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此视为教学重点,积极探索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在科学指导和耐心陪伴下,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各种日常生活技能,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还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幼儿日常生活的独立性,还关乎幼儿心理、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自理技能。教师还应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锻炼,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此外,家校合作也至关重要。家校双方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利用儿歌韵律,激发幼儿的自理兴趣
儿歌具有趣味性与节奏性,契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不仅有利于加深幼儿的理解与记忆,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教师用儿歌作为教学媒介,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培养自理能力。
例如,教师通过儿歌,帮助幼儿学会自理小技能—正确洗手。教师播放儿歌,让幼儿在欢快的旋律中初步感受并熟悉歌词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教师逐句解析歌词,将每一个洗手步骤与歌词内容紧密结合。从“小小手儿伸出来”开始,教师引导幼儿伸出自己的双手,准备开始洗手,同时鼓励幼儿:“我们的小手都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变得干干净净吧!”当儿歌唱到“打开水龙头,哗啦啦,水流来”时,教师示范如何轻轻旋转水龙头,调节水流,并提醒幼儿注意水流大小,以防溅湿衣物。幼儿兴奋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感受水流带来的清凉。当“抹上小肥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还有指缝别忘了”的歌词响起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肥皂,边唱边示范如何将肥皂打湿并适量涂抹于双手上,再逐一指导幼儿搓洗手心、手背以及容易忽略的指缝部分,确保每个部分都能得到清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邀请几位幼儿上前互动,通过提问加深他们对洗手步骤的理解和记忆。当儿歌唱到“冲一冲,干净啦”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双手置于流动的水下彻底冲洗掉肥皂泡沫,直至双手感觉清爽无滑腻感;此外,教师还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当儿歌唱到“甩一甩,水珠飞”的歌词时,教师可以示范如何轻轻甩动双手去除残留的水珠,并鼓励幼儿模仿这一动作,感受水珠飞散的乐趣。当儿歌唱到结尾“小手擦干,香喷喷,细菌都跑光光”时,教师不仅强调擦干双手的重要性,还让幼儿闻闻自己的手,感受洗手后“香喷喷”的味道[1]。
相较于单调的口头指导,儿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将生活常识融入旋律之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穿衣、洗手等自理技能,寓教于乐,成效显著。
二、利用绘本故事,增强幼儿的自理意识
绘本生动的画面与情节,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习惯,让幼儿在成长道路上更加独立与自信。
例如,教师利用绘本《学会整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手持绘本,引导幼儿:“孩子们,今天我们要踏上一段特别的旅途,和小熊一起探索整理与收纳的魔法世界!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好朋友小熊看见房间这么混乱,它会怎么做呢?你们是不是也好奇极了?”这样的开场白能瞬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随着绘本一页页翻开,教师不仅讲述故事,还引导幼儿成为侦探,寻找画面中的线索:“看,小熊的房间里,玩具像小山一样堆着,零食也乱七八糟地放着。你们觉得这样的房间住着舒服吗?为什么呢?”由此,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理解整洁环境的重要性。在讲述小熊整理玩具的环节时,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家整理玩具的小妙招。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即兴角色扮演,一部分幼儿扮演玩具,另一部分则模仿小熊。通过亲身体验,幼儿不仅能加深对整理步骤的理解,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当读到叠衣服的部分时,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衣物折叠方法,并邀请一些幼儿上前尝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可以掌握实用的生活技能。当读到小熊的房间焕然一新时,教师赞美道:“看,小熊的房间变得多么明亮、温馨。这就是整理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小小魔法师,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当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今天,我们和小熊一起学习整理和收纳的魔法。记住,整理不仅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还能培养我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希望大家能把这份魔法带回家,让自己的房间也变成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小天地。”教师还布置一项创意作业:和家长一起设计并制作一张“整理计划表”,记录自己每天整理房间的计划和完成情况。这样的作业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能够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绘本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和贴近生活的情节,契合幼儿的喜好,能够让他们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到掌握自理技能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师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提高自理能力的积极性,为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趣味竞技活动,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自理能力比赛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锻炼自理能力。
例如,教师设计“穿衣小能手”比赛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在比赛开始前,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快速而整齐地穿上衣服。具体而言,教师站在台前,一边拿起衣物,一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详细解释每个穿衣步骤的要领:“首先,我们要拿起衣服,找到衣服的正面,注意看,这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图案,这就是衣服的正面。其次,我们要把一只手伸进袖子里。用同样的方式,我们把另一只手也伸进袖子里。再次,我们要开始扣扣子了,看好了,把扣子对齐,然后轻轻一扣,就好了。最后,我们要把拉链拉上,记住,要从下往上拉,这样衣服就穿好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做,确保他们理解并掌握每个步骤。在比赛正式开始后,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有的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穿衣,有的幼儿还在仔细观察衣服的细节。随着教师的一声令下,幼儿迅速行动,他们的小手忙碌地穿梭在衣物之间。有的幼儿动作娴熟,很快就穿上了衣服。有的幼儿则稍显笨拙,不是找错袖子,就是扣错扣子,但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完成任务。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在一旁给予幼儿鼓励和指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比如找不到袖子或者扣错扣子时,教师及时上前给予帮助:“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你看,这里有个小洞,这就是袖子的入口。把手伸进去。现在我们来扣扣子,记住,要对齐再扣。”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逐渐找到正确的穿衣方法,他们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熟练。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有的幼儿互相交流心得:“你是怎么这么快就穿好衣服的呀?”“我先把袖子穿好,再扣扣子,最后拉拉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理能力,还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评选出“穿衣小能手”,并为他们颁发小奖品。这场比赛不仅是幼儿自理能力的挑战,还是幼儿成长的宝贵经历。
比赛的竞争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斗志,促使他们认真观察并模仿教师的动作,从而更好地动手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通过有趣的竞技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理能力,还能够体验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家园携手合作,增强幼儿的自理信心
教师应认识到增强幼儿自理信心的重要性,并应意识到这除了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加入。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求家庭的配合,共同为幼儿提供支持。家庭和幼儿园携手合作,能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自理技能,在家庭中进行实践和巩固,从而真正树立起自理的信心[2]。
例如,教师通过家园之间的合作帮助幼儿学会收拾餐桌。在幼儿园里,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正确地收拾餐具和擦拭桌面,然后邀请他们一起动手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温柔的话语和亲切的态度来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还邀请幼儿一起加入叠碗的环节:“看,我们把小碗叠起来,就像盖高楼一样,多有趣啊!你也来试试吧!”幼儿被这种有趣的活动吸引,纷纷动手尝试,有的幼儿还兴奋地跟旁边的小朋友比赛,看谁叠得更高。“现在我们把碗叠好了,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到水池清洗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小心翼翼地端着叠好的碗,就像护送着珍贵的宝藏一样走向水池。有的幼儿还边走边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你看我叠得高吗?我们比赛谁走得稳吧!”到达水池后,教师示范如何轻轻地将碗放入水池,用适量的水冲洗,并提醒幼儿注意节约用水。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认真地冲洗着碗碟,有的还互相比较谁洗得c63e2a883bbd197da125bef5e78b94de更干净。当幼儿看到自己洗的碗干干净净时,对自己的自理能力也有了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耐心,对幼儿的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还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有的幼儿主动帮助旁边的小朋友调整碗碟的摆放,有的幼儿则提醒旁边的小朋友节约用水。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将收拾餐桌的技能应用到家庭生活中,教师还与家长合作,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授的收拾餐桌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不要为幼儿包办所有的事情,而要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增强自理的信心。家长会逐渐发现,幼儿开始主动要求帮忙收拾餐桌。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还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幼儿不仅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还能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样的家园合作和互动环节,能够切实为幼儿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为了增强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信心,家庭和幼儿园应携手合作,积极为幼儿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幼儿自主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家庭和幼儿园还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与支持,让他们在每一次的小成就中积累自信。
结语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多维度的、复杂的、持久的工作。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家长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自理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增强自信。未来,家庭和幼儿园应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1(1):353.
[2]高文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立体化培养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22-23.
[3]盛邓荣.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新智慧,2022(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