复习课后,教师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总结单元知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从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有层次的阶段性复习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顺利通过单元复习课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景妺.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设计策略:以人教版六下“圆柱与圆锥”单元复习课为例[J].新教师,2024(2):75-76.

[2]张举敏.梳理与贯通:小学数学知识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教学[J].华夏教师,2023(18):73-75.

[3]沈洋,童海虹.借助问题提出,构建“图形与几何”单元复习课的新样式:以“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4(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