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键在于“上为之,下效之”,也就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西汉恒宽的《盐铁论·疾贪》有言:“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意思是说,想要影子端正,必须端正身体;想要下边的人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因此,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在于上层做好表率,需要训诫的是当政者而不是百姓。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人先正己,一名好的领导干部必然是贤良方正、清正廉洁的楷模。
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我们应当看到,社会上有些不健康的东西正侵蚀着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肌体,如果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防线不牢,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袭击,就很容易陷入不廉洁的泥潭甚至掉进腐败的深渊。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德与才,是评判领导干部的标准,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而这种“德”,是靠秉持操守、廉洁自律修炼出来的,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属。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明代郭允礼的《官箴》一语道出“公”与“廉”何以成为从政者的安身立命之本,发人深省。宋代以来的官衙内,多数矗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写的是“公生明”,背面是《戒石铭》,上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告诫官员要在廉洁从政上做表率,约己爱民,否则天理不容。
对于手中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捞好处,要存有“权为民赋”的敬畏之心。腐败根源在于权力滥用,监督不仅是权力规范运行的“稳压器”,也是领导干部政治生命的“安全阀”。为官者,要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慎权慎行,不让权力成为任意使用的“私器”,而是“权为民用”,造福人民。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用自身的廉洁树标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带出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能征善战的团队,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为官者,廉洁为公,勤政为民,身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群众无数。群雁高飞头雁领,为官要“以身作则”,从来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晋哲学家杨泉的“上不正,下参差”,北宋文学家苏辙的“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这些古圣先贤的精粹之语,无不是在要求为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因为,为官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廉政和勤政的风向标、晴雨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好表率是营造崇廉拒腐环境的有效动员令。
图:付业兴 编辑:张钰梅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