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手段。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当前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新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数感数学作业,以趣味化、分层化和生活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高洁(1994—),女,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设计被视为提升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巧妙设计个性化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常规性数学作业,还能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深入领悟数学概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个性化作业设计仍存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问题[2]。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探讨了指向数感的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案例,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并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经验,进而培养良好的数感。
一、学生作业现状与需求
(一)学生作业现状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们所布置的作业通常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传统作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果。常见的作业设计问题包括作业量巨大、耗时冗长和练习重复度高等,使学生在面对新挑战时感到乏味。此外,一些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导致学生难以有效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3]。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表现出消极态度,缺乏学习积极性。他们通常是被动接受作业,不愿自发地探索和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此外,有些学生将作业视为一种负担,不愿花费精力完成作业,更倾向于逃避。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同时也揭示了传统作业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的局限性。
(二)学生作业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期待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具备更高程度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而非机械性的任务。学生希望作业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这类作业应当具备多样性和挑战性,同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4]。因此,学生更感兴趣于那些能够根据个别学生的水准设计差异化作业的教师。个性化作业设计应考虑作业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并基于其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及心理承受能力等个人特质进行综合考量。通过这种实践,每位学生均能够在舒适区内获得成长,并体验到挑战带来的乐趣。
二、指向数感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
(一)以兴趣为导向,巧设趣味作业
在小学阶段,兴趣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未知领域。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便设计符合他们认知发展规律和个性需求的趣味作业。
作业不应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应该被视为一种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创造力和探索欲望的教育活动[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工具,如故事叙述、游戏互动和实践操作等,将乏味的学习任务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举例而言,教师可以组织“数学接力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轮流解答数学题目并获得相应分数或奖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习效果。此外,诸如“抢帽子”和“找朋友”等活动也可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数学概念,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他们的数感。
(二)以教材为基础,活用分层作业
在面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境时,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他们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中得以显现。因此,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调整作业的难度。此外,教师还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作业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过于困难或简单,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规划每一项作业任务,确保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举例而言,在教学“分数概念”时,教师可设计一系列能够加强学生数感的作业题。例如,引导学生用水果来表示分数数量,并提问学生应如何用苹果或桃子来表示特定分数。这种开放性的任务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中深化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任务,如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层中有多少个苹果或桃子,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分数概念的掌握并逐步积累相关知识。
(三)以实际为联系,创设生活作业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是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和理解力的体现。教师应致力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作业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作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为了提升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钟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充满趣味的作业,即要求学生制作一块简易的钟表模型,并仔细观察和记录钟表上时、分、秒针的运动规律。这项作业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实际运用,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感知能力。设计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指向数感的个性化作业案例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的概念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石,也是关键的要素之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使他们能够感知和掌握“十进制”和“位值制”这两个基本数字的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下文将探讨如何设计趣味化、分层化和生活化作业。
(一)趣味化作业设计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设计趣味化作业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策划一系列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例如,教师可利用图画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阶段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感。这种作业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数字的大小,如拍拍手、敲击黑板等方式,以培养其对数字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小动物过生日”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喜欢画画的心理特征,鼓励他们自主设计与“100以内数的认识”相关的小报纸。通过这种趣味化的作业设计,学生在绘制小报纸的过程中能独立整合本单元所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实践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二)分层化作业设计
分层化作业设计指教师通过认真编排各种难度的习题,将所要教学的知识分层次地呈现给学生。随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其具体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举例而言,在教授“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种类型的分层式作业。第一类作业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数数和填空来巩固基础知识;第二类作业适合基础扎实的学生,内容较为全面,旨在加深学生对数学计算和主题情境的理解,提高其解题技巧和认知水平;第三类作业则适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引导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数的构成和解题技巧,旨在拓展其思维能力。这三类作业针对不同对象,但均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契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感(如表1所示)。
(三)生活化作业设计
生活化作业设计指教师在构思作业内容时将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和体验有机结合。此方式旨在弥补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记忆公式和定理的弊端,促使其通过深入实际生活的方式发现、探索和理解数学的本质。通过生活化作业设计,学生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数学概念,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举例而言,在教授“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黄豆作为教学辅助材料,通过数数、装、称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涉及“100”数字的场景,并加深他们对数字概念的理解,推动其数学意识的培养。这种生活化作业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更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加速他们数感的发展(如表2所示)。
结语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作用,积极探索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合理设计个性化作业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教师应深入探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用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提高思维品质,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 薄弱学校如何治理[J].人民教育,2020(12):52-54.
[2]周振程.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科学单元作业的优化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4(11):65-68.
[3]陈海忠.“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J].小学生(下旬刊),2024(3):112-114.
[4]王霞.基于学生差异需求的小学数学作业辅导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150-152.
[5]马智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