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具有适应教材数字化转型趋势、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体育评价科学性与公正性的时代价值。但现实而言,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仍面临技术应用受限、共享机制尚未建成、标准缺失、数字化建设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的困境。为此,提出畅通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技术支持渠道、打造多方协同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机制、搭建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标准框架、提升数字化建设队伍专业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时代价值;现实困境;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3.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4-831X(2024)04-0075-07
随着我国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以及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体育数字化建设逐渐成为大学师生的迫切需求。本质上来说,大学体育数字化建设是指大学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入先进教学技术、开发数字化教材等方式,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全面升级与改造,从而实现体育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其中,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是大学体育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字化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缺位[1]19-25、教学资源与内容匮乏、教师数字化素养不足[2]73-77等客观原因,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面临重重阻碍,特别是数字环境中教材内容与形态的变化问题、教材视角下的技术适用性问题,以及数字教材的新管理模式、新传播模式、新应用场景问题等都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立足数字时代,以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时代价值为方向指引,识别大学体育数字教材的现实困境,探寻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的突破对策。
一、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适应教材数字化转型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3]。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愈发提高。高等教育教材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其质量与形式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教材数字化转型,并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支持,为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与发展动力。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提升教材新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数字教材为引领,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规范性强、集成度高、适用性好的示范性新形态教材”[4]。这一方案充分凸显出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对于塑造新型教材形态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技术能够辅助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助力高校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大学体育教材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教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与时俱进,遵循《“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指引,通过数字化转型确保自身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现实需求。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可更好地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北京大学已于2024年新学期率先开设数字体育课程,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练习爬山、滑雪、划船等受到外界环境条件限制的运动。北京大学教授、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表示:“数字化将赋能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并催生出新的运动和赛事形式。”[5]总体而言,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契合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是适应教材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教材数字化建设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6]41-47。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在推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7]35-43。一是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可丰富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数字化教材能够集成音视频、图画、游戏等多种媒体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8]3-11。例如,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能够通过3D动画展示人体解剖结构和运动机制,借助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虚拟平台和VR眼镜模拟运动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9]61-67。同时,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通常具备在线问答、讨论区等功能,可为师生互动提供便捷渠道。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交流心得,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二是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路径。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能够通过多媒体和其他互动等手段使体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也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教学内容和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承载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的数字化平台可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反馈,为初学者提供基础训练,向高级用户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利用数字化平台中丰富的数字化教材资源,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有助于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能够整合多个学科的资源,如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科学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综合能力。
(三)提升体育评价科学性与公正性
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往往伴随着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10]。以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为基础支撑,大学体育教学评价手段将更加全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测试和课堂观察,开拓出线上测试、学习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手段。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具体来说,首先,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评价的标准化和量化。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通常包含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测试模块,这些模块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客观性,确保所有学生接受相同的评价标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同时,在数字化环境中,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和测试可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学生的表现可以被量化为具体的数据。这种评价方式依赖于客观的数据分析,而非主观感觉和判断,相对更为科学。其次,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评价的即时反馈。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直接观察和主观判断,而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依托数字化平台,可通过内置的互动系统实时记录学生的运动表现和进度,如动作的正确与否、速度和力量的输出等,并提供即时反馈。这能够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偏见,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再次,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持续评价。传统大学体育教学通常仅设置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试作为评价方式,而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可在应用过程中设置更为密集的自动测试和自我评估,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持续受到评价,更全面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最后,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评价的动态更新。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的内容可根据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实际需求进行动态更新,确保评价内容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目标。在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更新的同时,教学评价作为教材应用成果检验的辅助工具也会同步发展。
二、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技术应用受限
在推进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支持受限成为主要的现实困境之一。技术基础与网络环境欠佳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中技术应用的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起步较晚,技术成熟度偏低。这使得国内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难以依托先进的技术基础,实现更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以及教学平台开发。国内也缺少功能丰富、操作便捷的数字化教学平台,难以良好地支持体育教材的数字化展示和互动教学。尽管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校园内部,尤其是体育教学场所,网络覆盖和速度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这限制了数字化教材的实时交互性和远程教学的可能性。部分高校仍缺乏高性能的计算机、稳定的网络设备以及专业化的体育教学辅助工具,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11]27-33,体育设备也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12]27-35,但其对硬件要求较高,许多高校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二)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机制尚未建成
共享机制尚未建成是制约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高效利用和普及的关键因素。这一困境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资源分散、版权问题以及激励措施缺失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资源分散导致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当前,各高校在体育数字化教材建设方面多为独立进行,缺乏统一的平台或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和课程体系,致使数字化教材内容各异,难以直接移植到其他学校使用。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不仅限制了优质资源的广泛传播,还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增加了教育成本。
其次,版权问题导致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相关权益界定不明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3]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创作者的权益与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成为一大难题。例如,教师和内容创作者期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应有的回报,高校和学生则希望能够无障碍地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这种矛盾使得许多高质量的体育数字化教材被束之高阁,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最后,激励措施缺失使得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是阻碍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机制建设的内在原因。在学术界,教师的晋升和评价往往依靠科研成果以及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而体育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共享通常被视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而非科研成果,这意味着它在职称评定、晋升和绩效考核中可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如果体育数字化教材的贡献不能转化为职业发展的资本,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缺乏动力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创建和分享这些资源。此外,社会认可是驱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传统的出版物和研究成果往往更容易获得同行的认可。相比之下,体育数字化教材的共享可能被视为次要成就,这会降低教师的成就感和参与动力。教师可能更倾向于追求那些能够带来更多社会认可和职业荣誉的活动。
(三)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标准缺失
在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中,标准缺失是一个核心问题,对体育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有着深刻影响。
其一,标准缺失会直接导致市面上的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同的出版商或开发者在内容组织、呈现方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有的体育数字化教材可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扫描或PPT转化层面,缺乏深度互动和个性化学习体验;而有的则过度追求技术效果,忽略了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标准缺失使得师生在选择体育数字化教材时难以判别其优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二,标准缺失使得不同开发商制作的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之间存在兼容性难题。各开发商在开发数字化教材时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编程语言和数据处理方式,导致体育数字化教材中的视频、动画、互动练习等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教材本身与外部教学平台、学习管理系统对接出现兼容性问题。不同技术之间的不兼容不仅会引发数据交换障碍、功能冲突甚至系统崩溃,影响体育数字化教材的稳定运行,还会增加教师使用教材的难度,限制学生获取资源的便捷性,从而影响体育数字化教学的整体效率。
其三,标准缺失导致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安全性难以保障。体育数字化教材涉及大量敏感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如学生个人信息、学习记录等。若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漏洞管理等,这些数据将面临较高的泄露和滥用风险。同时,缺乏统一标准也会使不同的体育数字化教材之间的维护和升级变得复杂和困难。当发现安全漏洞或需要进行功能更新时,开发商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体育数字化教材进行定制化处理。这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引入新的安全问题。
其四,标准缺失导致教师技能与培训滞后。体育数字化教材的有效应用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配合。现阶段,体育数字化教材种类繁多且技术复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多种不同的技术平台和操作方式,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然而,由于标准缺失,无法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教师难以通过培训获得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这使得许多教师在使用数字化教材时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
(四)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队伍专业水平不高
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面临数字化建设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的困境。这可能导致教学手段陈旧,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需求,也可能加剧教育公平性问题,使部分学生在获取和利用优质数字化资源方面处于劣势。
一方面,专业人才缺失。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中专业人才的不足,阻碍了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技术应用。缺乏专业人才意味着在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难以有效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从而影响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专业人才能够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为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并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数字化教学效果进行精准评估。人才缺失导致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评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进而影响对教学效果的准确判断和改进。此外,体育教材数字化平台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专业人才的缺失会导致这些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从而影响数字化平台的正常运行和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开发数字化教材的能力和素养不高。数字化时代知识增长的范式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成长[14]91-100,但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年龄、教育背景或职业习惯等因素,对新技术、新工具认识不足,缺乏主动获取、利用和分享信息的意识。他们可能更关注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和科研中的潜力。即便认识到新技术、新工具的价值,但受客观条件和个人因素影响,熟练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实教学的教师仅占少数。他们可能缺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的能力。例如,不熟悉数字平台操作、不会制作或编辑数字化内容等,都会使教师难以有效利用体育数字化教材进行教学。此外,体育教师往往还缺乏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在线课程等,这限制了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三、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突破对策
(一)畅通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技术支持渠道
针对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技术应用受限的现实困境,可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软件开发与创新能力、拓宽资金来源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高校应明确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预算重点以确保资金充足,并设立专门的维护基金定期检查和维护现有技术设施,防止技术老化,并跟踪最新的技术动态适时升级硬件与软件,保持体育数字化教材的先进性。同时,高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场所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确保网络覆盖全面且稳定,特别是对于大型体育场馆和室外运动场地,要实现高速无线网络覆盖,满足体育数字化教材中大量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资源的传输需求。另外,高校应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硬件设施,满足体育数字化教材制作、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对体育场馆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为体育数字化教材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
其次,提升软件开发与创新能力。高校可与体育教师、信息技术专家、软件工程师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研发适合体育教学的数字化教材,与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技术优势和经验加速数字化教材的开发进程。在此基础上,高校可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转让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体育教学应用,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与体育教学的契合度。
最后,拓宽资金来源。高校应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如设立专项基金、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争取社会捐赠、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为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高校可通过销售或授权已经开发的体育数字化教材给出版社、在线教育平台或海外机构来获取版权收益;与体育用品制造商、科技公司或其他相关企业合作,允许它们在教材或相关设施上冠名,以换取资金支持。
(二)打造多方协同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机制
构建高效、普及的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出版商及教材平台开发者等多方协同努力,从建立统一平台、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和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三方面综合施策。
首先,建立统一平台,强化资源整合。高校应推动建立全国性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平台,作为资源整合的核心载体。该平台应具备高度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整合来自不同高校、出版社乃至个人创作者的优质体育数字化教材资源,通过统一的标准和接口,实现资源的无缝对接和快速检索,降低用户获取资源的门槛。同时,平台应设立专业的维护团队,负责资源的审核、分类、更新及用户反馈处理,确保体育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其次,完善版权保护机制,促进合法共享。出版商可通过数字水印、加密技术等手段,保护体育数字化教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平台可明确版权授权流程,与版权方合作,采用开放许可、付费下载或按使用量计费等授权模式,既保障创作者的利益,又促进资源的广泛传播和使用。此外,高校可加强版权教育和宣传,增强师生的版权意识,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最后,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激发参与热情。激励机制是推动共享机制建设的重要动力。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平台建设的高校和出版商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鼓励其贡献更多优质资源。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共享平台可设立“优秀教材奖”“最佳贡献奖”等评选活动,对贡献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和荣誉感。同时,探索建立用户积分体系,用户通过上传、分享、评价等行为累积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平台内的付费资源或享受其他增值服务,以此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和贡献意愿。
(三)搭建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标准框架
高质量的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标准有利于提升体育教育质量、促进教学创新和保障教育公平。全国高校应建立高校联盟,以确立核心标准要素、推动标准制定与认证、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为着力点,搭建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标准框架。
首先,确立核心标准要素,奠定坚实基础。高校联盟应明确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的核心标准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内容质量、技术兼容性、安全性等。内容质量方面,应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和文化多样性,制定详细的内容组织、呈现方式及教育目标达成的标准,确保教材符合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技术兼容性方面,需推动采用开放、可扩展的标准,如HTML5、EPUB3等,以确保教材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的兼容性,并考虑无障碍设计原则,确保数字化教材对特殊需求学生的友好性;安全性方面,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及漏洞管理标准,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其次,组建标准化委员会,推动标准落地实施。为确保标准的全面性与代表性,高校联盟应汇聚国内外体育教育领域的精英力量,包括体育教育专家、技术先锋、行业领袖、一线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组建标准化委员会。该委员会将承担起制定、修订及认证标准的重任,通过集思广益,确保每一项标准都能精准对接体育教育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及教育机构作为试验田,对标准进行实地验证,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同时,建立权威的认证体系,对符合标准的教材颁发认证证书或标识,为师生提供清晰、可靠的选择指南,推动优质体育数字化教材的普及与应用。
最后,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为确保标准的严肃性与权威性,高校联盟需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实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对体育教材数字化开发、出版、使用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监督。这一机制将有效遏制任何偏离标准的行为,确保各参与方严格遵循既定规则,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违反标准的情况,将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整改乃至撤销认证等,以彰显标准的不可动摇性,为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
(四)提升数字化建设队伍专业水平
全方位提升数字化建设队伍专业水平可为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共同推动体育教学迈向智能化。为此,有必要以提升数字化建设队伍专业水平为目标,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并制定专项培训方案。
一方面,汇聚多元智慧,组建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跨学科师资团队。大学应组建一支涵盖体育学、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师资团队,确保团队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教育理念上具备全面性和互补性。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调配及跨学科合作等方式,吸引并留住这些优秀人才。同时,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将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由不同背景的教师共同承担,鼓励跨学科合作与知识共享,以实践促进团队融合与能力提升。另外,可对在跨学科合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如职称晋升、奖金激励等,并将跨学科合作成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以激发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上述措施,可逐步构建起一支高效、专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跨学科师资团队,从而提升数字化建设队伍的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制定专项培训方案,提升教师开发数字化教材的能力和素养。首先,定制培训内容,精准对接需求。培训内容应注重培养教师在线学习平台的熟练操作能力,强化信息检索、评估与应用的技能,并引导教师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运动技能的数据化分析,以实现精准学习与进步。同时,鼓励教师深入探索VR、AR等前沿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自主开发或整合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手段。其次,构建评估反馈机制,确保培训成效。培训结束后,通过在线作业、实操测试等方式,评估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积极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针对培训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以改进培训方案,提升培训效果,确保培训成果的最大化。最后,巩固培训成果,深化信息化素养实践。培训结束后,高校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创建体育教师数字技术学习社群,为教师提供一个持续交流、分享与成长的空间。在社群中,设置专业的管理员或导师团队,负责解答疑问、引导讨论,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通过定期举办线上研讨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从而将提升教师开发数字化教材的能力和素养这一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进一步提升大学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队伍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蔡金花.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政府规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9).
[2]仇森,潘信林,罗妍.新时代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现实障碍与推进逻辑[J].中国教育学刊,2021(7).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7-1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3-11-20)[2024-07-1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2/content_6919662.htm.
[5]拥抱数字化时代:北京大学数字体育战略布局[EB/OL].(2024-04-15)[2024-07-16].https://www.edu.cn/xxh/xy/xytp/202404/t20240415_2598680.shtml.
[6]崔亚萌,汪基德.数字教材何以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3(8).
[7]李晓鹏,汪如锋,郝家春,等.学校体育数字教材建设的开发现状、理论参考与构建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2).
[8]吴永和,颜欢,陈宇晴.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的新型教材建设及其标准研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5).
[9]刘炜,彭俊,周柏玉.人工智能融入体育教育的价值辨析、现实审视与进路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6).
[10]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优化“运动画像”系统,促进体育素养提升,推动多元评价改革[EB/OL].(2024-02-02)[2024-07-16].https://news.sjtu.edu.cn/jdyw/202402 02/193539.html.
[11]周江林.“双一流”高校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偏差与路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3).
[12]郭江浩,胡惕.迈向“元宇宙体育教学”:概念特征、功能透视与场景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3(3).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4-07-16].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14]田小红,季益龙,周跃良.教师能力结构再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
The Era Value, Realistic Predicaments, and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LIU Wei1, DENG Su2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2. Affiliated Meixihu Middle Schoo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has the value of adapting to the tre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extbooks,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enhancing the scientific and fai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wever, in reality,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still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limite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incomplete sharing mechanisms, lack of standards, and low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team. Therefor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facilitate the technical support channels for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create a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sharing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digital textbooks, establish a standard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faculties.
Keywords:digit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era value; realistic predicaments; digital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