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揣摩。”11月19日,太原市迎泽区双西小学科学教师刘雪彦对《科学导报》记者说。从教20余年来,她凭借真诚的爱心、科学的管理、创新的思路,走在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前列。
《立体小菜园》示范课的成功展示,让刘雪彦的创新教育“走进”课堂里。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她巧妙地融合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互动性强、信息量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计算机课上设计的“立体小菜园”模型中,同学们分组设计并制作了阳台局部的实物模型,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了植物生长和园艺技术。此外,学生们在设计、搭建和种植过程中,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作为迎泽区学科团队的领头人、学校教研组组长,刘雪彦秉承“以爱动其心,以智导其行”的教育理念,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出色的表现得到了一致好评,先后获评“太原市教学能手”“太原市实验教学能手”“太原市教学标兵”“太原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荣获山西省2020年“三优工程”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太原市2019年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一等奖、山西省2022年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大赛特等奖等。
为了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类教学问题,刘雪彦潜心研究专业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现象。她先后制作了心脏和血液循环演示器、肺和呼吸演示器、地球公转(四季的成因)演示器……在教学中,这些根据课程自制的教具、学具,让孩子们更直观、正确地认识并了解科学。
“在自制心脏和血液循环演示器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必须一次完成,因为它既要进行肺循环,还要进行体循环,而且心脏收缩时只能一个管出水、另一个管回水,如何解决心脏瓣膜的问题成为一大难题。”刘雪彦说。为了自制这个教具,她反复研究,购买不同材料,一次次实验,历时3个多月,终于成功研制出心脏和血液循环演示器。刘雪彦研制的教具有很多获过奖,其中心脏和血液循环演示器荣获国家自制教具三等奖、山西省自制教具一等奖。她也曾带着诸多自制教具走出学校,到临汾市浮山县、吕梁市交口县和临县、忻州市五台县等地支教,为那里的孩子点亮科学明灯。
“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一节课的内容,甚至一个知识点,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作为学校学科带头人,她的荣誉和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说起刘雪彦,同事不由地为其竖起大拇指。
在刘雪彦看来,讲台就是舞台,站在讲台上就要充满激情,巧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健康的成长空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化差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刘雪彦曾带领团队参加过多项省、市级比赛,且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方面,她更是尽心竭力。2023年,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刘雪彦作为教研组领头人,每天带领3名青年教师备课、磨课到深夜。经过一次次试讲、改正、完善,他们最终获得科学组“优秀团队奖”。
不仅是本校的教师,即使外校教师有需要,刘雪彦也会倾囊相授。有时,她还到各县区开展讲座,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从2015年至今,她已经去过十几个县区,开展了50多场讲座,得到了诸多好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而刘雪彦就是这样一片绿叶,用智慧和爱心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