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怕打针,因此针灸在儿童疾病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困难,然而针灸对于许多儿科疾病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小。本文将列举部分儿童常见病,这些疾病用针灸治疗通常可收获满意效果,如果孩子不愿意吃药,或疾病缠绵难愈,可尝试针灸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
1.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不容小觑,针灸在缓解小儿哮喘症状方面效果显著。针灸可调节人体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尤其是刺激特定穴位,可增强肺脏功能,肺主气,司呼吸,当肺脏功能提升,可有效减轻呼吸道炎症,缓解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针灸的作用机制并不单一,是多方面协同,从整体对小儿哮喘进行干预,帮助减轻哮喘带来的困扰。
2.小儿咳嗽
小儿频繁、剧烈咳嗽时,针灸可发挥重要作用。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与咳嗽密切相关,针灸可精准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对于肺,针灸可促进其宣发和肃降功能,有助于痰液排出;对于脾,针灸可增强其运化功能,减少痰液生成;肾主纳气,针灸可调节肾气,使呼吸更顺畅。此外,针灸还能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咳嗽反复发作。
3.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通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针灸可缓解儿童感冒症状,缩短病程。针灸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细菌、病毒的清除,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同时,针对头痛、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针灸可刺激特定穴位针对性缓解。例如,刺激头部和面部的穴位可缓解头痛和鼻塞,刺激上肢的穴位可缓解流涕等症状。在治疗小儿感冒时,医生会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1.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针灸可通过刺激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重要穴位,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效。在针灸刺激的作用下,这些穴位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厌食症状,帮助儿童恢复正常食欲,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2.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的原因复杂,可能与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针灸对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刺激天枢、神阙等穴位,可调节肠道功能。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是大肠之募穴,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神阙穴即肚脐,可温阳救逆、利水固脱。针灸这些穴位,可调节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起到止泻止痛的效果。同时,针灸可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预防腹泻反复发作。
3.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常困扰家长,针灸可促进通便。针灸刺激支沟、大肠俞等穴位,可调节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支沟穴为三焦经经穴,具有通利三焦、润肠通便的作用;大肠俞穴位于腰部,是大肠的背俞穴,刺激该穴位可增强肠道的传导功能,促进粪便的排出。同时,针灸可改善肠道的气血循环,缓解肠道痉挛,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
1.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是脑部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促进脑部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例如,刺激头部的百会穴,可调节脑部气血运行,改善脑部微循环;刺激四肢的曲池穴、足三里穴等,可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2.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
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针灸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改善症状。针灸特定穴位如神门穴、内关穴等,可调节心脏和肝脏的功能,使气血运行平稳;刺激头部印堂穴等,可调节脑部神经功能;刺激背部肝俞穴、肾俞穴等,可调节肝肾功能,稳定患儿的情绪和行为。
3.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中医认为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导致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主要病变在心、肝、脾、肾,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选择相应腧穴,以泻实补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论治。常选用神门、合谷、三阴交、阳陵泉为主穴,疏通经络,改善神经肌肉的血液供应。
▎五官科疾病
1.小儿近视
针灸可通过刺激眼部周围穴位调节眼部气血流通,从而改善视力。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刺激睛明穴可疏通眼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至眼部,缓解眼疲劳;攒竹穴在眉头凹陷中,针刺攒竹穴可调节眼部肌肉紧张状态,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眼部区域比较危险,针灸治疗需专业医生操作。此外,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
2.小儿弱视
针灸刺激眼部周围穴位可促进视觉发育,提高视力,睛明、承泣等穴位在小儿弱视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睛明穴可调节眼部气血,为眼睛提供充足的营养;承泣穴位于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针刺承泣穴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觉神经的发育。针灸治疗小儿弱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鼓励孩子坚持治疗。
3.小儿中耳炎
针灸可通过刺激耳部周围穴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耳门穴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张口出现的凹陷处,刺激耳门穴可调节耳部气血流通,改善听觉功能;听宫穴位于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针刺听宫穴可促进耳部炎症的消退。此外,家长还需注意孩子的耳部卫生,避免耳部进水,并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针灸对儿童疾病治疗有巨大价值,虽非万能,但对特定疾病有特殊治疗效果,可咨询专业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