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材更显才

2024-12-18 00:00:00谢玉红
课外语文·上 2024年12期

★对中考作文来说,一篇引人入胜的好作文,应是以充沛的写作素材为基础而铸就的艺术品。正所谓“才华横溢需资以材”,累积丰富而精彩的写作素材,是学子们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

一、素材的精挑细选 —— 质优为王

在探讨作文的艺术时,不可忽视的是对素材的精挑细选,它正是构建出色文章的基石。素材的选择既需要细致观察生活,又需要深挖文化内涵,这样的双重选择,方能使作文生动而富有深意。本文将从触目生情的现实素材和书卷多情的文化素材两个角度,探讨如何精挑细选素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素材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一)触目生情的现实素材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能让我们发现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比如,夏日傍晚,一群孩童在公园嬉戏玩耍的场景,伴随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喊声,这样的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欢乐和和谐,更能启发我们思考亲子关系、教育问题等话题。再如,在一家小店偶遇的温暖微笑,可以引发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微妙情感的探讨,唤醒那些或许已经麻木的人性光辉。通过这类现实素材,文章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达到情感共鸣。

(二)书卷多情的文化素材

而在书卷里,我们可以发现无尽的智慧和闪光的思想。历史长河里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诗词歌赋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这些文化素材能让文章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探索个人成长的道路时,可以引用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表达出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无限的渴望与生命有限的矛盾。又或者在谈论奋斗与希望时,引述《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能够展示古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为当代人提供了激励和思考。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是作文的一大魅力所在。

因此,在素材的选择上,既需要观察吸收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又要深入挖掘文化中的经典素材。用生活素材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用文化素材来提升文章的内涵和深度。但素材的使用并非简单的堆砌和引用,而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与题目深刻结合,使之成为论述观点的有力证据和生动例证。

在写作过程中,精挑细选、恰当运用素材,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步骤。触目生情的现实素材和书卷多情的文化素材相结合,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还能展现出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无疑会更加引人入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在追求作文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素材的精挑细选,使作文成为展现生活感悟、文化底蕴的艺术品。

二、方法的巧妙运用 —— 量身打造

(一)培养观察力与思考力

在写作的世界里,持之以恒地积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不仅指对知识的积累,更包括生活体验、情绪感受以及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感,用心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现象的演变等,都能让我们的素材库更加丰富。

(二)构建个人素材库

建立个人素材库实际是一个有效整理和管理信息的过程。可以是实体笔记本,也可以是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关键在于能随时添加和提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记录所见所闻,也要学会记录自己对这些信息的思考和感悟。这样的积累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一个有机的筛选和内化的过程,使我们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灵感和素材。

(三)从多角度挖掘素材的价值

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是写作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可以是跨学科思考,利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对某一现象进行解读。这样做能让我们的写作更加立体,更具深度。以失败为例,大部分人都会直觉地从消极的角度去看待。然而,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可能会发现失败实际上是个体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社会学角度看,失败可能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再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每次失败都是自我检视和反思的良机。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出发,或许我们在描述一次失败经历时,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事件叙述,而是深挖背后的意义,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四)实践中的融合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nsYs5Uc200KjyIQVXxhw4A==断应用和检验之前的积累与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写作能力也会呈螺旋式上升。例如,在写作关于“环保意识”的文章时,可以将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环保行为,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现代社会中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影响。这样不仅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也能提升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的旅途上,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多角度的思考是我们前行的双螺旋。只有不断地积累、思考并实践,我们才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作出更多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佳作。

三、风格的独具匠心 —— 个性展现

在中考的严峻考验中,学生往往过分关注题目的直接应答,而忽略了个性化表达的重要性。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的表达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对于提高中考作文成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仅仅凭借扎实的语文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更要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个性化的写作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散漫,而是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见解、情感和风格,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个性。如辛弃疾所言:“文章自古就有,唯有言者,各抒己见。”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勇于展现自我,创造性地表达观点,而不是机械地复制他人的思想和语言。

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就如同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有的人文笔细腻,喜欢用温婉的语言描绘事物,就像是轻轻流淌的细水,悄悄滋润着读者的心田;有的人则喜欢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同磐石般坚定与强大,震撼人心。无论哪种风格,都是值得鼓励和发扬的,关键在于找到与自己内心情感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风格展现,可以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像王国维说的那样:“一切艺术的高峰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无法复制的创造。”在作文中,我们应追求这样的“高峰”,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积极吸收他人精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勇于表现自我、坚持自我。古人云:“文以载道。”作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展示,也是人格与灵魂的抒发。我们应当坚持用自己的笔触绘制出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以真挚的情感触动人心,以独特的个性赢取评卷老师的认同。中考作文要想取得佳绩,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写作技能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外,更要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风格的独特。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勇敢地展示自我,方能在中考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让自己的文章成为无数篇文章中的瑰宝。

四、结语 —— 素材铺就成功之路

在追求文学的卓越之路上,有一句话至关重要,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知识的积累,更凸显了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当这两者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便为我们的写作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素材,如同作文的灵魂,既是灵感的泉源,也是文章深度和广度的保障。正如法国哲学家雨果所言:“开天辟地的大思想,小到一片树叶,都能启迪灵感。”因此,在中考作文的考场上,那些能从平凡生活中提炼不平凡素材的学子,往往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要让这些素材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仅仅收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独到的视角审视这些素材,用创新的方法去编织它们。精挑细选后的素材,需要我们巧妙地构思,合理安排其在文章中的位置与角色,使之成为文章论证的坚实支撑或是情感表达的生动载体。

进一步说,每一位写作者都应当追求风格上的独特与创新。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往往是其思考习惯、知识结构乃至个性的外化,也是区别于他人的标志。因此,培养个性鲜明的写作风格,不拘泥于传统套路,敢于表达真我,使得作文绽放出独特的光芒,这是每位写作者的使命。中考作文不仅是对学子知识与技能的一次检验,更是展现个人特色与创造力的舞台。通过对素材的深度挖掘、巧妙运用和风格上的创新,学子们必能在考场上留下自己独特而深刻的印记,像极了那繁叶丛中最为夺目的奇葩,使人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每一次笔尖触碰纸面的瞬间,都应怀着将平凡变为非凡的信念,精心描绘出一篇篇饱含智慧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