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阅读』为『乐读』?

2024-12-18 00:00:00程曦
课外语文·上 2024年12期

古人有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又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好读书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上的积累与沉淀,也能够带给学生精神上的丰富与愉悦。但毫无深意的浅层阅读无法带给学生精神上的震动和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充斥着枯燥和压力,不打击学生后续的阅读自信已属侥幸,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还应该让学生乐于读书,主动积极去接纳这种提升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从“阅读”到“乐读”的转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读物中的“好颜色”和“真黄金”,进而成为“好读书”之人。如何将传统的阅读转化为一种愉快的阅读体验,成为当下学生实现有效阅读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乐读=态度的转变

所谓乐读,不单指完成对文字的简单阅读,而是更多强调一种阅读参与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和享受状态。因此,可以说由“阅读”转向“乐读”的本质就是实现学生阅读心态和态度的转变。于学生而言,繁重的课业负担已经消耗了他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与课业相关的阅读也会被他们下意识地与课业归为一类,尤其很多时候为了让学生积累知识,提升写作能力,还会强制性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在这样的环境下,阅读于学生而言反而成为一种约束与压力,学生如果不能实现观念和认知上的转变,始终意识不到阅读的快乐与价值,想要形成“乐读”的阅读理念并不容易。而要转变学生阅读的心态和态度,不妨先从引导学生接触一些新颖的读物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以新颖读物为开端吸引学生兴趣是效果比较显著的“乐读”引导方法。比如,传统的阅读都是以国内外经典名著作为必读篇目,但很多经典著作内涵深刻,情感复杂,虽然教化作用显著,但小学生读起来颇为费劲,久之就会丧失阅读兴趣。所以可以选择一些时下比较热门的航空航天、人物励志、军事军旅等既励志、引人热血沸腾又与小学生成长环境更接近的时代性题材作为引读内容,先转变学生的阅读心态,让学生产生积极自主阅读的意识,再循序渐进增加读物难度,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也能够为学生实现从“阅读”到“乐读”的转变做好准备。新颖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去挑战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进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和启发,从而更加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乐读=兴趣+需求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人们内心深处激情与驱动力的表现,能够引领人们不断向某种结果靠近,兴趣越浓厚,人们往往越能全身心投入,所得结果往往越出乎意料。而要使学生实现从“阅读”到“乐读”的转变,也要让学生在读物选择上凸显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足够的内驱力积极参与阅读。而且不同的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往往千差万别,无论是内蕴丰富的文学、神秘厚重的历史、匪夷所思的科学还是复杂深奥的哲学,学生只要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读物,都能够激发阅读的乐趣,让阅读变得更加愉快和轻松。这时候,可以适当限定学生需要完成的阅读量与阅读时间,但学生所选阅读内容仅以推荐的方式呈现,这样学生就能够依据推荐内容自主且最大限度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从而更愿意积极阅读,不期然间就会转变以往的阅读态度,由“阅读”转为“乐读”。除了要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外,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提升需求也是极有必要的。学生提升需求的充分满足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内容掌握与应用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更投入地参与阅读,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领域,还能够适当缓解学生的阅读压力,让学生保持积极阅读心态。如何实现呢?首先,应该从阅读材料的供给入手,让学生有足够丰富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报纸杂志等读物,这样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契合不同学生实际的阅读水平,并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其次,应该定期组织一些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书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也便于为学生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读物内容。最后,还应该努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给予有需要的学生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并鼓励学生全方位阅读,提升阅读深度与广度。

三、乐读=方式多样化

当前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利用电子设备完成阅读的倾向不断加重,这样极易造成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设备而忽视传统的纸质书籍,长此以往会让学生的阅读耐心与注意力降低。另外,时下阅读资源极其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阅读领域也较广,这让很多学生的阅读仅限于特定的类型或领域,学生对于阅读更多类型与内容的读物兴趣并不大,导致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阅读范围受限。诸如上述种种原因都导致学生的阅读方式多样化受到影响。鉴于此,实现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和方式中接触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升阅读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数字阅读资源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通过电子书、在线期刊等专业阅读以及参与博客、新闻网站等数字化互动阅读丰富资源,拓展方式,而涵盖时代主题与风格的阅读内容与方法也更符合新时代学生的阅读便捷与阅读交互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应用朗读、思辨、讨论等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字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也能够极大地化解阅读的枯燥乏味,让阅读成为学生眼中充满乐趣和活力的学习活动。此外,重视学生的跨学科阅读,鼓励学生多领域广泛阅读也是行之有效的拓展学生阅读方式的方法,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四、乐读=生活+思考

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升华。因此,想要实现由“阅读”到“乐读”的转变,还应从艺术的生活化入手,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阅读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生活化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契合度更高,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思考与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有显著意义。比如,学生阅读《红楼梦》时,可以通过整理书中出现的花草以及查阅了解花草的花语与意象的方式,让学生对人物角色的性格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特的理解与记忆,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体悟了作品情感,对于花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虽然当前学生阅读的很多读物都是古今中外名著典籍,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过于遥远,但那些“古老事物”也不都是被文人墨客杜撰出来的,很多还是有现实依据作为参考的。因此,可以以此为前提,将读物内容或所涉事物与时下的事物勾连起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艺术的生活化”,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现实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综合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总之,超越“阅读”为“乐读”,需要学生先转变心态和态度,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乐读观念”,再以兴趣为内生动力,以需求为目标,以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为载体,以生活化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获得在书籍选择、阅读方式、阅读体验以及心态态度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真正享受到“读”的乐趣。也只有切实将阅读变成乐趣与享受,学生才能够真正从中体会到阅读的魅力,感受到阅读的意义,进而实现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