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推动这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党的自我革命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变革,不仅关乎党的自身建设,更在于保持我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为把握历史主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一方面,党通过自我革命能够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这种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捕捉和积极回应,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另一方面,党的自我革命还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我党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和平台。这种广泛的参与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同时,人民群众的参与也为党贡献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使得党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经验证明,党通过自我革命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赢得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更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为把握历史主动凝聚起广泛的依靠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理论创新,结合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激发我们主动求变的能力,丰富中华民族的斗争本领,于变局之中开新局,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
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理论创新就是党不断净化自身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过程。在百年奋斗征程中的每一次理论飞跃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深谋远虑与精准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宏阔的眼光、宽广的胸襟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内的新的发展理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实践表明,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在理论上自我提高、积极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回答时代之问,交出人民满意答卷,将历史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列宁曾明确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勇立潮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密码”,能不能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夯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们能不能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根本和关键。
在历史的长河中,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永葆活力的不竭动力,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贯穿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在革命年代,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从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到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勇于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革命精神推动执政党建设。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任务,我党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党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我警醒和自我完善能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历史证明,通过自我革命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将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进而为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