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热带旅游胜地、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但同时也存在过海交通不便、物价偏高、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规模较小等缺点,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人才引进与培养存在一定的困境,因此,寻求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发展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与培养既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相关文献,对比国内不同省市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基本情况,分析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引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海南生源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新策略等路径,旨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人才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自由贸易;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742;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2(a)--05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数量增多,“人口红利”正在快速衰减,各地掀起的“抢人大战”预示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把人才事业置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1]。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一方面,自贸港的建设涉及贸易、投资、金融、航运等多个领域,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自贸港的发展还需要依托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海南自贸港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1 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关注人力资源问题比较早,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讲到人的知识、才能及经验与其他物质资本一样,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美国经济学家查理斯最早提出“用脚投票”理论,该理论旨在强调福利待遇在人才引进制定中的重要性[2]。比如世界各国的部分人才主要流向美国,国内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但是人才流动同时也会受到出生地、长期居住地、气候条件、孩子教育、个人受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1.1 国家政策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凭借对人才的重视和其本身发达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无疑成为聚集世界高端人才的中心[3]。美国在建国初期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了大批英国、法国、德国的科技和技术移民,一方面通过产权、补贴和法律保护收益来吸引人,另一方面利用优化制度激励和鼓励人发挥才能,为美国的壮大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4]。二战时期由于远离战争,使美国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难所,如爱因斯坦、韦纳·冯·布劳恩,这些海外人才对二战后美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美国政府通过不断调整移民政策、签证制度,改善高校教育制度以及创立跨国公司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海外人才。美国移民政策注重结合“学历”和“技能”筛选,根据人才的层次区分待遇,体现出其价值理念[3]。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少且自然资源匮乏,但是新加坡是发达国家之一,其成功的一条重要因素是对人才的重视。新加坡重视本国的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同时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并且吸引外来人才加入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都有相应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
2000年,党中央提出“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人才发展进入国家顶层设计,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响应[4]。随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海外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政策 ,我国人才培养和引进进入加快格局构建期。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许多城市也开始参与到人才争夺战中[5]。
1.2 学者研究
国外主要是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研究,而对人才战略的研究较少。20世纪中叶,以Frederick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研究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工作满意感与生产率的关系,创建了双因素激励理论,得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受物质因素影响,还受精神因素影响[6]。
Lynham等认为不但要注重培养和使用当地人才,而且还要高度重视增加外地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方式[2]。人才引进问题受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状况的制约和影响,人才的开发、引进、管理需要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作用[7]。
张晓艳等(2015)对比了各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对策,提出增强人才战略意识、重视人才战略规划,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人才改革实验区、探索人才管理道路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及管理思路[8]。
田希万(2015)通过科研经费、办公设施、薪酬、住房、医疗、保障、税收、子女教育、配偶工作等待遇的简单对比,得出培养人才所需的成本要大于引进人才的结论,并指出山东省过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做法不仅会导致人才供给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会造成原有人才的流失[9]。
综上所述,我国在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政策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作为教师、学者,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我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有些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来发展强大、培养适应和满足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各类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之路。在人才引进方面,美国、英国主要以吸引全世界的高质量人才到本国留学并吸引其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根据自身国情,吸引留学生和技术人员移民;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历史上都有大量人才流失,过去30年来,都在人才回归上做了大量努力,21世纪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等,这些国家人才发展压力较大,因此,它们在吸引世界顶尖人才上主动性极强,并借鉴美国、加拿大等经验,放宽移民限制,主动参与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新加坡华人占总人数的74.1%,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中国东南沿海省份以及其后代,其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是非常值得研究、学习、借鉴的。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人才政策、引进和培养方面对比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极其重视人才培养,教育培养制度比较成熟,教育体系也比较完善,重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重视对国人进行培训提升。我国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较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各省市存在内部不良竞争、重引进轻培养、重“海龟”轻“土鳖”等问题,同时在引进外籍优秀人才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
2 海南自贸港与其他省市基本情况比较
海南地处我国南端,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但存在交通不便、物价偏高、产业不强等缺点。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海南与部分省市的基本情况对比如表1~表4所示。
尽管海南(2023年)的GDP排名比较靠后,经济总量不及广东省的十分之一,但是人均GDP位列全国中游,而且海南的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一,这说明在国家的支持下海南发展形势比较好、速度比较快。
3 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现状
3.1 人才引进现状
近年来,海南自贸港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海南省政府出台了有关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海南省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关于做好海南省现代物流业创业创新人才落户工作的通知》《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等,吸引了大量人才来琼工作;另一方面,海南作为自贸港具有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大、开放包容等发展优势也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海南自贸港在人才引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人才评选机制单一、人才引进项目实施效果不好、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再流失等问题。
3.2 人才培养现状
在人才培养方面,海南自贸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方面,海南省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升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加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海南自贸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引进、轻培养的倾向比较明显,挫伤了本土人才的士气和干事积极性,高层次人才稀缺、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
4 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困境
4.1 收入相对低,物价相对高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四面环海,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交通相对不便,由于大部分生活物资需要从内地运输,物流成本较高,这些成本最终会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上,导致海南的物价水平相对较高。尽管海南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但相较于内地,其交通方式相对有限,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宗货物的运输,往往需要经过琼州海峡,这就增加了运输的难度和成本。另外,旅游城市的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价。海南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其他省市的差距较小,但是海南省的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GDP,这说明海南的人均工资水平较低。根据政研院制图-2023年各省市城镇私营、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只有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6个省市,海南省的平均工资水平排名第八,略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排名不算最靠后,但是因为海南的消费高、房价高,教育和医疗方面也相对一些省市都不具有优势,所以更多人才会选择宁可在别的城市少挣点也不愿意到海南来发展。
4.2 人口总量相对较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根据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海南2023年常驻人口为1043万人,仅多于西藏、宁夏和青海。海南的人口总量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市场规模非常有限。在市场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商家为了维持利润水平,可能会提高商品价格。海南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旅游业、服务业、农业和房地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就业机会较少。旅游业为海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入,但旅游业对于经济的拉动力有限,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旅游业的季节性波动较大,这会导致相关产业的价格波动,缺乏稳定性。由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海南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层次人才来说可选择的岗位不多,缺乏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不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4.3 人才培养数量少,本地生源返琼率低
海南省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仅25所(数据截至2024年10月),仅多于西藏、青海和宁夏三省区,2024年海南省的高校毕业生规模仅为8万人。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本地就业机会有限,一部分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因此并未选择留在海南就业,而是前往其他地区寻求发展。此外,许多海南籍的学生在外地求学后,也未能顺利返回海南工作,进一步加剧了海南的人才流失问题。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比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留在海南的就业率较高,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海南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仍面临挑战。
4.4 引进人才续聘难,本地人才再流失
海南自贸港在建设初期凭借高额补贴等政策成功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其中部分人才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工作合约。一方面,合约期满后这些人才的去留受自身所感受到的工作环境、子女教育条件、薪资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为人才引进青睐于高层次、杰出人才、领军人物等高端人才,但海南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聚和应用平台等体量不足的现实问题仍然存在,所以单纯依赖政府财政补贴难以确保高层次人才的长期留任。另一方面,海南“重引进和轻培养”的问题显著存在,高端人才的引进挤占了同单位原有人才的发展空间甚至职位和岗位,同时还享受着明显优于原有人才的各方面补贴和福利,这会降低内部人才的士气和干事积极性。这部分原有人才会因失望而选择其他城市进行“择良木而栖”。
4.5 基础教育整体较差,基础素养有待提升
尽管海南在基础教育普及率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仍存在不均衡现象,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中小学的分布不均匀。这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且无法促进海南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能会面临一个棘手的困境:他们不仅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全力以赴,还需倾注大量心血于子女的辅导之上,因此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会让人才对长期留在海南发展存在质疑和犹豫。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才因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徘徊,深陷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之中,疲惫不堪,对个人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海口桂林洋大学城位于江东新区,聚集了众多高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然而,该区域缺乏配套的中小学教育,这导致数千名教师不得不每日往返于市中心,以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这种状况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还造成了大量时间的浪费。
5 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路径探索
5.1 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国务院特授海南自贸港更高自主权,力推治理现代化进程。海南应用好自贸港对外开放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高水平开放打造卓越的营商环境,大刀阔斧地简化行政手续,灵活实施各项减税政策,诚挚邀请企业入驻,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和优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布局[10]。加强政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保证良好的信息流通性,革除不同省市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造智慧海南。完善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未雨绸缪,精心规划,确保人才保障住房周边交通便捷、医疗和教育资源丰富,避免偏远郊区孤立建设。同时,大幅增加廉租房数量,拓宽受众范围,让外地技能人才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得以减轻生活负担,轻松扎根海南。
5.2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从规模扩大向高质量发展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根据自贸港建设所匹配的人才需求,制订海南省属高校教师培养计划、中小教师培养计划、中职教师培养计划。通过教育相关部门的紧密协作,有效整合海南本地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针对高等院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中职教师实施专项学历提升与职业发展策略规划。对于海南省属高校教师,计划着重于增强其科研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通过设立高端访问学者项目、鼓励攻读国内博士学位、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措施,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飞跃。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聚焦于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依托线上线下结合的继续教育平台和名师工作室,引领、支持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在职学历的提升等策略,确保基础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对于中职教师,侧重于增强其专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培训、技能竞赛激励、专业认证、进修支持以及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途径,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计划应有激励、有目标、有考核。为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教育相关部门需建立高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提供必要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并设立定期评估与反馈体系,及时调整优化培养策略,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海南省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5.3 提高自贸港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优化海南自贸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海南的高等教育机构应积极响应自贸港建设的需求,深入开展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既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与优化,以培养出既符合国际视野,又深谙本土实际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基础教育层面,应致力于提升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和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设宽广的道路。同时,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模式,为自贸港建设不断输送具有卓越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职业教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提升海南自贸港的人才竞争力,也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5.4 推动引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引进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继续优化与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海南自贸港建设需紧密围绕其独特的发展需求与产业特色,制定并实施更为精准、高效的人才引进策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这不仅要求政策设计上的创新,如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还应注重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确保人才能够长期、稳定地为自贸港的发展贡献力量[11]。为了充分激发人才的内在动力与创造力,海南自贸港应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提供科研支持平台、优化职称评审体系等措施,为人才搭建起广阔的成长舞台。同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包括简化人才引进流程、提供安居乐业的一站式服务、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等,以全面提升人才在自贸港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在推动科研创新与创业发展方面采取积极举措,为科研人员及创新创业人员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通过简化科研经费申请流程,减少行政束缚,使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研究本身。同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还需建立一定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与创业人员在探索中勇于尝试,即使面临失败也能获得相应的支持与理解,从而有效促进创新成果的涌现。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才发展环境与社会氛围。海南自贸港应积极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态,鼓励创新思维与跨界合作,确保人才能够在自贸港内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从而有效促进人才资源的集聚与高效利用,为自贸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推动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5.5 探索海南生源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新策略
首先,海南省就业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内各高校的紧密合作,在各高校设立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通过政策宣讲、直播带岗、创业对接等多渠道为青年人才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建立海南生源学生信息库,精准对接自贸港企事业单位需求,提供定制化就业服务。其次,强化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特别是加强自贸港相关政策、新兴行业技能的培训。再次,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创业资金扶持等,降低创业门槛,加强留琼就业毕业生在落户、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保障,让学生留琼创业无后顾之忧。最后,加强宣传引导,树立返乡创业就业的成功典型,营造浓厚的返乡氛围,吸引更多海南生源学生返乡,为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家乡发展的双赢。
6 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海南省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通过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和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海南就业吸引力、鼓励海南生源学生返乡就业等措施,解决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面临的困境,逐步改善海南省的人才培养环境和人才留存状况是可供探索和尝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张茂聪.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研究[J].东岳论丛,2024, 45(7):70-76+191.
张子轩.濮阳市高学历人才引进政策执行改进研究[D].郑州: 郑州大学,2021.
袁莉.成都市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16.
董博.中国人才发展治理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2019.
郑远强,郭君,朱丽军.海南自贸区引才困境及广义人才引进机理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7(6):46-51.
王洁.H市J县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研究[D].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2020.
徐悦.基层政府招才引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 苏州大学,2022.
张晓艳,姜道奎,张绍林.国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经验及借鉴[J].科技与经济.2012(6): 82-86.
田希万.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实证研究[D].济南: 山东大学,2015.
郑远强,郭君,朱丽军.海南自贸区引才困境及广义人才引进机理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7(6):46-51.
曹建巍,卫禹鹤,苗婷.综合施策提升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竞争力[J].宏观经济管理,2023(12):65-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