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研究

2024-12-19 00:00林欣荣
管理学家 2024年23期

[摘 要]随着2022年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办法》以来,我国审计质量管理准则体系已全面执行,各会计师事务所逐步强化审计质量管理,但仍然在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业务执行与监控,以及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文章构建了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形成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就审计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等领域提出建议,以期将其推广至会计师事务所日常管理中,不断提高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审计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23-0034-03

当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丑闻引发人们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关注,国内外均出现影响大、涉及面广、后果严重的南方保健、帕玛拉特、同济堂、康美药业等财务舞弊案,极大影响了独立审计职业的公信力。根据2023年对2161家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197家会计师事务所被处罚,其中吊销9家,暂停49家,警告127家,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共计1584.68万元;509名注册会计师被行政处罚,罚款35.5万元。处罚理由是基于必要的审计程序和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不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业质量仍待进一步提高。

2022年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办法》,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检查,与此同时,新审计质量管理准则体系已在会计师事务所全面执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管理准则(第5101号)、项目质量复核准则(第5102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准则(第1121号),以及相关的应用指南,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标准体系。新质量管理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会计师事务所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此,文章拟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现状进行调查,探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普遍为审计师建立职业道德档案,并记录个人诚信,对员工进行诚信管理,将有效地提升审计质量。在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方面,大部分事务所编制与事务所人员有商业关系的客户名单,据此评价独立性,积极取得独立性确认函。

同时,大部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注重与前任审计师的沟通,且对于大中型项目承接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会考虑聘请熟悉该行业的专家进行咨询,当发现了客户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情况,将考虑解除合同;在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时,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限制两项业务由同一个团队开展[ 1 ]。

在业务执行与监控方面,各会计师事务所指导、监督与复核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较为理想,大部分事务所对意见分歧均给予重视和处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较为乐观,会计师事务所都较为重视项目的三级复核工作。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大多数事务所在招聘审计部员工时不限制会计专业背景。

在职业培训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偏重于技术和行业背景的培训,国际大所则更多加入管理能力的培训,如项目管理技巧、演讲技巧、团队建设及谈判能力等,尤其关注“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的培训。培训手段主要采用岗位现场培训和专业化培训。在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方面,个人能力、工作年限、执行审计质量控制要求、承担的工作量等成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二、我国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的问题

(一)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目前,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事务所对客户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关联方等尽职调查略显不足,充分运用大数据查册和舆情数据库查询的工作参差不齐,审前调研工作相对薄弱,客户管理工作尚需深化[ 2 ]。

(二)业务执行与监控

会计师事务所指导、监督与复核方面,审计执行业务过程中,普遍存在审计计划未能实时更新的问题,审计质量的监控以事后管理为主,事前预警和事中监控不足。当项目组出现意见分歧时,必要的专家咨询略显不足。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部分,事务所主要关注形式上的完备,忽略了实质性的质量控制。

(三)审计人才培养

审计师不限制会计专业背景,导致审计人员的技能差距较大,部分初级审计员专业知识欠缺,在实务中的执行力度不强,审计独立性差异大,对于定期轮换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差异大。

在培训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自行开展的职业道德、质量控制和财会税审的专业技能、管理技巧、演讲技巧、团队建设及谈判能力等后续教育培训不足,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培训参与度不高。

在绩效考核方面,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仅重视工作量,对无效的工作量也进行了补偿,或忽略审计质量控制及奖惩制度的构建和执行。多数事务所仅重视物质激励,忽略了发展机会、岗位轮换和培训等非物质激励手段,缺乏目标激励、参与式激励和发展激励等[ 3 ]。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审计业务质量管理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企业文化是四大机制的底座,体现为事务所形成重视诚信,具有端正的经营理念、道德观念和强烈的风险意识的文化氛围,使审计师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素质。质量控制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构成一个良性循环体系。形成机制构建了一套严谨的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和制度,将运行机制贯彻于日常工作,通过评价机制反馈质量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为监督机制提供依据,继而修正并形成新的质量控制机制。

1.质量控制的形成机制

质量控制的形成机制是指事务所基于约束-激励的框架将质量控制的职责安排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并制度化为相关质量控制制度的一种机制。形成机制的核心是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一般情况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设计者应采用访谈、问卷调查、讨论会等方式收集信息,同时运用社会实验法、系统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围绕审前、审中和审后建设审计制度。审前质量控制侧重于审前调研工作的制度要求;审中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应包括事务所层面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管理、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和监控,以及注册会计师层面的独立性、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审后质量控制侧重于质量控制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评价和归档。相关制度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尤其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体化管理不到位”“合伙人轮换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事务所应在具体操作层面进行流程界定和制度规范,结合财政系统对事务所的检查中关注的问题,及时建立规则,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各执行人的履职情况,实现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常态化管理。

2.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

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是指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在不同审计师中得以贯彻执行的一种协调机制。这一运行机制的施行,关键是形成事务所良好的企业文化。事务所应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文化,使质量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事务所的企业文化是审计师的法治意识、管理理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诚信意识、创新能力和审计素质的综合反映,事务所的领导层及其作出的示范对事务所的企业文化有重大影响。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质量至上,事务所的组织结构、战略、风格、人员、技能和系统均应围绕该目标进行,实施清晰、一致及经常的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强调共同的价值观。运行机制是将企业文化融入培训、学习等当中,直接影响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程度。

3.质量控制的评价机制

质量控制的评价机制是对质量控制状况进行定期评价的系统,该系统与绩效评价系统相联系,成为考核审计师业绩的标准之一。事务所质量控制评价系统是对审计师的定期评价,从而为事务所提供决策支持性信息和控制性信息,并作为评价和激励各级管理人员的依据。

质量控制评价系统以建立评价小组为起点,以评定结果汇总入绩效评定系统为终点。质量控制评价小组需设定好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依次确定评价对象,可先派发自我检查表,让被评价者展开自评,然后收集更多的资料,采用现场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开展评价工作,最终依据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出具评价报告[ 4 ]。评价小组应及时公布评价结果,并与相关被评价人员交流改进建议,并将评价信息汇总入绩效评价系统,与其他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一起作为评价和激励各级管理人员的依据。

4.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

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是对事务所外部和内部质量控制状况的监督机制。当前审计质量外部监督机构主要是中国会计师协会,以及财政系统、国家审计系统、证监会等。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监督机制,除了三级复核以外,还包括事务所合伙人定期质量控制会议,以及不定期抽调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对已完成的审计项目的抽查,以合理保证质量控制制度在执行层面的有效执行。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设立投诉和指控渠道,全面监督审计质量。

(二)加强业务执行质量控制

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审计质量的基础,而体系的执行落地,尤其是融入审计系统操作环节,是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途径之一。事务所应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控制。事前选定审计质量控制成员,从项目组和事务所两个维度选好审计监控人员,以做好质量控制。事中实时收集审计执行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管理、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和监控等信息,监控审计计划的执行和修订。事后整理总结质量控制的成果,及时归档。

在大数据审计背景下,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的执行体现在审计标准、流程和责任分配与审计系统的融合上。审计师事务所应积极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监测和评估审计质量。通过分析历史审计数据,在三级复核中识别出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改进相关流程。事务所应积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针对审计工作中运用的审计底稿,对审计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算法选择及结果评估等方面作出评价。标准化审计流程将有助于减少操作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

此外,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关注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例如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测试,增加补充除了财务分析以外的非财务分析,如被审计单位的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舆情风险等,综合应用现有的外购数据库和审计系统预测分析技术,使审计师识别高风险区域,进行风险评分,从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和时间。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在员工招聘领域,事务所应尽可能为“准新员工”提供入职前的实习机会。此外,事务所应加大对不诚实行为的惩罚力度。事务所应建立一套能够使提供真实信息者获益、造假者付出代价的约束机制,加大对不诚实行为的惩罚力度。事务所应建立和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信用评估经常化、制度化,将不诚信行为记录在案,使其人力资本贬值从而为不诚实行为付出代价[ 5 ]。

事务所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审计师工作实践、质量控制执行情况、个人能力提升、培训参与度、360度的审计组、客户等综合评价,根据不同审计级别设计评价体系。

二是科学设计薪酬系统。根据绩效评价体系对审计人员进行评价,并将其与薪酬体系挂钩,以激励审计人员勤勉尽职,并不断自发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是完善审计系统,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底稿的完成情况,以确保审计质量持续提升。

四是在非物质激励因素中,事务所应增强信任、认可和尊重等文化激励效果,确保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有效沟通。

四、结语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欺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案例,引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危机,文章在分析现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现状和问题的前提下,提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框架,提供实施业务执行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会计师事务所良好的文化氛围有赖于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构建,事务所应建立一套多种方式结合的质量控制约束和激励机制,依托大数据审计技术,强化审计工作的跟踪管理和风险预警,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事务所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的社会效益研究[J].经济师,2024(10):85-87.

[2]林跃平.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3(12):28-30.

[3]梁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审计与理财,2023(02):28-30.

[4]武国辉,夏庆利.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1(11):75.

[5]丁剑.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质量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