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小学音乐课堂的美化剂

2024-12-19 00:00:00陈卫萍
教育界·A 2024年32期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水平,构建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多元化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美化剂,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及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音乐课堂;律动;角色扮演

作者简介:陈卫萍(1970—),女,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水平,采用多样化、创新性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多元化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美化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

一、通过律动表演,培养合作精神

律动,指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结构的特点和变化等,用身体动作做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动作,或者做模仿动作(动物、车船、劳动等)[1]。律动可以是个人的表演,也可以是集体进行的群体性活动。音乐课堂上的律动更为强调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有节奏的表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1~2年级学生处于艺术启蒙的起点,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爱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探索声音形象,尝试视觉造型,创意身体表现,扮演生活角色。尤其是综合化、生活化的艺术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童稚愿望,给他们带来生活乐趣,使他们获得表达身心意愿和情感的艺术途径。

《拍拍踏踏》是一首情绪欢快的歌曲。歌曲将歌唱与拍手、跺脚等动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了欢乐、热烈的气氛。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提起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这首歌时让学生先听音乐,再随音乐节奏拍手、跺脚,进行相应的律动。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的拍手、跺脚动作与歌曲的节拍对不上,特别是在唱“55 3|(5 3)|”时,学生往往把拍手(跺脚)的节奏“X X|”和前一小节的节奏混淆,变为“XX X|”,在“44 2|(4 2)|”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先与学生明确分工,合作完成歌曲的律动和演唱,再让学生分为男女小组,合作完成歌曲的律动和演唱。另外,笔者还让学生采用领唱与齐唱(律动)的形式演唱歌曲。学生学得不亦乐乎。

二、通过角色扮演,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充分把握并利用这些特点,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歌曲《卖报歌》为例。首先,笔者将音乐课堂创设成歌曲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场景中体验卖报小孩的艰苦生活。其次,笔者用富有感情的语调与学生一起演唱《卖报歌》。最后,笔者请一些学生扮演卖报的孩子,模拟卖报活动,其他学生则要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在歌曲情境中,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卖报小孩凄凉无助的感受。

以歌曲《劳动最光荣》为例。这首歌中的角色众多,氛围轻松活泼,寓意深刻。笔者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雄鸡、喜鹊、小草、小花、树、风、云等角色。整间教室变得十分热闹,俨然成了一片“小树林”。学生们的动作虽然不是很到位,但他们的神情却很认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由此可见,教师根据歌曲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歌曲表达的内涵、传递的情感情绪,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歌曲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歌曲《拍皮球》为例。课前,笔者在充分钻研教材内容后,本着注重结合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文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二次编排。教学一开始,笔者采用情境教学法,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运动场地,创设带学生去“运动场”走一走、看一看的音乐学习情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轻松和愉悦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挖掘乐曲的旋律美、节奏美,让学生先听一遍《拍皮球》,通过听一听、拍一拍、动一动等活动,循序渐进地感受乐曲的形式以及表达的形象;接着,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引导学生从音乐旋律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拍皮球的愉快形象,懂得运动快乐、运动健康的道理;最后,鼓励学生开展拍手和接球等活动,帮助他们通过感受这些动作的节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提高表现力。

四、了解民族音乐,激发文化自信

几千年来,我国留存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并传承发扬这些文化,从而让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以《跳柴歌》为例。《跳柴歌》是海南黎族地区的民歌,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歌词比较简单,旋律比较规整。笔者秉承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赤诚之心,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民族风情、体验民族文化、汲取民族营养。

首先,感受民族风情。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欣赏海南的著名景点五指山和万泉河,感受海南少数民族黎族的风土人情。富有独特民族风情的黎族人民的生活深深吸引了学生,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场景,无不让人赞叹黎族人民独到的审美眼光和出色的艺术才能。《跳柴歌》欢快活泼,极富舞蹈韵律。无论是歌曲教学,还是富有传统特色的跳竹竿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跟着音乐亮起歌喉、舞动身姿,充分感受黎族的民族风情。

第二,体验民族文化。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引导学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环境美、仪容美、歌舞美,切身体验黎族的民族文化。通过观看图片,学生欣赏了黎族多彩的服饰;通过聆听歌曲,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欢快情绪;通过身体律动,学生跟着音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第三,汲取民族营养。首先,笔者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用绳子代替竹竿,让学生初步接触这首歌的基本舞蹈步伐,为学习竹竿舞打下基础;笔者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动作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起伏与节奏,让学生对《跳柴歌》的旋律产生初步印象。其次,笔者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海南的美丽风光,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情境,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识谱、歌唱到表演,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明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与体验海南民歌的节奏韵律、风格特点,笔者还带领学生学习用海南方言来演唱歌曲。最后,师生一起体验竹竿舞。这样,学生能够从学唱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感受音乐的意境美,汲取民族音乐的丰富营养。

学唱歌曲不难,但是学习竹竿舞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竹竿舞更难。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律动等方式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韵律,从中找出规律,为跳竹竿舞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笔者在课堂上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学生,及时予以指导和鼓励,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舞动的乐趣。笔者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人都充分融入学习氛围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穿插游戏活动,增强学习记忆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穿插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寓游戏于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动物说话》是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笔者结合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制作了绘有动物卡通形象及唱名的卡片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记住卡片上动物的名称及唱名。随后,笔者示范演唱歌曲的前一句,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唱名唱出后一句。经过多次练习,待学生基本熟悉歌曲旋律后,笔者邀请几个学生自己挑选卡片,唱出旋律。

在音乐课堂上运用游戏化教学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旋律及歌词的记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六、开展舞蹈教学,挖掘艺术潜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1~2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唱游的方式学习音乐,学习任务为形象捕捉与表演,即通过观察、模仿来了解身体部位,塑造健康体态,从而初步认识肢体语言的特点,具备塑造形象、扮演角色的能力;3~7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小型歌舞剧表演、即兴表演,主要学习舞蹈基本元素、舞蹈片段、主题即兴表演等[2]。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更应将舞蹈教学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利用舞蹈特有的灵活性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通过播放生动优美的舞蹈视频,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各地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乐曲《阿细跳月》时,笔者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彝族舞蹈和音乐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舞蹈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彝族的民族文化,特别介绍彝族民间节日火把节及其特有的舞蹈动作,并对“阿细跳月”的音乐文化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体验彝族独特音乐和舞蹈文化的同时,感受节日气氛,培养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无限热爱。

另外,笔者将奥尔夫的“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的音乐教育思想融入音乐舞蹈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将舞蹈与音乐充分结合,让学生在观赏舞蹈后按照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自编自演。例如,在学习歌曲《草原赞歌》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蒙古族的舞蹈,感知舞蹈特点,再听赏歌曲,感知歌曲的特点,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自编一段蒙古族舞蹈,师生共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为他们音乐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结语

总之,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点亮未来。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音乐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创新教学策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多元化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美化剂,让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杜宏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音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