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24-12-16 00:00周兴华
考试周刊 2024年42期

作者简介:周兴华(1971~),男,汉族,重庆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考核注重知识融合、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对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知识讲解为主、以解题思路为辅,教师负责解析材料,学生死记硬背材料,不需要有过多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已经不适应新高考的教育需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学生解题思路指导和提炼信息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解题思维,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开放、创新思维实现地理知识具体化、应用化的目标,助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2-0160-04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地理试题也逐渐出现一些变化,试题中呈现素材多以特定区域为背景,侧重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突出对要素关系和时空综合思维的考查。试题变化反映出地理高考对学生地理思维培养新要求,需要学生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将地理事物和事YcZl3hxbT9xwV0SmKO2sPw==象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去分析和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高中生学习地理时不单要学习知识,还要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探究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将得到迁移,进而发展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分析问题,逐步掌握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要求。因此,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生思维培养现状

(一)教师注重知识教学,忽视知识融合培养

注重知识教学忽视知识融合培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教学注意力放在单课内容教学,强调单课知识点内容学生是否掌握,不注重本课知识点与单元知识整合,而且对其他单元知识点的融合也很少涉及,学生知识融合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1. 教师知识讲解追赶进度,没有进行知识融合

教师知识讲解追赶进度而没有进行知识融合是造成学生知识融合思维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高中地理教学压力比较大,进度比较紧张,在高一高二的地理必修、选修教学时通常需要完成高中三年的地理知识学习,为高中复习腾出足够时间,因此,教师常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否快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是否可以掌握地理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融合和思维导图构建则很少关注,高中生地理知识融合思维培养不足。

2. 教师将知识融合放在单元总结阶段,但没有作为重点

高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知识融合思维时通常借助思维导图,在每个单元教学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单元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但单元思维导图是由教师提供、学生只是根据教师思维导图提示完成单元复习工作,重点依然是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在此情况ced4KkRfLyskjmYPPZvJhw==下,既没有对应的单元知识融合试题进行训练,也没有作为重点进行指导,学生知识掌握单元地理学习要素,但没有形成知识融合、应用的思维和意识。

(二)解题过程以师为主,忽视解题思路

地理解题过程是锻炼学生地理思维的有效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形成以自身为主的解题模式,只注重学生最终的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了解题思路讲解,不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影响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1. 忽视学生思维培养

地理解题中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因为教师低估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认为学生刚刚接触地理知识内容,在综合题学习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教师更喜欢将自己的解题思维和分析过程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思维、教师方案,因此,学生的解题思维只能固化为教师方案,没有自主思维意识,导致学生遇到同一问题不同材料时没有思维的能力或者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理顺思路。

2. 注重答案分析而忽视解题思维

地理解题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限,提供的答案并不标准,有的甚至错误率较高,因此,教师在解题时更习惯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让学生将自身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注重答案分析过程而不注重解题思维培养,甚至一部分教师希望学生死记硬背答案,注重答案分析而忽视解题思维培养对高中生地理学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考虑题目实际情况,导致遇到类似问题时直接套用“标准答案”而不会变通,出现丢分、失分现象。

(三)忽视阅读思维培养,缺乏材料分析教育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材料大多以生活材料、具体材料为主,材料内容较为新鲜,但考核的知识点依然以地理知识内容为主。高考出题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地理阅读思维能力、材料信息提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忽视阅读思维培养、缺乏材料分析教育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生地理思维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1. 课堂提供材料较为常见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为学生提供教材中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有的材料则是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内容,学生不需要分析就可以提炼,但有的材料与教师考核的内容关联不大,导致学生对材料分析不感兴趣,在思维上缺乏锻炼。

2. 材料应用与教材联系过于紧密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会适当选择以高考题或者训练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新鲜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可读性强、知识综合,对学生思维锻炼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这些材料与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学生阅读材料后可以直接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不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因此,也无法起到阅读材料的分析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限。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生思维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视学生思维培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培养工作,在教学中开展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好单元内知识整合,也要做好单元知识与其他知识整合,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升。

1. 注重知识整合,推动知识融合

高中地理教师在知识整合时要从实际出发,既做好单元内的知识整合,也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汇总,提升学生地理知识串联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为了追赶进度而只注重单课知识点的思想,积极推动知识融合工作。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产业区位因素》学习时,知识整合可以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区位因素、因素变化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找到工业区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情况,在对比中加深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单元知识内容整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入已有的学习知识,如将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地貌、植被、地质灾害等内容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区域因素相整合,让学生在思维逻辑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如不同农业的植被、土壤有什么差异,地貌有什么特征和不同之处,防灾减灾的重点有什么区别?通过一系列要素分析促进学生整合知识点,促进学生综合思维提升。

2. 重视思维导图,加强思维训练

思维导图设计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思维有效方式,地理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后,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自身知识体系完善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自我设计和调整。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进行合理调整,既可以对思维导图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使其符合自身学习逻辑,也可以对知识导图内容进行拓展,实现单元知识内外的有效连接。学生自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同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导图的集体讨论、学习和制作,确保学生思维导图设计过程中知识点体系尽可能完善;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设计,每个思维导图知识点都可以附上1~2道经典例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点和常见的地理知识点考查方式、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导图设计能力和应用思维。需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知识点附上经典例题是一种创新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知识点进行例题设计,既可以选择已经学习过的例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制例题,还可以从学生错题中整理,夯实学生地理知识基础。

(二)加强过程指导,学会梳理解题思路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地理知识的推理,注重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训练,而不是简单提供答案。

1. 注重思维培养,学会举一反三

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地理解题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考查的方式和逻辑,通过类似题型设计快速寻找解题方案。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实体商店何去何从》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提供了“中关村电子城兴盛、衰落、转型之路”三部分材料,问题包括分析兴盛阶段的趣味因素、分析中关村电子城衰落主要原因,针对转型之路提出发展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的区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包括电子城兴盛阶段的主要区位因素,衰落阶段中区位因素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电子城衰落造成了什么影响,转型过程中的电子城区位因素有哪些新变化。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没有老师提供“标准答案”的限制,自然会融入更多的思考。此外,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跨学科的特征,也存在表达缺乏地理语言的情况,教师对以上问题都要合理干预,帮助学生精炼语言。此外,教师在学生讨论环节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小组完成讨论并形成结果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为学生提供与电子城类似的材料,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兴盛、衰落和转型,要求学生进行区位因素讨论,对照电子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分析逻辑是相同的,哪些区位因素有变化,在对比过程中使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学会用区位因素解决类似问题。

2. 注重问题预设,实现深化学习

问题预设、实现深化学习是锻炼学生地理思维有效方式,教师应改变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分析答案、背诵答案的逻辑,转为引导学生根据材料预设问题,深化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实现地理思维有效训练。问题预设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推导,如“稻田养鱼”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稻田养鱼”中的地理因素,然后进行问题预设,预设一,“稻田养鱼”反映了什么气候特征?预设二:从农业区位因素角度出发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如果从“稻田养鱼”兴盛、衰落、转型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如何组织答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每一个问题预设都是对学生地理知识思维的考验、每一个预设都是深度思考、深化学习的过程,对提升学生地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问题预设过程中还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避免出现表层化现象,如一些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材料预设的问题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多逻辑推理即可得出答案,甚至直接套用理论知识即可,这种问题设计质量偏低,不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预设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增加问题难度,锻炼学生解题思维。

(三)分析地理材料,梳理关键信息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地理材料应符合高考方向和特征,积极为学生提供新鲜材料,同时,在材料的解读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关键信息,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1. 提供新鲜材料,找准关键信息

高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新鲜材料,帮助学生学会关键信息的提取,从而快速判断题目考查的重点、内容。新鲜材料可以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供的新材料更加贴近社会热点话题、符合学生阅读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有能力进行新材料的设计和选取工作,并设计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训练题。以“一带一路”为例,“一带一路”是近些年的社会热点,也是高考常用的材料之一,教师可以从“一带一路”角度出发进行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如教师可以“中巴经济走廊”为案例进行材料设计,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即“将交通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交通区位因素,最终实现从材料到考查点到教材的设计目标。

2. 加强材料设计,增加解读难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材料设计方案,弱化材料与教学课堂内容的紧密联系,以材料进行问题设计,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综合能力,增加材料解读难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材料除了要与当堂课程内容相关联外,还需要与单元整体、其他课程内容进行联系,提高材料分析、信息提取的难度,让学生在思考中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加强地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可以用于综合训练,即对一段时间内学生知识的整体训练,让学生在初读材料时无法第一时间与课程内容相联系,而是需要进行材料分析、结合提问问题寻找教材知识点,逐步在解读过程中完成材料分解,从而提升解读难度,锻炼学生思维。

三、结论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关系学生地理解题能力提升、学生地理知识应用,教师需要立足新高考要求,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调整自身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成为学习主人,学会自主思考、自主训练,促进学生思维从被动记忆向主动思维、深化思维转变。

参考文献:

[1]侯瑜,户清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及反思[J].地理教学,2024(5):24-28.

[2]杨卫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与实践能力为目标[J].甘肃教育研究,2024(2):100-102.

[3]王思佳.指向思维进阶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产业”复习课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4):59-62.

[4]户清丽,刘安多.基于课程制作的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构建与实施——以“守护蔚蓝”海洋地理教学主题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6):126-134.

[5]吴锋,卢卫忠.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以“河流阶地”微专题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5):31-33.

[6]田园,戴文远,颜怡钧.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大田县矿业发展与‘五园’模式”为例[J].地理教学,2023(7):51-55.

[7]江静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的探析——以“海—气相互作用”为例[J].地理教学,2022(19):24-27,33.

[8]陈斓,陈诗吉,姚培泰.指向综合思维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情境化设计——以“土壤养分”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