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四到家” 群众健康“有医靠”

2024-12-18 00:00:00刘海涛
科学导报 2024年81期

以实际行动兜牢民生底线,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编者按:家庭医生履约4658户8009人次;巡诊小分队巡诊82次,医务人员出动215人次,巡诊1448人次;流动卫生室服务18次,医务人员出动64人次;在9个行政村开展义诊活动,医务人员出动55人次,义诊185人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群众健康的基础,下一步,忻州市河曲县还将继续坚持补齐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巩固拓展健康帮扶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悠悠万事,健康为大。

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的黄河岸畔,183个行政村有70%以上分布在丘陵沟壑地带。对于当地民众来说,“看病难”不仅是预约排队、一号难求的求医之困,也是路途遥远、奔波劳碌的出行之苦。

今年,河曲县在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创新构建起了“户有家庭医生签约、村有巡诊小分队、乡有流动村卫生室、县有义诊服务队”的“四有”医疗服务体系,让医护人员由“坐诊”变“巡诊”,让城乡医疗服务从“差异”到“同质”,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流动村卫生室”,解决了偏远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车上就医、车上开药、车上报销……走进河曲县旧县镇杨家窊村,就能在村口看到一辆贴着“河曲县旧县镇卫生院流动村卫生室”标识的救护车。一位老人正在车上测量血压,笔者看到,车上配有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氧气袋以及多种基本药品,同时还配备了移动医保刷卡设备,方便村民在现场即可刷卡报销医疗费用。

“这车招手就停,上了车就相当于进了流动的‘卫生院’,一般性的治疗诊断都可以在车上进行。”村民告诉笔者。

目前,河曲县已组建11个流动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筹安排车辆,固定医务人员,配备有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及常规医疗器械,并对外公布求助电话,保证随叫随到,确保每个村都能见得到医生、看得上病、买得上药,并对脱贫户、监测户及四类重点慢病人群按时上门服务,让家庭困难患者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流动村卫生室”自运行以来,不仅解决了偏远村民看病难的问题,还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医护人员每月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提供上门诊疗、送医送药等服务。据统计,“流动村卫生室”自运行以来,共服务建档村民4985余人次,接受农村居民健康咨询和一般性诊疗5553余人次,通过资源下沉、到村入户、送医送药,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拉近了医患关系,提升了农民的就医体验。

“巡诊小分队”,让外出“寻诊”变为轮回“巡诊”

除了“流动村卫生室”,河曲县还有一支支由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巡诊小分队,他们穿梭于各个村落间,为不设卫生室的村庄提供每月两次的巡诊服务。除基本的医疗服务,巡诊小分队还负责健康宣教、疾病预防等工作。

“以前生病了不知道找谁看,现在巡诊小分队每月都会来村里,看病方便多了。”当地村民说。巡诊小分队与“流动村卫生室”相互配合,共同织密了基层医疗服务的“网底”,打通了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流动卫生室是随时待命的“机动部队”,那么,巡诊小分队便是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的“轻骑兵”。根据实际情况,河曲县11个乡镇已组建了13支巡诊小分队,对不设卫生室的村进行每月2次的巡诊。为推动巡诊工作,河曲县还明确了每支巡诊小分队的每月巡诊计划,对巡诊人员、巡诊时间、巡诊村庄进行详细安排,切实让群众的外出“寻诊”变为医生的轮回巡诊。

“流动村卫生室”与巡诊小分队互相配合,共同织密织牢基层医疗服务的“网底”,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河曲县组织县医疗集团组建3支义诊小分队,由副主任医师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定时开展专家义诊活动,不仅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诊疗服务,还带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让农村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据悉,今年以来,河曲县义诊服务队已累积到村100次,派出医务人员428人次,义诊1771人次,推动了城乡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发展。

“家庭医生”暖心入户守护健康“零距离”

“医生我忽然感觉有点头晕,你能不能过来一趟?”上午8时40分,家住河曲县西口镇幸福社区的李再拉拨通了家庭医生张丽琴的电话,不到5分钟,张丽琴就带着健康随访包赶到李再拉家,为她测量血压,进行健康检查。看到李再拉的血压正常后,张丽琴这才放松下来,用平板将此次健康检查情况上传记录至卫生室系统。

72岁的李再拉儿女都不在身边,因为脑出血后遗症,经常头晕,“只要一头晕不舒服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马上就来了。我觉得这种服务挺好,也很周到。”李再拉笑着说。

幸福社区是河曲县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一个集中移民安置点,搬迁群众1457户3749人,涉及10个乡镇80个行政村。幸福社区卫生室是河曲县委、县政府解决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的又一个新的配套医疗服务机构,该卫生室位于县城东,服务半径为1.5公里,服务辖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803人、特殊慢病患者1288人,其中高血压患者579人、2型糖尿病患者111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0人、大病救助患者54人,共计1354人,家庭医生签约1457户3754人。李再拉就是上门履约服务的其中一个。

为了更好地监测每一位患者的就医情况,每次上门服务,家庭医生都会带上健康随访包。里面不仅装着体重秤、血糖仪、血压计等常规的健康监测仪器,还装有一台自带5G卡的平板,张丽琴介绍:“我们卫生室目前配备了3个这样的健康随访包,每次随访结果都能通过平板上传到卫生室系统。里面记录着居民的用药情况、健康档案等,方便家庭医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截至目前,河曲县已组建62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四类慢病重点人群、监测户、脱贫户进行签约,实现了应签尽签,并按照履约要求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