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现代音乐的审美意识

2024-12-17 00:00:00王茜
艺术大观 2024年31期
关键词:西方审美意识

摘要:在西方近现代音乐中,审美是贯穿不同音乐的核心,也是彰显西方近现代音乐魅力的独特元素,在新时期,为了促进西方近现代音乐的良好发展,加强对审美意识的深入性剖析以及研究,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不仅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西方近现代音乐的魅力,还有助于使西方近现代音乐能够有效地传承,因此要加强对审美意识的有效分析,丰富西方近现代音乐的理论研究内涵,真正彰显高雅艺术特色。

关键词: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

西方近现代音乐所蕴含的审美意识非常丰富,为研究西方近现代音乐的特点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要加强对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的有效分析。

一、西方近现代音乐的审美特点

西方近现代音乐反映着时代的更迭与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在这一时期,音乐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了多个显著的特点。西方近现代音乐所追求的个性化与情感化表现,相对于巴洛克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而言,西方近现代音乐更侧重作曲家的个人情感及思想表达[1]。作曲家借助音乐表达内心世界,把个人情感融于作品之中,使音乐有更深刻、更丰富的意义。这种个性化、情感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强化了音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还使其成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探究人性的重要艺术形式。

西方近现代音乐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多样化,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追求形式的严谨与匀称,注重结构的明晰与旋律线条的分明,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在形式上也越来越自由灵活,作曲家开始努力运用新型的音乐语言与表达方式,在和声、调性以及节奏上进行创新。就内容而言,西方近现代音乐还涉及较多的主题,包括爱、自然、民族以及社会现实,这一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与内容使西方近现代音乐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以适应不同听者的审美需要[2]。

西方近现代音乐更强调技巧与表现力,在乐器制造技术不断提高、演奏技巧不断提高的今天,音乐家可以更准确地驾驭乐器,表现更细腻、更丰富的音色。与此同时,就演奏与表达而言,音乐家开始重视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并借助音乐传递情感与想法。这种以技巧与表现力为核心的演奏方式使西方近现代音乐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其审美价值。除此之外,西方的近现代音乐也展示了与其他艺术形态的相互融合和借鉴。在这一时期,音乐与文学、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开始相互渗透和借鉴。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借鉴了其他艺术作品。这种跨艺术间的整合和借鉴在丰富音乐表现手法及内涵的同时,使音乐同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更为密切。

二、西方近现代音乐的审美价值

西方近现代音乐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既反映作曲家的艺术才华与创新精神,又表现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复杂。西方近现代音乐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的情感结晶,这些作品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传达着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信息或温婉缠绵,或激越汹涌,或深沉沉郁,或欢快明朗,都能引起听者的共鸣,使人从音乐中寻找到感情上的寄托与释放。这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西方近现代音乐极具审美价值。在近现代音乐里,作曲家不只注重音乐形式与手法的革新,还致力透过音乐去探索人类精神世界深层的问题。以爱情为中心,以自然为题材,以民族为背景,以社会现实为背景,以音乐为载体,抒发了对于人类命运与前途的思索。这一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探寻和追求使西方近现代音乐有其深厚的思想内涵与哲学意义并促进其审美价值的实现。近现代音乐在演奏与表现技巧上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与革新的过程,音乐家通过高超的技巧与完善的表演传递音乐作品中的感情与内涵,不只重视技术的培养与提高,还追求音色纯正、音量均衡、节奏精准。这一技巧的高超和完善,使西方近现代音乐具有悦耳的听觉和更高的审美价值。西方近现代音乐还有跨文化审美价值,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西方近现代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所特有的审美特点与艺术魅力令全世界听众为之倾倒。人们在对西方近现代音乐进行鉴赏时,能够体会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风格与表现方式,开阔了音乐视野与文化认知。这一跨文化审美价值使西方近现代音乐在世界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

三、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的表现

(一)音乐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近现代音乐的审美意识里,音乐情感的表达处于中心位置,音乐既是一种声音艺术,也是一种感情艺术。作曲家把自己心中的情感世界用音乐语言精致地展现在听者面前,使听者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体会到感情的起伏变化,这一音乐情感表现上的形态正是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在音乐中的一个重要表现[3]。

从音乐情感表现上看,西方近现代音乐表现出空前的丰富与深刻,作曲家开始更注重对个体情感进行真正的表现,而不再局限于传统情感模式,运用独有的音乐表达和语言技巧,将爱情、悲痛、快乐和忧郁等多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往往运用广阔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以及强烈的情感对比等手段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热情和向往。这一情感表现方式不仅强化着音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还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体现着人类的情感世界。同时西方近现代音乐讲究情感表达上的层次与细腻,作曲家在音乐语言上经过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使感情由原来朦胧状态逐渐铺陈开来,最后达到了高潮与解脱。这种情感表达上的层次性与细腻性使音乐情感的表达更真切,更鲜明,更深刻。听众在鉴赏音乐时,能深切地感受作曲家心中的情感世界并引起作曲家情感上的共鸣,音乐情感表现在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作曲家以其特有的音乐语言与表达方式向听众细腻地展现了自己心中的情感世界,使人从跌宕起伏的旋律中体会到情感的起伏变化。这一情感表现方式在强化音乐感染力与表现力的同时,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体现着人类的情感世界。

(二)整合社会文化元素

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又以融入社会文化元素为重要体现,音乐这门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无意识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音乐作品拥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4]。

就社会文化元素融入而言,西方近现代音乐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作曲家会注意到那个时代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发生了改变,并把这种改变融入音乐作品。与此同时,西方近现代音乐关注社会问题并进行了思考,作曲家通过音乐作品将社会现实与人性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见解与态度。在现实主义音乐里,作曲家将用直接而朴实的音乐语言去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与抗争。这一音乐形式既有很强的现实感与震撼力,又能引起听众对社会问题的重视与反思,社会文化元素在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中的融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都会注意到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并把这些变迁融合到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音乐作品拥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这一社会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融合,不但丰富了音乐表现手法及内涵,而且使音乐更贴近社会文化。

(三)音乐风格多样化

在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里,音乐风格多样化又是其重要体现,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进化,音乐风格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改变。作曲家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创造了各种音乐风格,使西方近现代音乐出现多元化特征。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整合了不同的元素,使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西方近现代音乐表现出广泛性与创新性,作曲家将试图用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与表达方式来营造一种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如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追求结构清晰,旋律线条分明,从而形成严谨匀称的音乐风格[5]。但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开始追求音乐形式的自由性与灵活性,注重音乐的个性化与情感化表现,从而形成富有感情与热情的音乐风格。与此同时,西方的近现代音乐也吸收并整合了其他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和风格。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会融合其他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和风格,使其成为自己音乐创作的一部分。这种跨文化融合与借鉴在丰富音乐表现手法与内涵的同时,使音乐风格更多样化、国际化。

(四)以自然理论为支撑

在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里,自然理论支撑着音乐创作与审美的重要哲学基础。从古至今,自然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往往把音乐看成自然界和谐的声音。到了现代,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哲学观念不断更新,自然理论在音乐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已成为音乐审美意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理论对音乐的支撑,主要表现为音乐创作中的观念与方式,作曲家开始向自然界学习,并把自然界的法则、现象与美融入音乐作品,注重自然的声律,力求用音乐去摹写、去表现它的协调和优美。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例,作曲家通过丰富的音响色彩表现自然界的光影变化与色彩美。这种追求自然美感不仅使音乐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还深化了对自然美的理解与鉴赏。人们开始站在自然的高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考察和评价,注重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音乐作品要能体现出自然的法则与美感,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体会自然的韵味与力量。这一审美观念的养成不仅使音乐作品评价标准更科学、更客观,还有利于音乐与自然的协调共生。自然理论作为支撑也促进着音乐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作曲家开始采用新技术手段,对自然声音与现象进行模拟与表达。以电子音乐为例,作曲家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及软件制造各种特殊音响效果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及现象。这一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丰富音乐表现手法与内涵的同时,还使音乐作品变得更鲜活、更真实,以自然理论为支撑是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最主要的体现之一,为音乐创作及审美提供重要哲学基础,使音乐作品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促进音乐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这种自然和音乐的交融在丰富审美体验的同时深化了对自然美的理解和鉴赏。

(五)借助哲学元素

在西方近现代音乐审美意识里,哲学元素对音乐的创作与审美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支持。音乐这门艺术形式的性质和宗旨往往是同哲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都会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哲学思想的熏陶,并把这种熏陶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音乐作品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哲学元素对音乐的帮助,主要表现为音乐创作中的题材与内涵,作曲家会重视哲学问题,并把哲学思想融入音乐作品,以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的观点与想法。比如,在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往往会表现出对爱、自然、人生等题材的追求与歌颂,而这一切题材的背后无不隐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作曲家也将用音乐语言进行哲学问题的讨论,并通过旋律、节奏、和声这些要素表达自己对于哲学思想的领悟与感悟。这种把哲学思想融入音乐创作的方法,不但使音乐作品有深厚的思想内涵,而且使音乐成为打动人心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哲学元素的帮助也表现为音乐审美这一概念,人们开始站在哲学的高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考察与评价,突出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主张音乐作品要能引起人的思索与共鸣,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体会到思想上的力量与魅力。这一审美观念的养成不仅使音乐作品评价标准更全面、更深刻,还促使音乐与哲学密切联系、互相影响。哲学元素的帮助也促进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作曲家开始用哲学思想去探索音乐的性质与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全新的音乐理论与见解。这些音乐理论与观点给音乐创作与审美带来新思路与新方向。以表现主义音乐为例,作曲家以哲学上表现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对音乐情感的抒发与个性化的表现,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与特色。

四、结束语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审美意识逐渐的丰富,也为西方近现代音乐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因此要认真地剖析西方近现代音乐的审美意识,构建完善的音乐审美主体。

参考文献:

[1]李旭雯.用“脑”练琴——借鉴西方音乐体系谈关于二胡高效练琴的思考[J].中国音乐剧,2024,(02):65-68.

[2]孙惠淼.由古琴与钢琴而引发的美学思考——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同异化研究(下)[J].乐器,2024,(04):86-89.

[3]李葱.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新楚文化,2024,(07):61-63.

[4]刘彦玲.具体音乐与现代原始主义[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4,(01):97-111,168.

[5]罗苏雅.音乐素养教育中西方音乐史课程的教学研究[J].大观(论坛),2024,(02):141-143.

作者简介:王茜(1978-),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副教授,从事音乐表演(钢琴)研究。

猜你喜欢
西方审美意识
基于美术史谈中西方色彩应用的差异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32:01
从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历程看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走进现代学徒制
比较视角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及其理论构建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52:18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6:00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7:26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