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开展读写教学时,教师需要科学融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和写作实践,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文章分析了读写教学的内涵,研究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语文读写教学的要点,并结合教学案例讨论组织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读写教学
作者简介:刘敏(1970—),女,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需要科学组织阅读、表达类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积累知识,让他们更加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增强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效性,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逐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并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意识。
一、读写教学概述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掌握多种写作方法,为创作有逻辑、有内容的作文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使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文章、吸收知识,最终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读写结合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迁移运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语文读写教学的要点
(一)确保读写教学有效融合
教师在开展语文读写教学时,需要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契合点、衔接点,利用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顺利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学会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增强写作内容的可读性。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读写教学时,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要引导他们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并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阅读与文章有关的拓展信息,引导他们探究优秀作品的文学价值,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等语文核心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措施
(一)开展以写促读活动,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以写促读活动,带领学生通过写作活动深入探究语言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还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多种写作手法、表达方法,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探究写作手法
教师可以围绕写作手法开展以写促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分析课文使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使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进行造句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造的句子,并从学生造的句子出发,指导他们深入思考作者使用这些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的意图。通过这一以写促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初步掌握课文使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1]。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重要句子,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使用的写作手法。在这篇课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等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了雨后水泥道的美感。除此之外,这篇课文还包含大量形容词,如“金黄金黄的”“湿漉漉的”“闪闪发光的”等,将雨后的水泥道描写得生动、活泼且有趣。在学生明确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后,教师鼓励学生参考文章内容进行造句练习,尝试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分析课文、观察身边的事物,同时对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深入思考。在学生顺利完成造句练习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练习成果,并称赞学生写出的优美句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文,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探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深层作用,分析文中的比喻句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由此,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知识,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学习质量也会得到
提升。
2.研究写作思路
同一体裁或同一主题的文章,可能运用了完全不同的写作思路,教师也可以由此出发组织以写促读活动[2]。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篇课文的题目,并简要说明文章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猜测作者可能从哪些角度、用怎样的思路写作,并记下写作大纲。此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这些作者和自己在谋篇布局上的不同,并主动学习这些作者使用的写作思路。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和第11课《蟋蟀的住宅》的教学为例。这两篇课文都属于观察类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先分享两篇课文的题目,然后简要介绍两篇课文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猜测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在讨论之后,不同小组的学生写下了截然不同的写作大纲。教师阅读学生的写作大纲后,指出了这些写作大纲的亮点和逻辑存在漏洞的地方。此后,教师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同时尝试总结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比较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在阅读时,学生怀着饱满的阅读热情总结了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学生发现,这两篇课文均有着严谨的写作脉络:《爬山虎的脚》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爬山虎长出脚的过程;《蟋蟀的住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结构、特点。在课堂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了常见的写作观察类文章的思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
(二)开展以读促写活动,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内、课外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以读促写活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写作,以此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提高他们迁移运用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组织仿写练习
通过以读促写活动,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内容优美的文章组织仿写活动,让学生在鉴赏文章的语言、分析文章蕴含的情感、探究文章的内涵与意境后,结合生活经验创作主题、体裁相近的文章。这样的仿写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能
力[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白桦》的教学为例。《白桦》是苏联田园派诗人叶赛宁创作的抒情诗,赞美了雪后傲然挺立的桦树,表达了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歌具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抒情言志的特点,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深入分析这首诗中的字、词,感受这首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诗歌语言来看,这首诗先是用“银霜”“雪绣的花边”“潇洒”“洁白的流苏”展现白桦树的外在形象美,再用“玉立”“徜徉”“光华”展现白桦树的内在气质美。从写作手法来看,诗人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桦树高洁、秀美的特点,用动静结合手法突出白桦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在学生理解这首诗美在哪里之后,教师随即鼓励学生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自行选择一处熟悉的美景或一种事物,参考诗人叶赛宁采用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
2.鼓励课外阅读,表达阅读感悟
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独立阅读一本经典的文学名著,研究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分析书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思考故事的深层内涵[4]。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刚读完的文学名著的看法,总结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武松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在教授这篇课文后,教师组织了整本书阅读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水浒传》这本书,了解作者描写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特点,分析这本书的深层内涵,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记录自己阅读、分析的成果,讲述自己从书中领悟的人生道理。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教师还简要说明了读后感的写作要求:(1)读后感不能脱离《水浒传》的内容,不应流于表面,不能过于简单;(2)学生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学到的道理,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为了有效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写读后感的积极性,教师还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期间组织了交流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一起讨论《水浒传》的深层内涵,思考《水浒传》等文学名著带来的影响,再据此完成读后感。
3.设计阅读话题,引导想象创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围绕与课文有关的话题展开想象、讨论,然后再完成写作任务。为此,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抛出有趣的话题,鼓励学生围绕话题展开想象并收集有关资料,然后在下一节语文课上或课余时间和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写作方向,最后据此展开创作[5]。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在深入分析课文后,学生会了解作者如何使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论述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对探索宇宙生命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顺势鼓励学生围绕“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这一话题展开想象,并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下节语文课上和同学讨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想法。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建议学生结合讨论内容完成一篇作文,展现自己对于宇宙生命的想象,或者论述自己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这一话题的观点。这样的写作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增强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组织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科学融合,让学生在读写练习中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8):76-78.
[2]陈兰.小学语文教材“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J].七彩语文,2023(48):61-63.
[3]刘近华.读写一体高效教学: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36):140-142.
[4]张秋实.学科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J].教育界,2023(34):68-70.
[5]余贵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J].新教育,2023(3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