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20 00:00:00崔智娟
教育界·A 2024年33期

【摘要】深度学习是高投入、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学生思维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深度学习理念的落实加以重视。鉴于此,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现阶段,深度学习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注重育人方式的改变,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如此不仅能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深度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的引导下,充分运用自身所学完成活动任务,不仅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1]。

(二)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深度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所学知识,而更加注重思考问题和理解内涵。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找到不同的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并能主动参与到后续的探究、分析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进步,还能为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助力。

二、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消除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由于学生大多会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因此教师通过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探究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如何进行知识应用,在相关的情境中应用知识[2]。

(二)主体性原则

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提升学习能力,还能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开放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深度学习中,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师应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使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3]。二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应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通过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开阔学生视野。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设计教学目标,优化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理解的前提。为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促进教学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设计的合理目标,在班级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4]。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对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可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第一,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第二,通过演示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第三,鼓励学生通过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借助小组合作等方式,针对化学概念进行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第四,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化学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并在实际操作及交流中,正确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相关概念,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达成深度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串联新旧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5]。教师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生活化情境与问题式情境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1.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化情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化学反应,发现生活现象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总结相应的化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直观理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料的燃烧”这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厨房中油锅起火的视频,让学生思考自己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应当怎样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生活现象上,带领学生分析油锅起火的原理,并逐步引出燃烧三要素。随后,教师可立足学生的认知冲突,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鼓励学生探讨这些方法的原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使用小型燃烧装置,模拟油锅起火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思考适宜的灭火方法,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由此,在生活化情境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对燃烧及灭火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掌握相关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形成创新思维。

2.创设问题式情境

问题式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探究,并思考相关问题蕴含的化学概念与原理。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设计难度递增且有启发性的问题,构建问题式情境,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这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将糖块放入水中,为什么糖块会‘消失’且水有甜味?在给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为什么空气能够被压入轮胎中?”上述问题所对应的现象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相关内容。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为学生分发水杯及红墨水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红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过程,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该现象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该现象涉及分子的哪些性质?”等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创设问题式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化学教学的有序开展。

(三)组织化学实验,拓展学习深度

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教师不仅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还能实现对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这需要教师注重实验的科学设计,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实验方案调整,并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可以借助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经历步骤设计、材料选择以及结论总结等过程,对实验数据与结果进行归纳整合,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的化学性质”这一实验活动时,为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师可组织“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探究”的实验,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并在小组内讨论可能会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准备食醋、石灰水、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等材料(每种材料准备两份,每一份滴加至一支试管中),分成两组,往装有其中一组材料的试管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往装有另一组材料的试管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然后观察颜色变化。在滴加完酸碱指示剂后,学生可以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溶液时会变为红色,遇到碱性溶液时会变为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只对碱性溶液有反应,会变成红色。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试管中颜色发生变化的原理,并要求各小组在本组内选出一名代表,负责将本组的实验过程、讨论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由其他小组来点评与补充,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由此,在上述活动中,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还能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有效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所有学生均遵守安全规范,均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四)将学与评相结合,促进深度学习

将学与评相结合能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标准单一的评价模式,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内驱力,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提供助力。将学与评相结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后续学习中进行改进。为此,教师可综合应用课堂反馈、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实验活动以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等为材料,要求学生按照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完成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演示该实验,并引导学生探讨酒精灯、玻璃导管等不同仪器对实验的影响。随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展示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图片进行操作,并将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以便教师进行观看,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同时,教师可让学生相互评价各自的实验,判断他人的实验报告中的数据是否准确,图表是否清晰,结论是否合理,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课堂互动情况,从学生的团队合作、思维创新及问题解决等方面出发,撰写综合性的评价报告,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在后续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调整。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将学与评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从其他同学的实验中学到更多经验,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这对学生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起着推动作用。

结语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优质的课堂,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由此,本文从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化学实验、将学与评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采取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将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增强,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琼兰,许燕,张贤金.初中化学概念深度教学实践与反思[J].理科考试研究,2023,30(22):55-58.

[2] 邓各平.初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索[J].教育界,2023(30):56-58.

[3] 甘磊.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3(10):21-23.

[4] 孙捷.项目式学习中的初中化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实践[J].天津教育,2023(26):49-51.

[5] 徐宜秋.初中化学深度学习助推学生智慧生成[J].山东教育,2023(2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