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互融、共生、智创:工作室团队建设创新逻辑与实践

2024-12-14 00:00:00周云
体育教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专业发展

摘"要:周云名师工作室以“整合、互融、共生、智创”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高效的教育团队,通过整合多元资源、优化团队结构、强化协作共享机制等策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工作室坚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并以网络平台作为交流载体,培养出一支融合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高效研修团队和骨干教师群体,对省、市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54-04

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团队建设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周云名师工作室以“整合多元资源,互融技术与教育,共生团队智慧,智创教育未来”的创新逻辑为核心,其方法与实践对于理解高效教育团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周云名师工作室认为团队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实践中,工作室通过不断优化团队结构,强化协作共享机制,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团队成员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工作室坚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并以网络平台作为交流载体,从而培养出一个融合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高效研修团队和骨干教师群体,对省、市教育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以需求为导向,促进教师团队结构整合

(一)整合团队教师发展组织结构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双重背景下,传统的同区域教师发展模式已不足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专业成长需求。周云名师工作室顺应时代潮流,采取跨地域资源整合策略,强调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动态、互惠的教师发展生态系统。自2012年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功组建一个包含1名大学教授及6位省特级教师的多元化导师团队,不仅提升指导团队的专业水平,还增强其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来自江苏、江西、重庆、新疆、西藏等地的100余名优秀教师加入工作室,形成地域广泛、专业互补的师资队伍。

在共同发展愿景的引领下,工作室注重研修内容与教师个体需求的精准匹配,以确保团队内部的有效互动和研修活动的实际成效。依据成人学习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工作室建立多样化发展坊,聚焦于不同的教育实践领域,旨在促进教师间的深入交流与协作,同时激发教师的内生发展动力。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工作室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即遵循优秀教师成长规律,坚持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与当代教育领域所强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等概念相契合。工作室以教育科研为驱动力量,以课堂教学为实践场域,以网络平台为交流媒介,这三个支柱相互支撑,共同促进一支高效、专业的研修团队和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

(二)整合团队教师发展空间结构

周云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发展空间结构的整合上采取“打破传统的区域限制,实现教师发展空间跨越式拓展”的策略,旨在强调通过构建开放、互联的教师发展网络,促进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知识的共享。

团队成员的遴选不再受地域限制,而是基于专业能力和成长潜力,使得教师发展物理空间从区域层面扩展至省级乃至国家层面,将原本静态的教师发展空间转变为动态联动的网络,其特点是骨干教师引领、成员发展目标相互关联、成员规模适度、成员结构互惠以及边际成本优化。借助智能研修平台,工作室成员能够随时开展网络研修,这一做法极大地降低了教师之间的联系成本与协调成本,提高了教师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支持。

在拓展教师发展外部空间方面,工作室采取三重纽带策略:一是以江苏省内骨干教师为核心,通过精准教育扶智等措施,构建以“交流互助”为纽带的教师发展空间,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二与江苏省内各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等教育科研单位合作,形成以“职前职后教师贯通培养”为纽带的发展空间,注重教师职业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三是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共建工作,形成以“实习生基地校”为纽带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利用(图1)。

(三)整合团队发展资源供给结构

通过前期的访谈、交流,摸清团队教师发展需求、资源需求及学校对师资的需求等,梳理工作室支持教师发展的存量资源,整合团队教师发展结构。在此基础之上,聚焦教师发展项目与教师发展需求匹配度,以同侪互助方式,挖掘在专项领域拥有优秀实践经验的教师,召集部分团队教师,组织建立基于专项主题实践的工作坊,以骨干教师团队为枢纽对接各工作坊,盘活团队教师发展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匹配。

周云工作室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坚持教育者从先,全力培养体育名师,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团队教师共同进步,培养造就周云工作室一支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优秀教师队伍,由骨干教师领衔成立不同类型工作坊。

二、以问题为驱动,促进团队教师深度互融

(一)团队教师发展理念互融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理念互融是推动教师群体深度互融的关键。周云工作室通过实践研究,提炼出“能、会、懂、爱”的教学主张,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多元能力发展。同时,工作室确立了“智动合一、与时偕行”的教师发展理念,以教学智慧的生成为导向,旨在通过智慧指导教育行动推动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进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工作室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教师研修设计思路,不仅解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沟通、理念、教学与评价转变的难题,而且通过形成理念共识,实现了教师发展理念的互融。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在各级别教育教学比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12人次全国一等奖项,35人次获省级一等奖项,88人次获市级一等奖项,一人入选教育部大型公益活动《我是体育教师》前10名。成员中有8位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22人获区级以上骨干称号。《体育与数学》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这正是理念互融、专业发展路径探索的生动体现,不仅提升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地位,也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二)团队教师教育情感互融

在教育团队建设中,情感互融作为一种促进教师间深度合作与共同成长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情感共同体”理论,通过建立情感纽带,可以显著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和效能。周云名师工作室在面对成员间因地域分布广泛和专业能力差异引起的沟通挑战时,实施了区域互融策略,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跨越地域和职称界限的教师共同体,旨在将具有共同发展目标和专业兴趣的教师集结起来,打造一个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一是情感纽带策略性构建,工作室通过精心设计的团队活动和专业交流,策略性地构建情感纽带,以增强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团队凝聚力。二是教师共同体多元化构建,工作室注重跨地域、跨职称的教师共同体构建,不仅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还为教师提供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机会。三是工作坊的实践导向,工作坊的设立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中的合作与探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然而,情感互融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处理情感冲突,如何保持团队成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等。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周云名师工作室也在进一步探索情感互融实践路径,并在实践中调整和优化策略。

(三)团队教师多元成果互融

在当前教育生态系统中,成果互融被视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此,周云名师工作室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成果挖掘与推广机制,旨在实现团队教师多元成果的深度融合与广泛传播。

首先,工作室依托成果推广机制与文本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成果挖掘机制,不仅注重对优秀教师研究成果的识别与整理,还强调对其内在教育理念的提炼与升华。在此基础上,工作室能够系统地扶持团队内优秀教师开展深入研究,确保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其次,工作室致力于成果的传承与推广,帮助优秀教师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共享的教育资源,不仅涉及知识的传递,更关乎教育智慧的共享。通过组织系列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等活动,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成果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应用。

此外,工作室积极拓展成果的应用范围,通过对西藏、新疆、江西、贵州等地的对口支持,进一步提升成果的普适性,不仅有助于缩小区域教育差距,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验证和优化研究成果,使其更具广泛适用性。

同时,工作室充分利用更高平台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融合。通过参与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项目,工作室将优秀成果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以价值为核心,促进教师组织合力共生

(一)培养团队骨干教师

大雁在飞行时,“头雁”的作用很重要。骨干教师通常被视为教师团队中的“领头雁”,骨干教师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体专业成长,更是提升团队整体效能的重要途径,其在团队发展和教育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周云名师工作室在优秀成员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是专业发展定位,通过深入分析骨干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发展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专业发展计划,确保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实践导向培养,强调在实践中培养骨干教师的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承担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等活动,提升其教育实践智慧。三是反思性成长,鼓励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回顾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促进专业成长。此外,在培养过程中,工作室以“领头雁”为中心,召集具有共同实践问题与发展需求的教师,组建工作坊,以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专业对话、提升职业幸福感。

总的来说,培养团队骨干教师是实现教师组织合力共生的重要手段,周云名师工作室通过专业发展定位、实践导向培养、反思性成长以及工作坊建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组织内部的合力共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创建多种类型工作坊

由“领头雁”领衔的工作坊种类包括教学类工作坊、科研类工作坊及教育管理类工作坊等。如,工作室骨干教师王敏老师创建王敏名师工作坊,以江苏省规划课题为抓手,课题研究应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课题,以此模式将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周宏名师工作坊以比赛为契机,以赛代练,使团队教师在教学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张小伟名师工作室则重德育,将科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管理之路。曾娴名师工作坊,在运动训练上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通过“领头雁”的辐射示范、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工作坊成员共享共鉴,唤醒了自身的专业意识、教育意识、生命意识,产生了融合聚变的整体效应,促进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主体性成长与持续性发展。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教育团队的建设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推动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情感和反思能力等多个维度。周云名师工作室通过定期开展教育分享、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一是教育分享与教学研讨,工作室定期组织教育分享和教学研讨活动,旨在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推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二是学术沙龙,工作室以学术沙龙为抓手,为教师提供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以期拓宽教师教育视野,促进教师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理解。三是团队建设活动,工作室通过常态化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以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加深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通过这些举措,周云名师工作室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以共同教育愿景为核心的教育团队,成员们能够在频繁的教育教学对话和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四、以科技为支撑,智创教师成长平台

(一)开发协同学习数字化平台

周云名师工作室擅长数字化探究,开发协同学习数字化平台,形成一个高效互动的学习环境。分析明确团队教师需求,设计平台架构和用户界面,实现用户管理、内容管理和协同互动等核心功能。采用Python、Django等技术构建后端,Vue.js等构建前端,并确保数据安全和一致性。通过测试与部署,上线后收集用户反馈进行迭代优化,以维护平台的活跃度和稳定性,支持学习者协作学习,提升学习体验。

关注教师的特色发展,注重开发教师潜能。在交流研讨中,畅言所获、所思、所悟。让工作室成员思想的火花在“云端”碰撞,智动的种子在“线上”开花,研修成长的脚步不仅不能停歇,而且要迈得更快、更坚实。

(二)创建教师发展数字化平台

周云名师工作室致力于创建教师发展数字化平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该平台通过精准分析教师发展需求,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和协同工作空间。平台支持教师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以及职业发展跟踪,从而构建起全面、系统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实现教师成长数据的可视化,助力教师及时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平台还引入了评估和反馈机制,确保培训效果的可衡量性。总之,教师发展数字化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持续成长的新途径,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开放教学课例数字化平台

周云名师工作室开发的开放教学课例数字化平台,集教学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教学研究于一体,旨在构建一个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在线生态系统。开放教学课例数字化平台的设计理念源于教育资源共享理论和在线学习社区的概念。用户可通过平台访问丰富的教学课例,包括教案、课件、视频和互动教学资源等,这些资源经过精心筛选和分类,便于教师快速获取所需内容。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帮助教师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灵感。

此外,周云名师工作室还承担了一些大型体育教学研讨活动的网络直播工作,将江苏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传播至全国。教学研讨活动直播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地域共享,使全省乃至全国的体育教师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观看教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五、结语

周云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建设实践,通过整合多元资源、推动深度互融、强化价值引领和科技支撑,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周云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深化团队建设,扩展成果应用,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专业发展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 19:24:57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名师工作室与教研组效能差异研究
优秀教师成长的“三力”修炼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1:33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18:26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57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