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方言“来”“咧”“啦”“也” 的时制标记功能

2024-12-19 00:00:00白庆华
今古文创 2024年45期

【摘要】山西孝义方言过去时制标记是“来”,现在时制标记是“啦”“咧”,将来时制标记是“也”。本文在逐一介绍孝义方言时制标记的基础上,着力于通过对时制标记交替出现与时制标记共现分析各时制标记功能。

【关键词】孝义方言;时制标记;现在;过去;将来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5-0124-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5.030

一、时制标记概述

“时制”是自然语言语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话题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决定。所有的动作或状态都离不开时间,时制是客观的存在。

晋语时制标记的有无和具体表现已经有了多番研究,邢向东较早注意到晋语中的时制标记,描写了晋语方言陕北片神木话的过去时助词“来”和将来时助词“呀”。Comrie提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的概念。绝对时制以“现在时间”为指示中心,相对时制以“参照时间”(以说话时间以外的时间为参照)为指示中心。汉语表达时间时可通过单独的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或语法化的时间助词,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同时表达。

邢向东综合前人及自身调查研究成果,考察了晋语时制标记的句法表现。指出“时制”反映事件表达中说话时(speech time,简称ST)、事件发生时(event time,简称 ET)、句中的时间参照点(reference time,简称RT)之间的不同关系。并且将晋语的时制标记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三个子类。

本文沿袭目前对晋方言时制标记的认识,对孝义方言的时制标记进行论述,并且力图将各标记与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体标记的共现关系进行详细分析。

二、孝义方言的时制标记

孝义方言的时制系统与晋语区的大部分方言基本相同,体系完整明确,遵循邢向东做出的分类,认为:孝义方言中,过去时的标记为“来”;现在时已然标记为“啦”“咾”,正然标记为“咧”;将来时的标记为“也”。孝义方言属于相对时制,即时制范畴的判定不固定地以说话时为参照,说话时与参照时不一定相同,句中其他参照时间的出现会对事件的时制表达产生影响。

(一)过去时制标记:“来”

“来”的语法意义常表示肯定在过去的时间里事态发生了变化,指明某一事件、过程是过去发生或曾经发生过的,称作“事态助词”。梁银峰认为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在隋代已经正式确立,由连动式“V(+NP)+来”中的趋向动词“来”虚化而来。孝义方言的“来”继承了事态助词“来”的用法,表示所描述的情况过去存在,属于过去时制标记。

过去时表示句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先于说话时或者参照时,事件的发生在过去。过去时句中若为“绝对时制”,以ST为指示中心,即说话时等同于句中时间参照点(ST=RT),无其他形式作为参照时间,或参照时间为表示过去的“夜里黑间”“兀天”等,与过去时制标记一致。

1.骑车在路上跌倒来。(刚才在路上骑车跌倒了。)

2.你们老师是不是布置作业来?(你们老师之前是不是布置作业了?)

3.夜里黑间下雨来。(昨晚下雨来着。)

4.俺兀天看见你来。(我那天看见过你。)

虽然句中并未出现提示时间的词,依然可以知道“骑车在路上跌倒”“老师布置作业”是发生在过去的事,询问的是“你”之前的事。“夜里黑间下雨来”表过去的时间成分“夜里黑间”,但以ST为参照,事件发生在过去,下雨是昨天发生的事,ET先于ST,句末采用时制标记“来”。“俺兀天看见你来”以现在为参照,“那天看见你”发生在过去。

若为“相对时制”时,即说话时与参照时间不一致。以参照时间为指示中心时,“来”在句中共现的参照时间可以是表示当日的“今儿”“后晌(下午)”“将才(刚才)”,不能同表示未来的时间成分搭配。

5.你将才说甚来?(你刚才说什么了?)

6.后晌看电视来。(下午看电视了。)

7.今儿去孝义的来。(今天去了孝义。)

上面几例中,“将才(刚才)”“后晌(下午)”“今儿”作为RT表示当下,RT大致等同于ST,“说话”“看电视”“去孝义”的行为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即ET先于ST/RT,“来”表示过去,属于时制标记。

“来”可以用在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里。动词谓语句表示过去发生过某事,可以是一般动词,“我刚刚去市里买菜来”也可以是“有”字句和“是”字句,表示对过去事情的判断和说明,如“我有三根笔来”“我妈妈以前是医生来”。形容词谓语句表示之前状态,如“村里以前可热闹来”。名词谓语句“家里三块卧室来”,主谓谓语句“苹果五块钱两斤来,现在贵啦”表现在的情况与以前的情况不同。

(二)现在时

现在时表示句中事件发生时间在说话时或参照时当下。其中现在时已然态表示事件发生时间早于说话时或参照时,事件已经实现或完成,状态已然。但其与过去时不同,过去时彻底发生在过去与现在没有关联,现在时已然态是建立在现在基础上的已然,并未完全脱离关系。现在时正然态表示事件发生时间与说话时或参照时一致,事件正在进行,状态正然。孝义方言现在时已然态和正然态分别是“啦”和“咧”。

1.已然标记:“啦”

“啦”在孝义方言中不仅具有表语气功能,也可以作为助词表示现在时已然态。若为“绝对时制”时,也就是ST=RT,无其他形式作为参照时间或参照时间是表示当下的时间成分时,以ST作为指示中心,表示事件在说话当下已经完成。如“我吃饭啦”“今儿开学啦”。若为“相对时制”时,有其他参照时间,可以附加表示“已然”的时间副词。

8.我已经吃饱啦。(我已经吃饱。)

9.天已经冷开啦。(天已经开始冷。)

10.孩子倒生下啦。(孩子已经生下。)

除时间副词外,“相对时制”中的参照时间,还可以用表示过去、将来的部分时间名词。

11.上个星期请假啦。(上个星期就已经请假了。)

12.我妈夜来出外头串打的啦。(我妈昨天出去串门了。)

13.我们二十三号就上开课啦。(我们二十三号已经上开课了。)

以上例子中,参照时间为“上个星期”“夜来”,RT早于ST,此时以RT为参照,“请假”“串打”事件发生时间同于参照时间,状态已然。“我们二十三号就上开课啦。”在现在日期未知的情况下,“二十三号”可以表示过去的时间,已然状态,也可以表示未来的时间,在将来“二十三号”时,“上课”这一事件处于已然的状态,也就是说“上课”是“二十三号”的相对现在时,属于相对时制。

“啦”可以出现在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中。常出现在动词谓语句中表示动作的完成,如“饭做好啦”“兀家把借的钱送将来啦”。

在具有顺序义的名词,即时间词、数量词充当谓语的名词句中,“啦”可以表示变化的发生,如“星期三啦”“十八岁啦”,强调其表时功能,“已经星期三了,已经十八岁了”,也可以强调语气功能,单纯表示肯定“星期三”“十八岁”这一事实。形容词谓语句中,也有歧义发生,如“苹果红啦”,可以表示“苹果之前是绿的,现在红啦”,目前形状发生变化,作为时制标记;也可以表示“苹果是红的”,作为陈述语气词,此时现在时制标记“啦”兼表语气。

“啦”可以与“的”连用,在动词谓语句中表示事件已然,如“吃饭的啦”;在形容词谓语句否定句中带“的啦”表示以前一直在持续的状态的结束,如“天不黑的啦”;名词谓语句“甚会儿办的咧,第明的啦”,“的啦”强调之前的名词;是非疑问句中,“你去孝义的啦?”说话者猜测对方目前去了孝义。

2.正然标记:“咧”

现在时正然态标记“咧”不仅可以表示时间,同样兼有语气功能。在句子中无其他参照时间或参照时间表示当下时,RT同于ST,句末加“咧”表示当下事件正在进行。若为“相对时制”时,有其他参照时间,可以附加时间副词“正”“还”等。

14.我正吃饭咧。(我正在吃饭。)

15.你还吃饭咧?(你还在吃饭?)

16.你正上学咧?(你正在上学吗?)

17.你还上学咧?(你还在上学吗?)

也可以附加表示过去、将来的部分时间名词。

18.夜来看电视咧。(昨天正在看电视。)

19.第明你做甚的咧?(明天你正在做什么?)

从上例可以看出,“夜来”表示过去,RT早于ST,“看电视”是昨天正在做的事,状态正然,即昨天的相对现在时。“第明”表示将来, RT晚于ST,表示明天你要去做什么,也就是明天你正在做什么,状态正然,为明天的相对现在时,均使用现在时正然态“咧”。

“咧”可以出现在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中。动词性谓语句中,它的时意义更加突出,如“兀家睡的咧”“俺在校门口站的咧”。若谓语为动宾结构,且没有体标记共现时,往往会产生歧义,如“俺爷爷喝酒咧。”可以由“咧”作为时制标记表示“爷爷正在喝酒”,也可以将“咧”视为语气词,表示“爷爷能喝酒,会喝酒”。值得注意的是,“咧”出现在动作动词后时,不仅可以表示正然态,也可以在否定句中配合前面的否定词表示未然态,如“俺没去咧(我还没有去)”“哥哥没吃饭咧(哥哥还没有吃饭)”,此时具有较强语气。

形容词谓语句,肯定句中“咧”为语气词,表示确认或感叹语气,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呢”。如“我脸红咧”“俺爷爷健康咧”确认“脸红”“身体健康”的状态,也可以加入程度副词如“可”表示状态的程度高低;否定句“天没啦黑咾咧”表示到目前为止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为时间意义。

在名词谓语句中“咧”在否定句中表示尚未达到谓语词所说的限度,如“孩儿还没啦六岁咧”。

作疑问语气词的“咧”句末带有疑问语调,句中常常有特殊疑问词出现,如“你想吃甚咧,我给你去买”。“这道题怎几(块)做咧?”

综上,由于“啦”“咧”在孝义方言中是语气词兼时制标记,他们的使用情况稍微复杂,要结合语境和句义进行分析。

(三)将来时制标记:“也”

孝义方言将来时制标记“也”源自近代汉语的句尾“也”,除了表时功能外,也可以表语气,在孝义方言中多表示预期作用,如“快好也”“快下雪也”。

将来时的语法意义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在说话时或参照时之后,事件是将发生的,状态大多为未然。当RT=ST,句中无其他参照时间或参照时间为表将来的时间成分时,为“绝对时制”时,以ST为指示中心,表述将要发生的事件,如“我吃饭的也”。孝义方言中没有表示将然的时间副词,当RT与ST不一致,句中有其他参照时间,为“相对时制”时,参照时间可以是表示现在的时间成分,一般情况下不能为表示过去的时间成分。

20.今年我爸爸在矿上上班也。(今年我爸爸将在矿上上班。)

21.这会儿我就吃饭也。(我这儿我将要吃饭去。)

以上句子中,当参照时间为表示现在的时间成分“今年”“这会儿”,ST大致同于RT、 ET,“我爸爸在矿上上班”“我在吃饭”晚于RT/ST,属于相对将来时。

“也”也可以与“的”连用在孝义方言中凝为一体,表示对未来事件做出可能性判断,如“你耍的弄坏的也”“肉在厨房放坏的也”。

三、时制标记交替出现

邢向东提出,晋语方言在时间词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时制标记可以交替出现用以表示句子意义之间的区别,说话人的时间视点可以在绝对时和相对时之间转移,说明ET同RT、ST关系的相对性,将此称为“参照时间的转移”。根据前文分析,各时制标记能够与不同时段时间成分共现,进一步指出同一时间成分下,时制标记不同带来的句义区别。

(一)RT:过去时

与表示过去的时间成分共现的可以是过去时制标记“来”和现在时制标记“啦”“咧”,一般不可以是未来时制标记“也”。

22.前儿我在医院来。(前天我在医院。)

23.前儿我在医院咧。(前天我正在医院。)

24.前儿我在医院啦,兀家还在家。(前天我已经在医院了,他还在家。)

25.*前儿我在医院也。

26.前儿我要去医院也,领导给我打电话。(前天我要去医院的时候,领导给我打电话。)

上面几例中,RT都为“前儿”,RT先于ST,且句子的结构完全相同,句末采用不同的时制标记。用“来”时以ST作为参照,ET早于ST,属于绝对的过去时,表示“前天做过什么、去过那里”;用现在时制标记“咧”和“啦”时着眼于ET与RT的关系,属于相对的现在时,正然标记“咧”时表示“前天正在做什么”;用现在时已然标记“啦”时表示“在医院”这一动作结果在前天已成事实。

RT表示过去时,只有当未来时制标记“也”出现在分句中交代背景信息,才能完整表达句意,表示过去做出计划因某些原因被中断,后一分句“领导给我打电话”发生在计划之外,“去医院”为RT(前儿)在计划内的相对将来时。

(二) RT:现在时

与表示现在的时间成分共现的,可以是现在时制标记,也可以是过去时制标记、未来时制标记。如当句子中都有表当下的时间副词“倒”时,“来”“咧”“啦”“也”可以交替出现,如:

27.兀家倒交钱来。(他之前交钱了。)

28.兀家倒咾交钱啦。(他到底交了钱了。)

29.兀家倒交钱咧。(他已经在交钱了。)

30.兀家倒交钱也。(他已经要去交钱了。)

以上句中,RT=ST,句末用“来”“啦”“咧”“也”时反映事件的不同状态,若句末为“来”,ET早于ST,着眼于这一事件已经发生并完成。事件是已然的用“啦”,表明已经交钱啦,肯定交钱这一动作的结果,与现在时存在关联。事件是正然的则用“咧”,表明事件正在进行。事件是未然的则用“也”,ST先于ET,表明现在准备去交钱。

当句子中都有表当下的时间名词时,事件状态具体分析基本一致。如:

31.今儿住院来。(今天〔之前〕住院了。)

32.今儿住喽院啦。(现在已经住院了。)

33.今儿住院咧。(今天正在住院。)

34.今儿住院也。(今天准备去住院。)

(三)RT:将来时

与表示将来的时间成分共现的,可以是将来时制标记、现在时制标记,一定不能是过去时制标记。

35.*后儿我剃头发来。

36.后儿我就剃头发啦。(后天我就剃了头发了。)

37.后儿我剃头发咧。(后天我正剃头发。)

38.后儿我剃头发也。(后天我准备去剃头发。)

从以上句中可以看出,RT为将来时时,出现过去时制标记“来”前后明显矛盾。其他句子RT后于ST,反映事件的不同状态。若句末为“啦”,以RT为参照,立足于“后天”看“剃头发”一事将是已然的;若句末为“咧”,以RT为参照,ET与RT等同,表示“剃头发”是“后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属相对现在时;若句末为“也”,以ST为参照,“剃头发”发生在后天,晚于ST,属绝对将来时。

通过以上分析,不同时制标记可以与表示不同时间的时间成分共现,而时间成分相同情况下,句子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其后的时制标记,取决于具体语境ST、RT、ET之间的关系,孝义方言的参照时间RT与时制标记共现情况如下表:

四、时制标记同时出现

汉语的句子末尾是表达语气、情态最优先的位置,孝义方言的时制标记都在句末,因此,这些标记的时制、语气功能结合在一起,在讨论表时功能时不能忘记他们的表语气功能。邢向东指出晋语的时制标记“来、也、了、嘞”既属于时制助词,又有单纯表语气的作用,应当分为两个同形同音词。

当他们单独出现时,可表时制功能,如前文所述,可表语气作用,如“来”单纯表语气既可用于句中也可以用于句末,位于句末可表示商请的祈使语气词,“吃喽饭打扑克来”“来”表建议、商量,可表“申明”意味,肯定事实的发生,如“谁来——他来”;位于句中可表停顿语气,“你是要笔来,还是纸来”。“咧”在“在花儿多好看咧”位于句末表示感叹,“你是要大的咧要小的咧”表示句中停顿,还可表示疑问,如“我的书咧?”

当他们同时出现时,其在标记共现条件下标记功能有所侧重。如“操心狗跌到河里也咧”,“也”表示事件未然,“咧”在句末增强断定语气,“也咧”共现常用于对未来做出不好的推测,希望引起听话人重视。“人家送的书你看来没啦?——看来/没啦”,“来”与“啦”共现出现在反复疑问句中时,“看来没”表示对过去动作或事件是否发生的疑问,暗藏“来”过去时意义,以“啦”结尾表示疑问语气同时表示事件在说话时已经结束。“来”与“咧”共现,如“谁打扫宿舍来咧?”,从事件“打扫宿舍”发生的角度来看是过去时,从事件在说话时所处的状态来看,是现在时,另外,“咧”同时具有疑问语气。

五、结语

孝义方言属于相对时制,句中其他参照时间的出现会对事件的时制表达产生影响。过去时制标记“来”可以和过去、现在时间成分共现,将来时制标记“啦”“咧”可以和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成分共现,将来时制标记“也”可以和现在、将来的时间成分共现。在时间成分相同情况下,不同的时制标记交替出现导致句义存在差别。当时制标记单独出现时,可表时制功能,可表语气作用,当他们同时出现时,其在标记共现条件下标记功能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邢向东.神木话表过去时的“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1):66-71.

[2]邢向东.神木话表将来时的“呀”[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4):95-97.

[3]Comrie,B.Tense[M].Cambridge,Mass: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5.

[4]邢向东.晋语的时制标记及其功能与特点——晋语时制范畴研究之三[J].方言,2020,42(01):5-19.

[5]梁银峰.汉语事态助词“来”的产生时代及其来源[J].中国语文,2004,(04):333-342+384.

[6]田娟娟.山西孝义方言语法研究[D].延安大学,2016.

[7]邢向东.论晋语时制标记的语气功能——晋语时制范畴研究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04):92-102.

[8]苑趁趁.汉语“时制”研究回顾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34(02):94-101.

[9]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86.

[10]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

[11]尚新.突显理论与汉英时体范畴的类型学差异[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10-18.

[12]曹道根,许凌春.“真”无时态语言研究[J].当代语言学,2017,(1):93-121.

[13]陈立民.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J].语言研究, 2002,(3):14-31.

[14]林若望.再论词尾“了”的时体意义[J].中国语文, 2017,(1):3-21,126.

[15]宋小丽.山西孝义方言的语气词“咧”[J].语文学刊,2012,(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