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具有多方面价值。然而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讲解环节,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索的空间,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文章简要叙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及作用,分析了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英语语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语篇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作者简介:江小霞(1989—),女,霞浦县东关小学。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客观环境影响,而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调节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等形式的文章中的语言知识。然而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像成人一样自主联系情境理解语篇中的语言知识。教师需要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支持,比如将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融入具体的活动语境,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实现综合发展。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建议教师“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一种组织和实施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倡导教师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活动来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在组织这一系列活动时,教师需要确保学生深度参与活动[1]。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作用
(一)给语篇教学增添趣味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先讲解新单词的含义和音标,以及英语语篇中的语法,再鼓励学生由此进入语篇,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学习和记忆语篇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容易让学生对语篇教学活动失去兴趣,也容易导致学生在脱离具体的语篇内容后,便不知道如何应用其中的英语知识。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教学,依托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抱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应用英语知识,逐步掌握阅读文章中的单词、语法。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Fruits”后,教师可以组织“你说我猜”活动。在这个游戏中,负责描述的学生需要面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描述教师给出的图片中水果的形态、关键特征,如说“It looks like a star.”“It's yellow.”。负责猜的学生则需要猜测图片中的水果是什么,并大声说出该水果的英文名称。在玩这个游戏时,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描述新学的单词,了解和新单词有关的信息。在教师组织这个游戏活动之后,英语课堂的氛围会变得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增强,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在学生充满探究欲、求知欲时,带领学生继续阅读介绍水果知识的英语文章。
(二)打破教学空间束缚
在开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时,教师不应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应用英语知识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主动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依托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并充分锻炼实际应用能力[2]。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1“Family”后,教师可以组织“制作家庭相册”活动。在参与这一活动时,学生需要回到家中收集家人的信息和照片,记录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感受。回到英语课堂后,学生需要将自己收集到的家人的照片粘贴在笔记本上,并写上介绍语“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 ...”“That's my uncle ...”“That's my cousin ...”等。在写介绍语时,学生不仅需要用英文写出家人的姓名、职业、兴趣爱好、特长等信息,还需要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于这个人的印象。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灵活地应用英语知识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事,他们会由此感受到英语学习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可以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高效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确保学生掌握知识,还应着力推动学生的技能、情感发展。在传统的语篇教学模式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语篇,提取语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体会语篇蕴含的情感。学生虽然可以由此逐步发展技能、情感,但由于教学形式相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技能、情感。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更加有趣,而且更能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仍以“制作家庭相册”活动为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回到家中收集家人的照片,回忆自己和家人之间的故事,提炼自己的感受,找到合适的词语、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可以体会到家人之间的真切情感,发展情感技能,也可以锻炼多方面能力。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篇教学策略分析
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建议“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组织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英语知识,逐步发展综合能力。
(一)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应该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会显著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步体会语篇蕴含的情感[3]。
一般而言,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阅读文本、获取信息、分析内容等环节。在阅读文本时,学生需要通过朗读等方式理解文本的内容;在获取信息时,学生需要在教师搭建的活动支架下对文本进行二次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分析内容时,学生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达。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参与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活动奠定基础。在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围绕英语语篇的内容确定活动重点,明确学生要深入分析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想清楚如何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组织活动。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School life”后,教师可以组织“排排看”活动,展示一系列文具,并提出问题:“Look at these things.Which one is pen? Which one is rubber?Which one is ruler?”。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将抽象的单词和实物、读音联系起来,从而顺利掌握这些单词。接下来,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文章“My tidy schoolbag”组织“整理我的书包”活动,鼓励学生一面跟教师念出教材中的“I put my pencils in my pencil case.”等句子,一面整理自己的文具和书包。由此,学生可以顺利进入语篇的故事情境,记住这些句子。
(二)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开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理应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4]。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化对语篇的认识,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而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搭建的学习支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围绕语篇内容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中的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应用实践类活动则强调应用,旨在引导学生将自己从语篇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中。
在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语篇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分别指向语篇和实际生活。在前一种情境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习体验,总结知识性规律,做好准备应用所学知识;在后一种情境中,学生可以发散思维,从感知、了解的低阶学习状态迈向应用、实践的高阶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Position”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点学习教材中的文章“The Magic Show”,引导学生通过该文章对于魔术表演的描述学习“Where is it?”“It's under/in/behind ...”等句子。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语篇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先根据魔术表演的夸张、戏剧化等特点组织配音活动。在这个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学生可以模仿魔术师夸张的神情和语气配音。在活动结束后,学生会熟悉under、behind、in等介词的用法,初步理解位置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活动“为大熊猫福宝设计新家”,引导学生将新学知识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这个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需要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在选出组长后,学生还需要一起讨论分工安排,确定负责收集大熊猫爱吃的食物、爱玩的玩具等信息的学生,负责收集大熊猫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等信息的学生,以及负责绘制饮食区、娱乐区、休息区的示意图的学生。组长还需要在组员收集信息后,组织小组讨论活动,鼓励组员用英语描述大熊猫的新家中食物、玩具的位置,如“Apples are on the table, in the restroom.”“The slide is near the rocking horse.”等,然后记录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
(三)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还需要给学生留出空间,鼓励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相对发散,因此他们往往十分愿意参与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教学活动,而且可以从这类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迁移创新类活动与应用实践类活动都重点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情况,但是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依然停留在模仿层面,没有打破常规。迁移创新类活动的落脚点则是创新,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从原有情境脱离出来,对知识进行二次应用[5]。因此,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时,教师的设计重点应为鼓励学生跳出原有思维框架,自主设定活动规则,并按照自己设定的规则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9“Numbers”后,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组织学习理解类活动,让学生记住10以内数字的英语形式;然后组织应用实践类活动,让学生应用刚学到的英语单词完成调查餐具数量、水果数量等任务。以上两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英语单词,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但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外界支持的基础上的。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教师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可以提出要求:“Please design a game about numbers. In this game, you need to speak English.”。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设计游戏的过程,就是他们对自己从语篇中获取的知识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出示这样的游戏范例:“Find the Number Cards: I stand in front of the number cards, then my parents say the order ‘Find ...’ . After that, I need to follow the order, find the correct number card.”。在学生设计游戏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灵感交流大会”,鼓励学生勇敢地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游戏设计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借助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依次组织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应用知识、迁移创新,逐步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裴雪.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3AM4U3 Period 3 Happy seeds一课教学为例[J].教育,2024(2):96-98.
[2]毕玲.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语篇教学设计:以沪教版《牛津英语》六(上)Unit 4 A noisy neighbour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3(36):48-50.
[3]魏薇.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践与探索[J].英语教师,2023,23(21):180-183.
[4]唐夏君.读出精彩 读出快乐: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9):53-55.
[5]李建东.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以六上Unit 5 Signs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3(1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