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词汇作为语言的建构材料,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没有词汇就无法实现信息的传递,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受到阻碍。词汇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练习,而是结合语境、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积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多元活动
作者简介:印琪(1989—),女,江苏省南通市三里墩小学校。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口语交流还是书面表达,丰富的词汇量都是必要前提。但是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只重视读音、拼写,而忽视主题语境和词汇的关联性。多元活动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些活动可以是游戏、竞赛、讨论、角色扮演等,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多元活动设计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能够改变传统的词汇学习枯燥乏味的现状,对于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词汇学习中多元活动的意义
(一)实现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运用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编写不同的故事,能够认识相同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不同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相同含义,学会区分含义相似的词汇及其运用方法,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二)使口语标准化
在词汇学习中,口语的表达很重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能力能够让词汇学习事半功倍。针对传统的词汇学习中口语占比很少的问题,多元活动设计能够消除学生对于口语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开口表达,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口语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让学生的口语更标准。
(三)总结词汇学习的策略
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方式不正确而遇到困难。通过教师设置的活动环节,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词汇的正确方式与步骤,进而总结后续学习的策略。同时,多元活动设计提倡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词汇教学中多元活动设计的途径
(一)设计单词抢答活动,积累词汇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索然无味的教学难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对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性,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1]。在学生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单词抢答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教材Unit 1—8的单词为例,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确定活动的规则,并向学生做出解释。所确定的活动规则可以是:需抢答的单词涵盖五年级上册的所有单词;学生自由分组(五到六人为一组);抢答时不得重复说同一单词,若出现重复则视为无效;学生不能翻阅教材,但可以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如果十秒之内没有学生继续抢答,此轮游戏结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jobs”这个主题,并根据学生举手的速度让学生依次进行回答。在学生说出“worker”“cook”“doctor”“teacher”等单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情况。在学生答不出更多的单词时,教师需要通过“What does your family do?”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在学生抢答完后,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在文本中出现过但不在生词表中的单词。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表扬,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单词。
通过单词抢答,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词汇积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重新学习遗忘的词汇。整合一本教材中的词汇开展单词抢答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积累相应的词汇。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抢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统计,了解学生对整本教材中词汇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二)设计手工制作活动,记忆词汇
学习词汇光靠背诵是不够的,因为光靠背诵习得的词汇容易被遗忘。而适当进行手工制作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译林版三年级上册教材(2012年版)Project 1
“My family and friends”为例,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且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的活动。通过对本册教材Unit 3“My friends”和Unit 4“My family”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用英语简单地介绍自己的朋友和家庭成员。鉴于此,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准备好学生可能会用到的材料,如剪刀、卡纸、彩色笔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教材附录部分提供的爱心图案剪下来,作为手工的一部分,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汽车、树木等图案进行制作。在学生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教师需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设计好图案后,可以将图案分为两块区域,在其中一块区域介绍家庭成员(所介绍的家庭成员可以包括father、mother、I、grandpa、grandma等),在另一块区域介绍朋友;之后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形象。教师在学生绘画时,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给予学生引导,如“你画的这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是长发还是短发?戴不戴眼镜?”等。在学生画完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所描绘的形象旁边写出关键词,如“my father”“black short hair”“wear glasses”。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有关词汇的认识。在学生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讲述自己关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回忆。在评价环节,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绘画的内容等,评一评谁的画比较有特点;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手工制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更好地记忆相关词汇,建立词汇与手工之间的联系,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2]。
(三)设计角色扮演活动,理解词汇
现阶段的英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获得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能够通过模拟故事的场景,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增进学生对不同词汇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教师所选择的角色扮演的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可以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玩具,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
以译林版五年级下册教材Unit 1“Cinderella”为例,其中的童话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学生将英语与中文相结合,可以感受到两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的课文中共有two stepsisters、Cinderella、the fairy、the prince和旁白六个角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并且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些道具,如扇子、仙女棒等。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基于故事原来的内容进行自由创作:“What happened at the dance?”“How does Cinderella go home?”。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剧本中,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创编完剧本后需要在小组内进行排练,确保台词的流畅性和剧情的连贯性,尽量避免出现忘词等情况,然后开始分组表演,让其他人进行观看和评价。教师在学生表演时需要注意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对词汇的运用是否恰当,记录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在各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先让各小组相互评价,再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表扬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课文的内涵,深刻感受不同人物表达的情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词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设计故事续写活动,运用词汇
故事续写活动是一种将英语学习和创意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的方法。在准备阶段,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来选择学生要续写的故事。所选择的故事内容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的背景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词汇运用方法的差异。教师可以将选好的故事的相关材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对故事产生自己的想法,再进行讲授。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故事的认识更加全面,帮助学生提炼主题,思考人物性格,对后续情节的发展以及故事的结局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组建小组,尽量使每组成员的性格、兴趣和英语水平相近。
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教材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上的画面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猜测,如“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女孩和三只熊的”。之后,基于教师对具体内容的讲解,学生可以用英语复述这个故事,如“The girl tastes three bowls of soup in the house, sleeps in three kinds of beds, and finally meets the three bears.”。由于教材上并没有讲述女孩遇到熊之后的故事,因此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小组为单位续写故事,如“The bears get angry and drive the girl away.”“The bears invite the girl to live with them.”。在学生续写期
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irl and the bears”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共同完成故事续写任务。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学生所在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没有把握好故事的主题、对于女孩和熊之间的关系理解有误等,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出解决方案。通过对学生续写的内容的批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词汇及语法的掌握情况、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在学生完成续写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判断哪个小组的表现最出色。评价的标准可以是:故事情节合理、内容丰富,能够吸引读者;词汇运用恰当,语法正确;成员之间合作密切。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给予在续写过程中有良好表现的学生鼓励,指导学生学会对相关词汇进行运用。
通过故事续写,学生能够在运用词汇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巩固语法知识,发现英语与中文的差异,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应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改变单一的或脱离语境的教学方式,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创建合适的语境,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在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予学生自主权,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沟通,引导学生做出改进。这样,学生能够对词汇产生学习兴趣,深入了解词汇间的关联性,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发展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淑娟.设计多元活动 让小学科学课堂更高效[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49-51.
[2]杨靓,沈萍.有效开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3,46(9):1-8.
[3]骆海军.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活动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2,45(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