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对新形势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析,包括集中式、交叉式、分散式和复合式管理模式,讨论了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条件,阐述了标准化原则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强调了综合性、动态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原则的重要性,提出了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定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途径,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策略,旨在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以提升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23-0001-0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自2 0 0 8年颁布以来,指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研究成果较少、法规不完善、管理模式混乱和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等。该纲要为企业建立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基础性的方向,纲要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在动态市场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竞争力[ 1 ]。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核心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仍然有待提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指明了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强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2 ]。
知识经济时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深入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价值。然而,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和缺乏统一标准成为管理的障碍[ 3 ]。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不足,管理模式混乱,管理层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研究投入有限等,也都会进一步制约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标准化的方案,以期解决纲要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统领整个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使命也有所不同,有的着眼于服务创新,有的力图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还有的争取知识产权资产的保值、增值[ 4 ]。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规避反倾销等非理性国际贸易行为至关重要。中国自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国际金融波动及各国货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这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潜在不确定性。自2018年以来,全球包括局部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对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西方国家,他们常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限制中国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西方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中国改革开放后,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与模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也已逐渐融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管理水平和内容的丰富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市场经济的管理中仍需转变策略,变被动为主动。
中国作为制造业强国,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日益受到重视,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增加。尽管中国在专利数量上取得了显著增长,拥有众多有效专利,但这些知识产权资产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用效率并未达到预期水平。企业在申请发明专利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存在多样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在现实操作中,部分企业将专利申请作为手段,以达到获得补助、参加评比或获得其他经济激励的目的。专利数量也被当作衡量企业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象征,有时候更多地反映了企业对于声誉和社会地位的追求,而非纯粹的创新驱动。
目前,我国通过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两种方式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当企业面临知识产权纠纷时,可以选择行政执法部门介入,这种方式具有处理及时、解决迅速、自愿执行率高等好处。但一旦企业不愿接受行政部门调解或对结果不认可,重点和核心仍然要依赖司法途径维护权益。然而,司法维权通常适合财力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因为此过程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较长的等待时间和大量的耗费资源。广大小微企业或个人因此往往难以承担司法维权的成本,且往往于侵权事件发生后才更加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综合保护策略是防御知识产权侵权的关键,综合保护包括前期预防,如评估产品或知识产权被侵权的可能性并制定预防措施;中期跟踪,关注市场竞争情况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以及做好万一发生侵权的及时应对措施,这样才更有助于企业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考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时,需要依据企业的具体组织结构、层级和管理重复度制定具体的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中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在集中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中,企业采取了一种整合式管理的思路,建立了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事务的部门。这一部门直接受到企业高层的领导和监督,从而确保知识产权的计划和实施都能够得到统一的执行。此模式确保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交易的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知识产权管理的准则进行。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高效地整合资源,集中地监督和管理知识产权,强化了中心化的管理职能,实现了对管理层的快速信息反馈,提高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这样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知识产权的潜在风险。知识产权管理的连贯性和标准化对于评估其价值和推动其商业化应用非常有利,也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这一模式尤其适用于那些知识产权种类相对较少或正处于管理建设初期的企业,并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交叉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交叉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设立了双重管理框架。在这种框架中,企业总部拥有主导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附属单位则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事务部门。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在保证总部统一管理的同时,赋予下属机构部分权利。企业总部负责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而下辖的部门则拥有有限的管理权限。知识产权带来的收益由这两级机构共享。这种管理模式更适用于那些对知识产权管理有一定理解、且已有较长时间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的企业。
(三)分散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在分散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中,企业依据知识产权的各个类别设立了若干专门的管理机构。每个子机构均自主设立其专属的知识产权部门,专责于管理特定种类的知识产权事宜。这些部门还必须针对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市场动态,不断地调整和升级其知识产权策略与实施方案。此模式的关键特性是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权力下放。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不干预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让各个部门能够自主监管其负责的知识产权,独立享受由此带来的全部经济收益。分散式管理模式尤其适用于那些正处在知识产权管理发展期、已经形成完备知识产权文化体系、拥有多样化知识产权资源的企业。
(四)复合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复合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是针对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种类实施专门化管理,以避免技术上的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其核心特点是突破传统的管理原则,引入双维度的权责机制。
技术和产品的类别构成横向的管理职能,知识产权管理的职能部门则构成纵向的组织架构,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由于该模式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职责重叠的情况。因此,它特别适合那些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产品或项目投资大的企业。
综上所述,四种知识产权管理模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组织形态、权力分布、管理灵活程度、人才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及内部调配能力等特征。
集中式管理模式呈现出垂直架构、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管理规定较为严格,对人才质量要求不高,风险较小,协同能力强,适合初级阶段的企业。
交叉式管理模式执行混合型权责制,部分权力下放,管理灵动性较强,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风险较低,协调力较强,适用于管理体系已经形成的企业。
分散式管理模式以横向分布为主要特点,权力分散,管理充满灵活性,对人才要求高,风险相对较大,协调力较弱,适合管理体系相对完善的企业。
复合式管理模式使用矩阵结构,部分集中权力,管理充满弹性,需要优秀的人才,风险中等,协调能力强,尤其适合规模大且管理体系成熟的企业。
这些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也和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相对应。因此,确立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固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几项标准化的核心原则,以确保模式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首先是综合性原则,这要求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要涵盖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等,还需要与外部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以实现管理目标。知识产权管理的综合性体现在必须考虑内外部环境及市场变化,确保管理流程的全面性。
其次是动态性原则,它强调企业需根据经济形势和国际竞争的变化,以及国家知识产权法规的更新,不断调整管理结构和人员配置,以把握市场机遇。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了解外部发展形势,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把握发展时机,加强知识产权专项管理[ 5 ]。这意味着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灵活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
再次是针对性原则,它强调企业需依据其发展阶段及特定状况,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案。由于企业在规模和实力上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
最后是创新性原则,它强调创新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在标准化过程中,任何有益的创新想法,如科学配置管理人员或优化管理模式结构,都应受到重视。通过测试和持续改进,企业可以构建最优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知识产权不仅是保护企业产品的“坚盾”,更是开拓市场的“利剑”,要想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产业进步有益的经济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利用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研发、生产、营销和保护等环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前景、竞争优势和进出口策略。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立足于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方向,建立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企业的标准化策略,同时考虑系统化、差异化和标准化的发展策略,对小、中、大型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实施不同的资源配备,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
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必须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定制。
小型企业,通常在成长的初期,48ada46c3cafdf90e5fbf4f4f3c2becf缺乏强大的研发和经济实力,应专注于通过申请专利保护其有限的核心技术,采用防御型的知识产权战略。同时,这类企业应考虑引进符合其战略方向的高新技术,以产品化创新拓展新市场。
中型企业则在实力上有了显著提升,拥有更多的科研资源和知识产权资产,具备自主品牌建设的能力,管理者对知识产权有一定认识。这类企业倾向于采取混合型战略,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其日益增长的资产。
大型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众多知识产权,能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有能力研发核心技术并预测行业趋势。这些企业通常实行进攻型知识产权战略,利用其资源优势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标准化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规模和市场地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战略方向。
知识产权在企业战略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企业为实现高质量稳定发展,需不断提升其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本研究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非标准化问题,提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依据产业特征,采用集中式、交叉式、分散式或复合式管理模式。标准化过程应遵循综合、动态、针对性和创新的原则。同时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模,采用系统化、差异化和标准化的策略,实施不同的知识产权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研究显示,标准化策略实施后,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和经济效益均有所增长,证明其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黄栋,王娟娟.“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创新国际化中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J].企业经济,2023(05):18-29.
[2]张鹏.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引领下的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要点[J].上海法学研究,2022(12):328-332.
[3]陈永昌,孙鹏博,王宏鸣.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能否推动企业开放式创新?——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为准实验的经验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04):90-107.
[4]周肇峰,刘鸿,陈志燕,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04):1-5+15.
[5]法文玲.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商界2023(12):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