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手术是目前手术创伤较大的手术,恢复期相对较长。患者如要痛苦少、康复快、出院早,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术后管理措施,从而让胃肠手术康复快人一步。
〇 了解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是阻碍术后康复速度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胃肠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才能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从而加速康复。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胃肠手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伤口疼痛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肺功能降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降低,影响肺部痰液排出。同时有患者认为肠胃手术和肺关系不大,因而不注意保护呼吸系统,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2.术后出血: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出血包括消化道出血和腹腔内出血,依据患者术后出血的时间又分为早期出血和迟发出血。术后早期出血是术后24小时之内出血,通常因缝合不牢固或患者移动挣开伤口所致,最常见的是吻合口部位出血,临床表现为腹胀、黑便、呕血等症状。迟发出血发生在术后24小时之后,通常因手术创面的血管结扎不牢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临床表现可能不如早期出血明显,但如不及时处理,同样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伤口感染:手术后患者免疫力下降,同时伤口易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如果康复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患者未注意保护伤口,容易导致伤口甚至全身感染。
4.胃排空障碍:手术的创伤、对胃完整性的破坏、迷走神经损伤以及患者精神方面的因素和药物的应用,都会导致术后患者胃排空障碍,常见肠梗阻、胃瘫等情况。
5.肠漏:肠漏是腹部外科手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由感染、贫血等因素引起的吻合口愈合不良,术后处理不当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也可能导致肠漏。
6.疼痛及营养不良:术后切口疼痛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影响切口的愈合。
7.肌肉功能减退: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肌力减退、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
〇 针对性预防
1.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和静脉血栓;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预防胃瘫和肠梗阻;促进肺的呼吸运动,预防坠积性肺炎。患者可在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约2小时翻身一次。卧床期间,可练习四肢屈伸运动、踝泵运动。术后第1天可尝试下床活动,第1次下床不可过急、过快,采取“3个30秒”,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在床上坐30秒→在床边坐30秒→床边站立30秒,没有头晕情况再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循序渐进,以不产生困难、疲劳感为度。下床时注意固定各种管道,避免意外脱落。
2.有效咳嗽:痰液积滞在气管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要积极咳嗽排痰。患者可取低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先轻咳几声将痰液咳动,然后深吸一口气将痰液用力咳出。咳痰时注意保护腹部伤口,避免伤口裂开。家属或护理人员可拍背辅助。
3.合理镇痛: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不要因为害怕使用止痛药而强行忍耐,必要时及时止痛。可使用镇痛泵给药,也可临时口服止痛药,疼痛严重时必须告知医护人员。
4.饮食与营养:麻醉清醒后可擦拭湿润嘴唇、口腔,但不能大口饮水。可通过咀嚼运动(如嚼口香糖)调节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肛门排气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不能全量进食时,可使用肠内营养粉加餐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