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融入

2024-12-17 00:00:00何冰歌
艺术大观 2024年32期
关键词:融入

摘要:目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将国画与传统的笔墨文化元素结合起来,能够让国画更具有魅力。因此,在进行国画创作时,需要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创作过程中。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国画创作中融入笔墨元素也能够让国画更具有魅力。基于此,本文从我国的笔墨文化出发进行探讨,对在国画创作中融入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提高我国国画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国画创作;笔墨文化;融入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笔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其表现形式多样,其中包括毛笔、墨、宣纸等。笔墨作为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在国画创作中融入笔墨元素,能够让国画作品更具有灵魂和内涵,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创作者在进行国画创作时,需要深入地了解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国画创作中,从而让中国画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一、中国传统笔墨文化

中国笔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与审美。笔墨不仅仅是书法和绘画的工具,更是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灵魂所在。从古至今,笔墨文化的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变迁,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和甲骨文,然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独特语言。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笔墨文化不仅凝聚了无数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在国画创作中,笔墨的应用讲究意境与内涵的结合。画家可以通过笔的走势和墨的浓淡,勾勒出一幅幅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画面。笔法中有刚有柔,刚柔并济,既能表现出山川的雄伟,也能描绘出细微的景致。而墨色浓淡相宜,既能衬托出主题的鲜明,也能营造出朦胧的意境。这种对笔墨的极致追求也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表达的极高要求。在中国画中,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蕴含着画家的思想情感,其不仅仅是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直接体现[1]。通过对笔墨的控制,画家能够在二维的画布上创作出具有深远意境和丰富内涵的作品,让观者能够在欣赏的同时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深刻的共鸣。此外,笔墨文化还强调画家个人修养和艺术修为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眼中,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个人品德、智慧和人生观的体现。因此,笔墨文化在中国艺术史上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哲学的体现。

二、在国画创作中融入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意义

国画源自中国古老艺术的形式,其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化精神。在现代国画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可以显著提升当代国画的文化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传统笔墨文化元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毛笔的使用、墨的晕染、色彩的搭配,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笔墨文化的体现,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国画创作中可以使国画作品更富于文化底蕴,让观赏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其次,融入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国画创作可以提升国画的艺术价值。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运用要求画家有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见解,这样的作品往往才更能体现出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也是对国画传统技法的一种传承和发展,使国画艺术得以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此外,将传统笔墨文化元素融入国画创作也可以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画创作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融入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画作既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使画具有现代的审美价值,这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总之,在国画创作中融入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具有提升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等多重意义。而作为画家,应该深入研究传统笔墨文化,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国画创作中,以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三、国画创作中融入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路径探讨

(一)融入笔墨文化中的点线元素

在中国传统笔墨文化中,点元素是绘画作品的重要部分。在书法艺术中,横竖撇捺的不同也会使得字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同样,在绘画中,点的浓淡大小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字如其人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缺乏实证,但它表明了一个观点,写的字能够反映出人的特质。同样,绘画中的点也具有表达绘画风格的能力,更能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与思想内涵。在绘画中,点是独立的个体,而线则是连接点的纽带。线,是笔墨文化中的重要艺术手法,其重要性相对于点来说更强。线条的浓淡、粗细、直折等变化,代表着不同的表述手法。而在国画中,线条是组成国画结构的基础,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完善整体的构图,线条的变化也使得构图呈现出多变的效果,从而增加绘画作品的层次感。点与线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能够使作品既有神又有形,点元素的独立性与线元素的联系性之间相互衬托,也使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对点与线的运用,画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点与线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画家通过对点与线的巧妙运用使得绘画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独特的艺术魅力[3]。总之,在中国传统笔墨文化中,点与线是绘画作品的重要元素。在国画创作中通过对点与线的运用,画家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融入笔墨文化中的立意

立意,是绘画创作的核心,是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情感、思想和哲理的关键所在。在国画创作中,立意既是对画作的主题和内涵的构思也是对艺术表现手法的把握。国画创作中,立意的确立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画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和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来构思画作的主题和内涵。一旦立意确定,国画的创作者就可以开始进行作品结构的排布,包括画面的布局、物象的选取、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搭配等。这些元素都要围绕立意来进行,这也是对立意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国画创作中,立意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是作品有神无神的关键,一个深远的立意能够使画作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能够流传千古;反之,如果没有深远的立意,画作就失去了灵魂,就难以称之为优秀的国画了[4]。

(三)融入笔墨文化中的留白

在中国传统笔墨文化中,留白是一种极具魅力的元素,留白即画面上未着墨或着墨极少的部分,它既是一种构图技巧,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在国画中,留白也被认为是画家意境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留白在国画中的应用体现在画面的整体布局上。一幅画作若填满整个画布,则会给人以压迫感,缺乏呼吸空间,而恰当的留白则能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使观者感受到画面的开阔和深远。如在山水画中,山与水的描绘仅占画面的一部分,而大量的留白则代表着天空、云雾或是远处的山峦,这样的布局会使画面更加立体,也更具想象空间。同时,留白在国画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物体特征的强调上,在作品中,留白与着墨的部分会形成对比,从而使着墨的部分更加突出,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描绘人物的画作中,背景部分进行大量的留白,而人物的面部、衣纹等细节则着墨较多,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总之,留白在国画中的应用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技巧的表现手法,其不仅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布局和构图的考虑,也体现了画家对意境和审美的追求。

(四)运用“墨分五色”,融入笔墨文化中的墨法

在中国传统画的创作中,墨法是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其关乎整幅作品的神韵和意境。墨法,简而言之就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墨的运用技巧,包括墨的浓度、湿润度、落笔的力度以及墨色的层次感。在中国画中,有句俗语是“墨分五色”,这就是对墨法运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墨分五色”意味着墨并非只有单一的黑,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调和与应用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可以变化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和清墨,这每一种墨色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因此,在国画创作中,画家需要根据画面的需要巧妙地运用这些墨色,使作品既有层次感,又不失整体和谐。在实际创作中,画家要根据画面的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墨法,国画创作中运用到的墨法主要有积墨、泼墨、破墨和破色法。积墨法是指画家要层层叠加墨色,在进行创作时每一笔都要考虑到前一笔的干湿程度和浓淡,以及每一层墨色之间的融合与过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邃的空间感。而泼墨法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运用墨的方法,画家要将墨滴落于纸上,然后任其自然扩散,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创作出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动感和韵律感,能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破墨法与泼墨法有些相似,但它更注重对墨色的控制和对画面空间的分割,画家会在墨色未干时用干笔或者色块进行勾勒和涂抹,打破单一的墨色,从而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最后,破色法是一种将色彩与墨色结合的技巧,运用此方法时,画家会在墨色中调入色彩,或者在已有的墨色上添加色彩,使作品不仅在墨色的层次上有变化,而且在色彩上也呈现出丰富的对比和融合。总之,在国画创作中融入精妙的墨法运用,作品能够达到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艺术境界。

(五)融入笔墨文化中的气韵,营造意境

国画不仅仅是线条和色彩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一种意境的营造。在国画创作中,注重气韵和意境的营造是至关重要的。气韵,是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生命所在,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精神内涵。在国画创作中,画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焦渴,来表现画作的精神气韵,这种气韵既可以表现出雄浑壮观的山水,也可以表现出飘逸灵动的花鸟,更可以是深沉内敛的人物。在创作过程中,画家需要对画面进行整体的把握,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将整个画面有机地组织起来,这种整体的把握可以让画面更加和谐,让气韵和意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画家也需要注意细节的刻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画家可以使得画作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

(六)融入笔墨文化中的技法

将笔墨文化元素中的技法融入国画中,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在这一过程中,画家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用笔和墨水运用技巧,还需要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情感。在笔墨文化中,握笔是国画创作的基础,画家要用食指、拇指和中指握住笔,其他手指抵住笔杆,以保持笔的稳定,这一握笔姿势不仅需要掌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熟悉,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握笔的技巧也直接影响到用笔的力度和方向,进而会影响画面的效果。用笔的技巧是国画创作的核心,在创作中,画家需要灵活运用手腕的力量,使笔在纸上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七)融入虚实,塑造空间感

在中国传统笔墨文化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常见的绘画形式,这种表现手法既包括了实物的描绘,也包括了虚无的空间运用。画家通过对画面中的不同物象进行合理安排,将事物的整体特征表现出来,能够使得画面既有实的充实,又有虚的灵动,从而达到虚实相生,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优美。在国画创作过程中,融入虚实相生的元素是画家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精心构图,巧妙地运用虚实对比可以使画面既有层次感,又有立体感,从而让整个画面更加具有美感。在这个过程中,画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一方面,画家需要对实物的描绘进行深入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实写虚,使虚实相生。例如,在一幅山水画中,画家需要通过对山、水、树、石等实物的描绘,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机,同时还需要巧妙地运用虚无的空间,使得画面更加灵动、富有变化。另一方面,画家还需要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若有若无的氛围,以虚写实,使虚实相生,这种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对光影、色彩、线条等的把握来实现[5]。

四、结束语

中国的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帮助国画创作者了解笔墨文化,并更好地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同时,创作者充分利用水墨画和书法等的艺术形式也可以展现出国画的魅力。画家在进行国画创作时,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来展现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如毛笔、墨、纸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我国国画创作的不断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国画意境,使得国画更加具有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明.论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创新[J].艺术教育研究,2019,(24):104-105.

[2]王振华.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价值体现[J].美术界,2020,(02):85-86.

[3]赵丽娜.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实践探索[J].美术向导,2019,(06):152-153.

[4]陈思思.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创新与发展[J].美术研究,2021,(01):88-89.

[5]高慧敏.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J].美术史研究,2020,(02):76-77.

作者简介:何冰歌(1989-),女,宁夏石嘴山人,博士研究生,国家二级美术师,从事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融入
论少先队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中的作用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24:40
户外拓展融入排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要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3:01:22
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育的路径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1:38:23
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
探讨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04:56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7:13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