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整本书阅读课堂时,要考虑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还要考虑如何结合学生学情和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文章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不足,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旨在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助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读写迁移;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为莆田市202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读写融合’的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探究”(立项编号:YDZXKT23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静(1977—),女,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要会读整本书,在阅读时要有自己的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稳步提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
养[1]。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新课标中有关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积极探究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梳理阅读内容中的信息,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并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其阅读、表达和鉴赏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提炼、整合,从而锻炼观察力、想象力、信息的提取与整合能力;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整本书的内容,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二)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度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结构化的梳理任务,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表达,拓展学生阅读思考的深度。此外,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能够加深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知识解决问题。
(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与短篇文本的碎片化阅读不同,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精神滋养[2]。整本书阅读能够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逐步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足
(一)学生阅读目标不明确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开展整本书阅读需要长期坚持。部分学生缺少明确的阅读计划,阅读目标模糊,阅读效率不如人意。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存在耐心不足等问题,难以激发阅读兴趣。
(二)学生阅读感悟不深刻
在整本书阅读中,部分学生单纯追求阅读速度,阅读过程形式化,对整本书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难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与情感内涵。
(三)读写迁移的方式单一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通过阅读笔记、词句摘抄等方式进行读写迁移。这样的读写迁移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发挥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激励、导向、指导等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3]。此外,单一的读写迁移方式还会使学生缺少充分的表达机会,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选定阅读书目,制订阅读计划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定合适的阅读书目,制订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有效自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阅读书目,为学生选择他们喜爱的优秀阅读作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围绕需要阅读的书目,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导、问题引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民主意见征集的方式,让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然后结合学生推荐的书目进行筛选,拟定阅读书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选择价值取向正确、独具人文特色的书目,也可以结合教育部推荐书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体验。
选定阅读书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天阅读的数量不宜过多,可以按照整本书的章节安排,让学生每天阅读其中的一节或两节内容,每天阅读20页左右,阅读时长约30分钟。基于此,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阅读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每天记录自己阅读的内容与页码,并互相分享阅读成果或阅读方法(如哪些部分详读、哪些部分略读)。如此,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过程,获取丰富的阅读发现。
(二)巧用任务驱动,提高阅读品质
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任务驱动,为学生提供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围绕阅读任务进行分析,梳理文本结构,把握文章核心要义[4]。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围绕任务寻找答案,从而使他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围绕任务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的思维碰撞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此外,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研读文本,提炼和设计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力。
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为了促使学生深度阅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阅读任务。任务1:分析唐僧师徒的前世今生。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学生找出他们的前世官职、他们下凡的原因、被束缚的地点,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任务2:梳理取经路线图。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也经过了很多地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脉络结构图的方式,分析梳理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故事,并用简洁、生动的文字概括西天取经的故事。任务3: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师徒四人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最后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任务4: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篇人物传记。如此,教师在阅读中串联多个任务,引导学生持续阅读并讨论分析,让学生不断在学习中挑战,收获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紧扣中心问题,加强研读分析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为了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提炼信息、读懂文本,也要组织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开展研读交流活动。在研读、讨论、分析、展示中,学生能够逐渐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核,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丰富阅读感悟[5]。教师应设计中心问题,并围绕中心问题设置延伸问题链,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围绕主人公形象、人物关系、精神主题等方面挖掘阅读内容的亮点,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对阅读文本的多元理解。
以《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为例。在围绕文本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中心问题:谁对主人公尼尔斯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再设置延伸问题链:谁给了尼尔斯启发让他选择旅行?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结识了哪些朋友?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碰到了哪些敌人?这些朋友和敌人分别给尼尔斯带来了哪些改变?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梳理、分析,并说出自己的个人看法,进一步加深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
(四)搭建展示平台,落实读写迁移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开展丰富的分享展示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实现读写迁移。
1.读书会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两次读书会。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他们摘读的精彩段落,或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也可鼓励学生进行“好书推荐”,书写并展示推荐语;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还原书中的场景,表演精彩片段,从而他们的丰富阅读体验。
以《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为例。读书会上,有学生围绕自己阅读的文章《鲁班学艺》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鲁班辞别父母,到终南山拜师学艺,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最后成为优秀的工匠,并拥有许多杰出的发明。读了这个故事,我被鲁班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要向鲁班学习,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前进。”也有学生推荐道:“读《中国民间故事》,就像在经历一段奇妙的旅程,走进真善美的世界,见证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还有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演绎精彩的故事。通过读书会,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文本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
2.小练笔
小练笔具有“短、小、快”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一段话来总结当天阅读的核心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整本书的精彩情节,通过续写、改写、仿写、补写等形式进行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为例。在学生掌握《神笔马良》的故事内容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练笔,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读写迁移的习惯。此外,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整合阅读信息,激活学生思维,为后续的小练笔打下基础。以《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以文中主人公尼尔斯经历的事件和经过的地点为坐标梳理故事情节,绘制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明确小练笔的写作思路。
3.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实现读写迁移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摘抄优美词句、记录阅读感悟来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有学生摘录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那人左扭右扭,那里扭得动,却似一把铁钤钳住一般, 气得他丢了包袱,撇了伞,两只手雨点似来抓行者。行者把一只手扶着行李,一只手抵住那人,凭他怎么支吾,只是不能抓着。”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孙悟空本领高强的特点。在摘抄过程中,学生将精力集中于书中精彩部分,逐步形成用凝练的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可见,阅读笔记强调读与写的深度融合。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向同学分享自己所摘录文字的巧妙之处和阅读的感受,并张贴展示优秀读书笔记,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增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
4.语言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视域下,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来深化整本书阅读。
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影视剧《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自主配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整本书阅读内容的理解,尝试创作剧本,并让学生自制道具来演绎。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有效渠道。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探究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开展整本书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语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尤维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策略初探[J].语文世界,2024(11):92-93.
[2]黄三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助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4):43.
[3]罗晴.创新整本书阅读指导,打造趣味课堂
[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4(3):34-36.
[4]周生虎.指向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J].甘肃教育,2024(6):124-128.
[5]吕晓霞.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路径刍探[J].成才之路,2024(7):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