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世界当中,人物始终以一个具体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个文段: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红楼梦》
相信大家都能猜到她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原著当中,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且她年幼多病,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贾母就问她“常服何药”。在这个片段中,作者抓住了林黛玉这种“一身之病”“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病态”特点来写,通过这段描写,多愁多病的林黛玉形象就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这就给我们写作上一个启示:巧抓特点,人物才能鲜活、形象且更具体。
那么,如何巧抓人物的特点呢?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认真观察,描摹特点
对人物外在的观察应该是我们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我们的眼睛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这样很自然地在我们脑海中会形成一种直观的印象。比方说一个学生描写他家楼下的修车师傅:“他身材很高大;黝黑的脸,两鬓已经斑白了,年纪差不多45岁,脸上很多皱纹,双手也总是油墨色的黑。穿的是一件工作服,可是又脏又破,在过去的几年似乎都是那么几套;他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他从没有叫喊过辛苦,总是一边工作一边唱歌,脸上总是带着欢乐的笑容。”这一段兼具外貌和神态描写,把一个勤劳工作和乐观工作的修车师傅形象描绘了出来,充分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我们还可以通过说话的情态和语态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在《穷人》中关于桑娜和她的丈夫的语言刻画: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在这个文段当中,桑娜面对丈夫的询问,通过支支吾吾的语言来应对,让人感觉桑娜内心的慌张,突出桑娜的善良但又不知所措(毕竟自己的家庭也自身难保),而丈夫的回应呢?先是“严肃、忧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附带着“搔搔后脑勺”的动作,这说明他也在犹豫,而后的一句“快去!别等”,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丈夫的果断,热心、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有序描绘,呈现特点
上文我们谈了写作时要认真观察人物,但我们更要注意描绘的顺序,不能随便地观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样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比方说外貌描写,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在局部描写时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或者“先中间后两端”的写法。前文谈及的外貌就是先从整体上描绘。我们看一段《少年闰土》中关于闰土的描写: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个段落画线的句子就是闰土的外貌描写,是“先中间后两端”的描写方式。作者先写脸蛋,毕竟脸蛋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而后抓住紫色的、圆的来写,紫色是那种红得发紫的感觉,有着旺盛的生命体征;然后描写上部——头戴一顶小毡帽,再写颈部——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显得次序明确。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习这样的有序描写方式。比方说,描写一个准备爬山的运动员——“他头戴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上身穿着一件宽松的长袖,下身穿着一条比较宽松的七分裤,手戴着一块专业的运动手表,脚穿着一双白色的爬山运动鞋。背着一个小背包,小书包里面装着水杯”。这一段描写就是从上到下、由前到后的顺序描写方式,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具体的运动员形象来。
三、多元结合,精描特点
我们需要站在更广的维度,采用多元结合的方式来精细刻画人物。如通过具有表现力的修饰词直接表现人物特点,或是通过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让人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比方说在《小英雄雨来》中,说雨来的皮肤滑,就直接说他“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而当雨来跳到水里面,妈妈望着水圈直发愣时,雨来突然“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这两句话中就兼有比喻修辞和动作描写的手法,充分写出了小雨来活泼、可爱、顽皮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在作文《我的弟弟》当中,一个考生这样描写:“我的弟弟是一个非常好动的人,他从来不会让人牵着他的手。有一次,在公园里面,我抓住他的胖胖的小手以防止他自己溜去玩,但他像一条鲜活的泥鳅鱼一样挣扎着,使劲地从我的手中挣脱出去;但当过马路的时候,他又像一只温顺的小猫,紧紧地抓住我的手,生怕我丢下他。在等待红灯时,让他‘立正’就立正,让他‘快步走’就快步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片段当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弟弟的性格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充满无限的喜感。
我们还可以用对比手法来写人物。比方说这个片段:“我们班的方晓宇同学站在起跑线上,高高的个子,在那一排运动员当中算得上是最闪亮的星星,他微笑着面对前方的终点;而他身边的杨宏宇同学呢?他个子不算高,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双脚正在打战呢!弱不禁风的样子让人怜悯。”这一褒一贬的对比描写当中,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典型事件,写活特点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人、其他事物相互羁绊、联系在一起,相互衔接到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当中。因此,在写作的时候要把人放在特定的、典型的事件当中去,在事件的陈述和推移的过程中将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融入其中。《黄继光》讲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光荣事迹,这件事(任务)就是要摧毁一个火力点,主人公先是“愤怒地”注视着它,而后“坚定地”自愿承担任务,再后“高喊等着胜利的消息”,最后“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一系列动作完美地凸显了黄继光的可贵品质——勇担使命,不畏牺牲。这给我们以启示:我们要选择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或者一件事中的某一个场景(如黄继光堵住枪口),把极具个性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融入其中,以点带面地呈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让这个人物丰满起来。
如一个学生歌颂爱岗敬业的医生的一个片段:“王医生准备下班了,但在换班的时候医院接收了一个病人,病人的头部被重物砸伤了。王医生刚换下医疗服又马上穿上,与换班的医生一起对病人进行救治。病人痛苦万分,王医生一边安慰病人一边为他擦去血迹,端来酒精,小心翼翼地为病人消毒、止血、缝合。最后,轻轻地对病人说:‘放心,没事了,不用担心,也不会留下疤痕的。’”在这个片段中,医生明明已经到了换班的时间,但是他依然坚守岗位,作者还融入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一个爱岗敬业、对病人充满关爱的医生形象跃然纸上。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能组成作品的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人物特点通过一定方法呈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勾勒,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具体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