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水而居是人类定居的选择,有河流的地方意味着可以捕鱼、种植,能延续生命。血液,就是人体内的河流,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支持。当这条河流变得贫瘠,即人体发生贫血,就会出现多种健康问题。贫血的原因复杂、症状多样,有时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无形中威胁我们的生命。本文将全方位解读贫血,让读者了解奔流在自己体内的生命之河。
▲ 贫血潜藏的健康威胁
1.每5个人就有1个人贫血
贫血是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征是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导致血液携带氧气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我国贫血发病率超过20%,即5个人中就有1个人贫血,儿童、妇女、孕妇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2.贫血的危害不容小觑
长期贫血不仅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人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矮小、智力发育迟缓。因此,一旦发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继续发展。
▲ 贫血的原因纷繁复杂
1.红细胞生成不足
红细胞生成不足是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与造血原料缺乏(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以及造血调节因子异常(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营养不良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
2.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类型。这类贫血可由遗传因素(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感染因素(如疟疾、败血症等)以及蛇毒咬伤、铅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红细胞被异常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液,可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和器官损伤。
3.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常见于外伤、手术、消化道大出血等情况,一般是暂时性的,只要造血功能正常,贫血会逐渐改善;慢性失血多与消化性溃疡、痔疮、月经过多等慢性疾病相关,长期慢性失血如果未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人体内血液储备耗尽,引起贫血。失血性贫血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止血和补充血容量,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 从症状和指标发现贫血
1.贫血的表现多种多样
血液保障全身多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贫血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这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直接反应。具体到每个系统,贫血可导致消化系统不适(如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神经系统受损(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生殖系统异常(如女性月经不调、生育机能下降等)……有些症状看似平常,认为无需注意,实则是贫血的表现。
2.诊断贫血一个指标就够
不论是体检还是生病去医院,几乎都要检查血常规,在血常规的报告单中,我们可以关注一个指标叫作血红蛋白,如果都是英文,那就找HGB或Hb,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在120—160克/升,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在110—150克/升。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在正常下限到90克/升之间,那就已经是轻度贫血了,需要注意;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在60—90克/升,是中度贫血,建议咨询医生;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在30—60克/升,是重度贫血,一定要积极治疗;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在30克/升以下,是极重度贫血,情况很危急。
▲ 应对贫血,预防与治疗并重
1.预防从日常做起
预防贫血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首先,要摄入充足的营养,如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这样人体才能造出新鲜血液。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动物血、红枣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有芦笋、西兰花等;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材中,如牛肉、鱼类等。其次,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贫血的慢性疾病。
2.精准识别贫血类型
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原则和预后存在显著差异,高效纠正贫血需确定贫血的类型。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然后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3.对因治疗与对症支持相结合
治疗贫血对因治疗与对症支持都要兼顾。对因治疗旨在消除导致贫血的根本原因,如补充造血原料、治疗慢性疾病、纠正失血等。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铁元素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巨幼细胞贫血患者,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对症支持可快速缓解贫血引起的症状,如输血治疗可迅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缺氧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输血治疗并非根治之法,且存在一定风险,应遵循医生建议。
4.呵护特殊群体
孕妇、儿童和老年人是贫血的高发人群,在贫血的“威胁”下尤为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注。孕妇在孕期由于血容量和铁需求量增加,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应加强营养保证,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对于儿童贫血,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状况,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只要他们好好吃饭,一般不会出现贫血。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同时慢性疾病较多,可能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从而导致贫血,老年人除了定期体检,还应积极治疗和控制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