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经典故事这类优质资源占有一定的比重,常见类型有英雄故事、伟人故事、革命传统教育故事以及爱国故事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经典故事所包含的精神能够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从不同类型的红色经典故事入手,分析其对小学生有什么样的育人价值,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经典故事;教材
作者简介:李婧(1992—),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红色经典故事是革命时期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故事,大多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人文内涵丰富[1]。为了让如今离那个艰苦的年代越来越远的小学生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不同类型的红色经典故事,让小学生得到熏陶、获得提升,引领小学生在品味红色经典故事的同时,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
一、英雄气常在,少年勇担当
小学语文的红色经典故事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增强文化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今的小学生大都在家人们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小学生要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选取英雄故事,通过讲述英雄的光荣事迹,引导小学生理解深刻的人生哲理,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2]。
在教材中,《王二小》(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我爱阅读”板块)、《刘胡兰》(二年级上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四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三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教师强调:“王二小常常看似是在放牛,实际上是在为八路军放哨。”教师顺势问学生:“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回答:“王二小虽然年纪小,但十分勇敢、机智。”教师讲述完接下来的情节后,提问:“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王二小说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答道:“我想对王二小说:‘你临危不乱,和敌人斗智斗勇,不怕牺牲,真是太了不起了!’”对于《刘胡兰》这篇课文,教师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刘胡兰的故事,了解梗概。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并用声情并茂的叙述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直观地感受到:刘胡兰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立场坚定、视死如归。她是一位勇敢与坚强的共产党员。对于《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篇幅很长的课文,教师运用归纳小标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给故事分层(这里应当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课文,概括归纳的方法往往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中、低年级学生只要能说出文章的内容即可,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要简洁明了、表达要完整[3])。学生通过“上夜校读书”这个情节能感受到雨来的刻苦、坚持;通过“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这个情节可以深切体会到雨来的坚定、勇敢;通过“水下逃生”这个情节,会感叹雨来具备的智慧与勇气,也能深入理解故事一开始描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英雄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篇幅、故事的复杂程度选取合适的方法,适时设计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选取和学生年龄相近的英雄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且可以利用英雄们所具有的相同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努力变得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勇于担当。
二、道路引领者,少年好榜样
红色经典故事中,有这样一群伟人:他们品格高尚,是人民的表率;他们传递着点点火光,将黑暗的道路照亮。教师可以选取伟人故事,通过口头语言、图片、纪录片等形式给小学生介绍伟人的言行,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小学生不畏艰难、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毛泽东、邓小平是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教材选编了《八角楼上》(二年级上册第15课)、《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第4课)这两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能够了解伟人的事迹,以伟人为d18fd932c72af792c51f5486ed3f66ab5390a11036dbbf654afe8f8d3f62a2c2榜样。教师在教授《八角楼上》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毛泽东的生平,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并帮助学生制作用于进行演讲的PPT。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这个故事了解得更加透彻。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毛泽东在深夜工作”的相关细节,向学生呈现一些关于当时的艰苦环境的照片,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对于《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教师选择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来教学。教师在课前搜集关于北京天坛公园、植树造林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邓小平植树时的着装、动作、表情等,进而体会到邓小平的平易近人和做事的严谨认真。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视频中的场景来阅读课文,便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的相关描述。教师在学生熟悉课文后,采取分组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在课后,教师利用植树节等契机组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过程,并鼓励学生用心照料自己认领的小树。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伟人的影响力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让学生读懂伟人的故事,向学生巧妙地渗透伟人的精神。学生在对伟人的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之后,就会努力像伟人一样不畏艰难、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三、革命传统须传承,少年当自强
针对那些常常会有消极想法的小学生,教师可以选取革命传统教育故事,教育小学生要为他人着想,努力成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
在教材中,《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年级下册第1课)是一则革命传统教育故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毛泽东、乡亲、战士等角色。具体来说,教师作为旁白,简要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人们当时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角色特点。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公平分配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表演中。情景剧表演开始前,教师带领学生先阅读课文,再试着分析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如扮演毛泽东的学生要展现出领袖的风范,扮演乡亲的学生要突出乡亲淳朴善良的特点,扮演战士的学生要具备勇敢与勤劳的品质。在情景剧表演中,学生展现的场景如下。第一个场景是毛泽东与战士、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如何解决吃水困难的问题。通过这个场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也体验了讨论、决策的过程。第二个场景是做完决策后,毛泽东开始带领战士和乡亲们齐心协力地挖井。在这个场景中,扮演毛泽东的学生亲自拿着铲子和众人一起劳动,并与扮演乡亲、战士的学生一起通过语言、动作来展现艰辛的挖井过程。第三个场景是挖井成功时,毛泽东和战士、乡亲们一同欢呼庆祝。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付出会有收获,劳动最光荣。情景剧表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内涵—正是因为有意志坚定的革命先辈们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挖井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向学生强调:“我们要时刻记住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同学们也要学会为他人着想、团结合作。”在课后,教师鼓励家长与学生在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此外,有些学生还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如去公园打扫卫生,为老人提供帮助,从而在实践中体会奉献的快乐,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过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举办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进行角色扮演的体验以及社会实践的成果,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故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成了革命先辈中的一员。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相关课文,还在实践中学会了合作,磨炼了意志。这也让革命传统得到了传承与弘扬。
四、爱国在心中,少年心向阳
小学生对于爱国思想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深刻。对此,教师可以选取爱国故事来向小学生传递爱国思想,让小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爱国,真正理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同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教材中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五年级上册第13课)、《开国大典》(六年级上册第7课)与爱国故事密切相关。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爱国思想,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如果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深化学生的认知。对于《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教师在授课时设置朗读的环节。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朗读前,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的解读,了解文章的结构、语言特色等,同时补充作者梁启超的资料,让学生知晓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为学生的朗读做好准备。在朗读中,教师进行全文的范读,注意语速、语调以及情感的变化,将文章的气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段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学生练习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进行朗读,并适时指导学生把握情感。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个人和小组的朗读评比,互相交流,再让全班学生齐读,进而获得对文章的深刻感悟。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受到鼓舞,培养了爱国情怀。教师在教授《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采用讲述历史与播放视频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提前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包括重要人物的演讲片段,以及群众游行的热闹场面)。在播放视频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清时间线,让学生理解开国大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同时给学生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离不开革命先辈的不懈奋斗”的印象。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其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解说及内容补充。在学生观看开国大典上升国旗、鸣礼炮、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场景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在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我心中的开国大典”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开国大典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借助视频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采用这样的注重知识传授与情感激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歌颂自己的祖国。
结语
红色经典故事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且在教材中占比较大[4]。对于作为育人载体的红色经典故事,教师要善于分类整合,并且要选取特定类型的红色经典故事,采取合适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让学生品味红色经典故事的内涵,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汪义红,王秀丽.例谈部编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4):115-117.
[2]郑钦娟.红色主题引领 根植红色基因:小学高年级语文红色经典课文主题式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2(29):10-12.
[3]王志红.让红色经典课文学习走向“言意兼得”[J].福建教育,2021(22):60-61.
[4]查慧珍.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分析与传承路径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