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三支架”式说理教学策略

2024-12-16 00:00:00韦珠榕
考试周刊 2024年42期

课题项目:文章系宁德市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立项改革立项课题“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三支架’式说理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2023XD07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珠榕(1981~),女,汉族,福建宁德人,屏南县新蕾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科学领域。

摘 要:说理能力是幼儿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对幼儿逻辑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幼儿园说理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缺乏语言支持等问题,影响说理能力培养实效。文章基于幼小衔接视角,提出构建“三支架”(“语言支架—情境支架—思维支架”)式幼小衔接说理教学模式,并以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跳得远》为例加以阐释,以期为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说理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活动;说理教学;“三支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2-0094-04

幼小衔接是连接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深远,在数学领域,培养幼儿说理能力是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说理是运用逻辑论证解释问题过程,能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为未来学习奠基。受传统“结果导向”影响,幼儿园说理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忽视了说理能力过程培养,难以实现与小学有效衔接,为此需立足幼小衔接需求,优化说理教学策略。

一、幼小衔接视域下说理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衔接数学学习方式,实现教育无缝连接

数学学习从探索问题到寻求解释,说理贯穿其中,幼儿园奠定数学直观操作经验,小学强调逻辑分析能力,说理是连接两个学段的纽带,幼儿园开展说理教学,引导幼儿借助动手操作解释现象、得出结论,通过语言表达论证过程,能减少与小学数学学习差异,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衔接。说理还能拓宽幼儿数学视野,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灵活数学思维,这与小学倡导数学思维品质高度契合,可见说理教学有利于在学习方式、思维品质等方面搭建幼小衔接桥梁,实现学习经验顺利传递和思维方式有机转化,促进学习与发展连续性。

(二)培养逻辑思辨品质,奠定未来学习基础

逻辑思辨是说理的核心要义,说理过程实质是运用事实依据进行论证推理,得出合理结论过程,这一过程能锻炼幼儿分析问题、论证观点能力,培养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品质。幼儿时期是逻辑思维关键期,说理教学有助于幼儿在生动情境中发展思维能力,用数学视角认识世界,养成理性思考习惯,这种通过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是小学乃至未来学习的基础。幼儿园说理教学创设支持性环境,启发幼儿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表达己见,树立自信,进而养成严谨思辨的数学品质,必将在未来逻辑推理、论证论述等高级思维活动中受益,说理教学对幼儿逻辑思维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彰显幼儿主体地位,助力自主发展

说理教学关注幼儿独特感受和认知方式,鼓励幼儿表达看法,体现了幼儿主体精神,在说理过程中,幼儿是问题提出者和解决者,教师通过创设支持性环境,鼓励幼儿主动探究、积极表达,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在说理中表达真实想法,教师予以积极回应,在平等互动中建构理解,这种师幼民主互动关系,有利于幼儿获得参与感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幼儿主动学习意识在说理实践中得到发展,逐步习得自主学习方法,这是其未来自主发展的助推器,说理教学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在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中掌握知识技能,助力幼儿自主发展。

二、幼儿园说理教学的问题审视

(一)重结果轻过程,缺乏说理意识培养

说理重在论证过程,而非结果本身,但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幼儿是否给出正确答案,忽略了引导幼儿解释原因、论证观点环节,教师往往急于追问“为什么”,而缺乏耐心倾听幼儿想法,鲜见启发追问,引导幼儿深入说明理由,幼儿在这种“灌输式”氛围中。只是被动接受结论,缺乏表达论证机会,很难意识到说理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幼儿形成“答案导向”学习倾向,缺乏主动说理意识,不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说理程式化,缺乏语言支持

说理需要语言作为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往往只会简单地回答“因为……所以……”,说理语言程式化,部分教师未能给予恰当的语言示范,幼儿缺乏合适的语言支持,论证时词不达意,甚至语无伦次,教师对此习以为常,未能及时引导和补充,导致幼儿说理表达能力发展缓慢。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评价不够具体,只笼统要求“说清楚”,却很少具体指导如何清晰地组织语言,在缺乏语言支持的情况下,幼儿难以学会如何清晰表达观点、逻辑论证,难以掌握说理方法。可见,教师要注重营造支持性语言环境,教授恰到好处的说理词句,通过语言示范和情境引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说理语言,养成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的说理品质。

(三)忽视情境创设,说理动机不足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要在具体情境中开展,但部分幼儿园在数学教学中,说理环节往往是“干巴巴的”,教师上来就抛出一个问题让幼儿说理,教学情境创设考虑不够,这种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说理,难以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也缺乏吸引力,甚至缺乏说理价值,幼儿参与说理的内驱力严重不足,学习要在学习者有意愿参与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可见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吸引力的说理情境,激发幼儿好奇心,通过设置悬念、制造认知冲突等,激发幼儿说理兴趣,将说理融入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幼儿参与动力能得到充分激发。

(四)说理评价失衡,关注形式多于内容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但在说理教学中,教师评价往往只关注幼儿说理是否“有理有据”,却忽视了对论证内容合理性的考查,教师对幼儿说理的常见反馈是“说得真好”“为什么这样说”等,对说理内容中的逻辑漏洞、错误观点等缺乏必要纠偏,评价导向不够精准。说理评价重形式轻内容,只要幼儿“有说有理”,分数就很高,即便论证不够严密,观点存在谬误也不加区分,这种形式化评价导向容易让幼儿形成错误认识,认为只要“能说会道”就行,不利于培养幼儿缜密的思辨习惯,可见教师要平衡说理评价“形式”与“内容”导向,既鼓励幼儿勇于表达,也注重考查论证的合理性,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帮助幼儿习得严谨的说理方法。

三、构建“三支架”式幼小衔接说理教学模式——以大班《比比谁跳得远》为例

(一)语言支架:搭建“说理词库”

1. 教师示范使用说理词句,提供直接支架

教师在说理教学中要注重使用规范、连贯语言进行示范,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感知说理语言特点。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表示因果、转折、递进等逻辑关系的词句进行说理,“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等,帮助幼儿理解说理语言的逻辑性,教师要注重词句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复杂的词汇,让幼儿容易理解和模仿,通过恰当的语言示范,搭建幼儿说理“语言支架”,为其自主说理提供直接帮助。

在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跳得远》中,当幼儿对“怎样才能跳得更远”产生疑问时,教师可以这样示范说理:“我们思考一下,想要跳得更远,是不是跟助跑距离有关系呢?我觉得助跑距离长一些,就能积蓄更大速度,所以跳得更远。还有,起跳时两腿用力蹬地也很重要,因为这样能给身体一个向上和向前的力,就能跳得高,飞得远。”教师利用“因为……所以……”句式示范因果推理,引导幼儿理解影响跳远的因素,为幼儿提供了直接语言支架和思路引导。

2. 营造语境,引导幼儿使用说理语言

在说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真实语境,引导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尝试使用说理语言,教师要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在具体情境中说理。教师要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要学会倾听、善于引导,启发幼儿敢于大胆表达,在语境中引导幼儿反复使用说理词句,在潜移默化中内化说理语言,营造宽松、支持性语言环境,幼儿才能放下包袱、乐于表达,在与同伴互动中学习说理。

在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跳得远》中,幼儿通过游戏比赛,亲身感受跳远乐趣,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在具体情境中说理,当小明和小红争论谁跳得更远时,教师请他们说说理由,小明说:“我觉得是我跳得更远,因为我助跑的时候迈大步,跑得快,所以跳得远。”小红则认为:“我跳得比小明远,是因为我起跳的时候两脚使劲蹬地,飞起来像小鸟一样,比小明停留在空中的时间更长。”在现实语境中,幼儿能根据亲身体验阐述看法,运用“因为……所以……”进行推理,语言组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教师在语境中引导幼儿说理,让说理学习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情境支架:设置说理“陷阱”

1. 创设悬念,激发说理欲望

在说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悬念,激发幼儿探究和说理欲望,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谜语、魔术等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导入疑问,设置有趣悬念,让幼儿产生好奇心理,主动思考问题,面对充满未知的悬念,幼儿会迫切地想要探个究竟,思维随之被激活,说理愿望油然而生。创设悬念既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其思考问题,可谓激发说理欲望的“利器”,巧妙设置悬念,能使说理教学妙趣横生,幼儿求知欲望必将在趣味中被点燃。

在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跳得远》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出示一只神奇跳远鞋,请个别幼儿上前试跳,发现穿上这只鞋就能跳得特别远,接着教师提出疑问:“这只鞋为什么能让人跳这么远呢?我们来思考一下。”面对这只神奇鞋,幼儿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纷纷思考其中的奥秘,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热烈,有的猜测是不是鞋子有弹簧,有的认为可能鞋底有魔法,众说纷纭,跃跃欲试,教师见状及时引导幼儿说理,鼓励大家阐述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悬念设置点燃了幼儿的探究激情,幼儿在探究悬念真相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说理欲望,迫切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调动得恰到好处,可见悬念创设让幼儿主动“跳进”学习情境中,对激发其说理欲望具有重要作用。

2. 设置矛盾冲突,引发说理思考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制造矛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说理思考,面对相互矛盾的信息或观点,幼儿会产生认知失衡,迫切想要探个究竟,思维随之被激活。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幼儿通过说理消除矛盾,引导其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会主动思考问题,积极阐述看法,说理能力必将在这种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得到发展。在消除认知矛盾、重建认知平衡的过程中,幼儿的认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可见在教学中设置合理矛盾冲突,能为幼儿说理学习创设“问题空间”,促进其在主动探究中学会说理。

在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跳得远》中,当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跳得更远”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矛盾情境:请几名幼儿分别测量助跑起跳和原地起跳距离,发现原地起跳反而跳得更远,这与幼儿生活经验不符,认知出现冲突。教师由此引发思考:“咦,助跑反而跳不远,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疑问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大家争先恐后地要解释其中的原因,有的认为可能是因为助跑时速度太快,影响起跳;有的认为助跑容易摔倒,影响发挥;还有猜测是不是幼儿腿脚力量不够,助跑时耗费太多体力。面对意料之外实验结果,幼儿在思考问题、主动说理,试图找到解释矛盾的合理依据,教师这一矛盾情境设置,激活了幼儿思维,促进其积极论证,说理能力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得到发展。

(三)思维支架:搭建“说理阶梯”

1. 示范完整说理过程,提供思维流程支架

幼儿说理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容易陷入“想不出”“说不清”的困境,教师要为幼儿搭建“说理阶梯”,示范完整说理过程,引导其学会科学说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师可以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步骤进行说理示范,让幼儿直观感受说理基本流程,在示范中教师要注重说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用恰当的语言清晰表述论证过程,为幼儿提供模仿样本。教师要放慢说理节奏,适时停顿,给幼儿思考和吸收的时间,通过示范说理全过程,搭建幼儿说理思维的“流程支架”,帮助其理清说理思路,学会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

在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跳得远》中,当幼儿在讨论“怎样才能跳得更远”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说理示范:“我们知道,想跳得远,要靠速度和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更大速度和力量呢?我想,可以从助跑和起跳两方面分析,助跑时,如果距离长一些,我们就能获得更大速度,为起跳积蓄动能,起跳时如果两腿用力蹬地,同时身体向前倾,就能获得更大向上和向前的合力,跳得更高更远。所以,我认为,助跑距离适当加长,起跳用力并协调身体动作,就是跳远的关键,我们来试一试,看看效果怎么样。”教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思路进行说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为幼儿树立了条理清晰的说理样本,幼儿在聆听示范的过程中,逐渐理清了说理的思维流程,学会了有根据、有条理地论证观点的方法,教师的示范说理,为幼儿搭建了“说理阶梯”,提供了可借鉴、可模仿的思维流程支架。

2. 启发追问,引导深入推理论证

幼儿在说理时往往容易满足于表象,论证不够深入透彻,对此,教师要及时启发追问,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提供新的论据,深化论证过程,可以用“为什么”“你怎么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等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推理论证,在追问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延伸幼儿的思路,帮助其丰富论据。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耐心等待其组织语言,在师生平等交流互动中,幼儿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理解,论证也随之越来越严密,说理能力必将在追问启发中得到提高。

在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跳得远》中,当幼儿说明“如果想跳得很远,需要跑步并积累速度和力量”时,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助跑能让人跳得更远?你认为除了速度和力量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开始仔细回想助跑过程,并试图从多角度进行论证:“我认为在助跑过程中迈出大步并快速奔跑可以提高速度和力量,让人们跑得越来越快,如果速度快,力量就会很大,你就可以跳得很远。此外助跑距离也很重要,因为距离越长,速度和力量就越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丰富了速度和力量对跳远的影响论证,又补充了助跑距离的影响,使论证更加全面和深入,可见启发性追问能延伸幼儿思路,引导其挖掘新论据,使论证更加严密,是提高幼儿说理能力的重要策略。

四、结论

培养幼儿的说理能力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要重视说理教学,加强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说理,在说理中感受数学,构建“语言支架—情境支架—思维支架”的“三支架”教学模式,能为幼儿搭建说理学习的“脚手架”,在语言示范、情境创设、思维引导等多方面为幼儿的说理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说理语境,激发幼儿说理的兴趣,用语言示范说理,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述观点,用悬念设置、问题追问等策略,启发幼儿深入思考,提高论证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相信幼儿的说理能力必将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不断提高,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姜芸芸.幼儿视角下关于幼小衔接班本课程的进阶探索——以大班课程“我和时间有个约定”为例[J].新课程教学,2023(23):25-27.

[2]林泽敏.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及问题的解决[J].新一代(理论版),2022(18):171-172.

[3]陈雨昕.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10):82-84.

[4]吴海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幼小衔接策略[J].问答与导学,2022(22):44-47.

[5]陈岩岩.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教育在生活中的自然渗透[J].山西教育(幼教),2023(9):56-57.

[6]叶友灵.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思维训练[J].家长,2022(2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