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探究

2024-12-17 00:00毛永革毛佳卉
中国商论 2024年23期

摘 要:为获得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行动路径,本文立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从促进体育强国建设战略整体能级提升、激活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内生动能和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获得双驱动三个方面,阐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重大价值。同时,本文提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过程中的主要任务,积极探索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相关路径,旨在为区域体育产业、经济增长间的协调共生提供相应行动参考。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体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2(a)--04

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联动协调区域经济,已成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变革影响的关键。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三方通过深度合作击穿行政壁垒,将休闲体育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资源高效流动,还可以高效协同休闲体育产业跨区域实现融合与繁荣,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在充分借鉴与总结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经验以及区域经济增长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价值和任务,提出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相关路径。

1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价值

1.1 促进体育强国建设战略整体能级提升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存在交叉赋能的耦合关联性。现阶段,为加速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的发展,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形成点、线、圈、面式链条格局,从整体上,提升体育强国建设战略能级。一方面,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体育产业资源集成化聚合,集中优势产业资源,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休闲体育赛事,或开发拳头体育创新产品,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拓宽提升空间,大幅增高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对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式”带动效果[1]。另一方面,基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总体发展,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呈现出自东向西的梯级发展形态,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在休闲体育产业上的发展强度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缓解不同区域间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分布格局,为体育强国建设战略提供整体能级提升支持。

1.2 激活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内生动能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是内生性驱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时代中坚力量,可以视为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关键点”,通过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内生动能的驱动,能够激活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通过先进的技术完成休闲体育产业的创新式变革,持续扩大技术场景的赋能应用,完成技术支撑下的休闲体育产业资源共享与交互,最大程度诠释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新质生产力量。面对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配置需求,产业发展有利于合理配置产业资源,激活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充沛的体育市场向不同产业辐射变局 ,形成产业带动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从而反哺休闲体育产业在区域内、区域间的发展。与此同时,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高度符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增长规律,可以在科学、灵活调整产业生态过程中,逐渐搭建起产业支撑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框架。

1.3 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获得双驱动

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获得双驱动是契合时代需求、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一环,通过因地制宜完成政策分类,能够促使休闲体育产业成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永动机”。休闲体育产业能从单一的区域经济发展形态,逐渐向区域间的产业融合大势演进,可以通过完成强动能支撑下的高质效变革,搭建其“1+1>2”的增长极效应[2],进一步释放休闲体育产业多层次功能,凸显休闲体育产业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的综合能效,拓宽休闲体育产业在区域经济交互过程中的辐射范围,产生区域经济提档效应。

2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任务

2.1 从顶层设计出发聚合发展合力,增强休闲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贯通性

一方面,政府通过互动式对话搭建适合区域休闲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平台,为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完成从正式到非正式合作的资源流动,提供足够关联基础,确保顶层设计规划能够在休闲体育产业协会、联盟等关键载体支持下,展开更广泛的对话,旨在凝聚发展合力,消除利益分化过程中的矛盾。另一方面,需要在互惠互利的协同规划推进过程中,完成区域内的市场治理,最大程度地完成潜在风险的消弭,将抱团共赢的理念厚植于心。在强化不同利益主体产业发展优势、共享休闲体育产业资源过程中,企业与社会层面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主动突破分化边界,防止在多元主体合作过程中产生高风险。

2.2 从体育消费挖潜出发拓展覆盖,实现休闲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性

在新质生产力和休闲体育文化大面积渗透的前提下,为实现休闲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需要从体育消费挖潜出发,拓展产业覆盖面、覆盖群体。一方面,需要以双轮驱动关键资源要素与内生消费意愿的形式,持续加大区域内休闲体育产品的供给,针对多元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突出休闲体育产品的服务优势,针对院校、社区与农村,完成不同类型休闲体育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为激活市场经济活力,需要协同休闲体育营商环境和区域创新商业发展模式,为投资及生产经营主体、消费市场创建共创共联形态下的价值场景,满足休闲体育消费需求,不断提升衍生体育产品品牌价值,释放休闲体育经济效能,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2.3 从经济结构转型延伸产业边界,推动休闲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

一方面,为实现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深度合作下的休闲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应当根据关联产业属性协调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规划,在政策牵引下完成复合形式下的产业维度拓展,高精度匹配区域战略性产业,完成不同产业间的互通互联,延伸产业边界。另一方面,以跨越边界的方式,丰富不同产业主体产业架构,以多元方式集成休闲体育赛事、文化展演、全民健身娱乐及商旅、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在区域内打造出联动区域周边的高品级休闲体育赛事服务综合体,持续增大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3 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3.1 以政府、企业、社会三方深度合作,击穿区域间行政壁垒

3.1.1 政府引导下的战略规划与政策扶持

政府应当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角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出跨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打通政策链条,明确休闲体育产业具体的发展方向、重点和布局,为各区域在统一框架下,统筹式协同推进产业进程,提供清晰、系统的行动蓝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低息贷款、土地优先供应等方面,政府应当利用较为系统的观念与方法,出台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以此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营商合作环境,保障休闲体育产业的创新成果具备高权威性,以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3]。以成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专委会的形式,持续加大对体育场馆、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基地等休闲体育产业基础设施的经费投放力度,一体化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推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互联互通,降低区域间合作成本。

3.1.2 企业参与下的市场运作与产业创新

为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需要鼓励、支持休闲体育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区投资,建立休闲体育产业联盟,实现产业资源的开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打造出强势的休闲体育品牌,形成一系列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骨干企业。企业应当主动、积极地适应体育市场在经济发展需求上产生的变化,不断实施服务模式与产品形态的创新。诸如,通过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休闲体育服务平台,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体育旅游产品等,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为大量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关注休闲体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需要通过参与体育赛事、体育节庆等活动,强化休闲体育品牌建设与体育市场推广力度。

3.1.3 社会协同下的公众参与和氛围营造

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开展体育培训等方式,动员非政府组织、社区团体等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并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休闲体育的益处和产业发展成果,提高公众对休闲体育的认同感。同时,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制作宣传片等方式,扩大产业影响力,释放其在资源整合、服务提供等方面的优势,吸引设备资本注入,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鼓励全社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需要征集区域内、区域间针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需求与期望,便于及时进行产业发展策略与方向的调整与纠偏。为凝聚区域发展共识,在社会层面需要以建立行业协会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休闲体育赛事的深入交流,增进区域内、区域间情感链接深度,为发展区域休闲体育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3.2 将体育赛事作为休闲体育拳头产品,加速资源高效流动

3.2.1 区域特色资源挖潜,打造休闲体育品牌赛事

为设计出带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休闲体育赛事项目,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需要通过深入挖掘独特的自然风貌、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资源禀赋,并充分结合现代体育竞技需求,将诸多文化要素融入休闲体育赛事中,形成具有区域标识的休闲体育赛事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体育品牌。例如,马拉松或山地徒步户外赛事、冲浪或帆船水上运动赛事等,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为确保休闲体育赛事品质符合国际标准和现代体育竞技规格要求,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应当在赛事举办前期,组织专业策划团队完成赛事的周密筹备,以此保障赛事公平、专业,具有较高观赏性和参与性。为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可以在赛事举办过程中,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运动员参赛,并通过提高赛事奖金、奖励力度等措施吸睛,提升赛事的海内外知名度。在扩大赛事传播范围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需要通过电视直播、网络转播、社交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完成对赛事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与报道,开发和宣导赛事纪念品与文化衫等,增加赛事记忆点。

3.2.2 成立专业策划机构,延伸休闲体育产业链条

为提升休闲体育赛事的组织效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需要通过与专业的体育赛事策划组织机构合作,完成赛事规划、方案及流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以先进的赛事管理理念、技术等,提升赛事整体组织质量[4]。在运营与推广赛事品牌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体育经纪公司、广告商、赞助商等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赛事商业价值,尝试在转播、报道体育赛事过程中,运用赛事赞助、广告植入、票务销售等方式,多点开花地获得赛事经济收益;利用大、智、物、移、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完成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与消费群体行为特征侧写,为体育赛事的大范围推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扩大赛事的消费覆盖范围。为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可以结合休闲体育赛事举办区域的旅游服务要素,完成相应旅游服务内容的衍生性延伸,通过双轮驱动资源要素与消费动能,在酒店住宿、餐饮娱乐、交通接驳、景区游览等各个环节,细致地完成一站式吃、住、行、游、娱、购安排,持续丰富休闲体育用品、体育赛事及衍生产品的跨界服务供给,吸引大量参赛者、观众和媒体人员参与,满足消费群体消费意愿,促进区域旅游产业调动不同产业主体的服务积极性。

3.2.3 汇聚赛事举办资源,加速资源良性循环流动

休闲体育赛事举办期间,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需要聚合服务力量保障物流畅通,确保各类比赛器材、设备、物资等快速、安全地运输到赛场。为加深其他区域对区域内文化特色与经济发展成果的了解,政府、企业可以将休闲体育赛事作为文化信息交流与共享窗口,通过媒体平台的跟踪报道,向海内外展示区域经济实力。为带动区域相关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需要投入大量流动资金,支撑体育赛事组织、运营与推广等活动,带动相关产业获得经济效益,吸引大量健康的社会资本主动投入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来,加速资源良性循环流动。

3.3 做好休闲体育产业战略功能定位分工,打造区域产业式互动

3.3.1 在政府顶层设计下识别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功能定位

政府应当组织专业团队,运用大数据、GIS等技术手段,立足区域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及产业根基等维度,对区域内的山水风光、气候条件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及现有的产业基础进行全面评估,完成战略层面的资源禀赋研判工作。显性资源的挖掘工作应当与隐性文化、社会资源同步挖掘同步进行。基于资源评估结果,政府需要完成诸如户外探险及山地运动探险、传统武术体验或历史遗迹徒步等“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的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防止产品同质化,继而明确不同区域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具体的功能,在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措施下,进行科学的休闲体育产业定位和职能分工,形成具备差异化和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5]。

3.3.2 以产业分工协作的形式,形成共赢产业生态体系

鼓励区域根据产业特色和优势,明确休闲体育产业链条中的定位。例如,休闲体育赛事举办地可以集中财力、物力专注休闲体育赛事组织及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区域周边则通过发展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服务,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促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在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的前提下,通过联合研发、品牌共建等方式,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同步强化针对环境的监测与治理,防止休闲体育产业相关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3.3.3 依靠产业链上下企业合作,加速区域产业间互动

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形成从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供应链体系,需要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区域间的产业互动与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响应速度。例如,通过举办跨区域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线路开发等方式,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6]。为推动休闲体育产业持续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需要在政府扶持下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休闲体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释放其对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4 选择区域增长极休闲体育产业示范体,转移体育产业全要素

4.1 选择“增长极”要素扩散地区,梯度转移休闲体育产业可依托生产空间

政府和企业应联合完成市场调研,通过分析数据识别良好经济、自然资源或地理位置优势的地区,确定休闲体育产业增长极,继而集中政策、资金、人才等关键资源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并通过完成高标准体育设施建设、国内外知名休闲体育企业及赛事引进、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增长极区域形成高端体育产业聚集过程中,政府、企业及社会三方需要通过引导中低端体育产业向周边地区有序转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梯度转移体系。

4.2 遴选示范性引领项目及企业,带动区域周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

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筛选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带动性的项目作为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应能够体现当地特色、满足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发展趋势[7]。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培育等,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休闲体育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将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起引领作用,带动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项目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展示示范项目和领军企业的成果和经验。同时,利用媒体宣传、网络传播等手段,扩大示范效应。

4.3 辐射休闲、服务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牵引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增长

为促进区域经济多元增长,赋予区域休闲体育产业深远影响,一方面,需要在详尽调研市场与分析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验游、体育健康、亲子运动等多样化体育休闲产品与服务[8]。另一方面,需要根据消费群体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休闲体育服务产品,诸如,私人定制化休闲体育旅行、专属体育健康管理计划等“休闲体育+产品”,增大休闲体育服务消费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提升生活品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休闲体育产业这一复杂程度较高的多层次结构性产业,本文提出以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作,击穿区域间行政壁垒;将体育赛事作为休闲体育产品,加速资源高效流动;做好休闲体育产业战略功能定位分工,打造区域产业式互动;选择区域增长休闲体育产业示范体,转移体育产业全要素四个方面的休闲体育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从不同层面推进休闲体育产业产能转化为“增长极”,助力区域经济获得可持续地发展,打造高质量休闲体育产业道路。

参考文献

李柏林,张小林.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元诉求、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4,40(1):34-44.

朱礼才,吴洋.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空间效应[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3,21(6):72-85.

郭恩恺,王兆红,李静,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9):45-53.

李荣日,毛愈钧,于迪扬.本质·价值·路径·取向: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体育产业现代化的逻辑铺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39(6):1-10.

钟倪,任君保,张春燕,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37(3):95-107+116.

田建强.我国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多元价值、主要任务与推进路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6):39-45.

盘劲呈,葛小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4,40(1):10-17.

钟华梅,陈立,许寒冰,等.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基于中国18个省份的实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4):438-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