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4-12-14 00:00:00柯丽丽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3例,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n=41),观察组采取基于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n=4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局部疼痛发生率(2.38%)较对照组局部疼痛发生率(14.6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其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脊柱结核;快速康复外科;医护一体化;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3--04

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结核,是由椎体受累塌陷、骨质破坏、肉芽组织形成,导致脊柱受到压迫引起椎体病变,最终形成脊柱结核[1]。因其病程迁延不愈,导致脊柱椎体破坏程度加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危害和精神损伤。目前,手术是针对脊柱结核采取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经过手术进行病灶清除可显著恢复患者受损的脊柱功能。但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且存在一定危险性,术后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为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在围术期配合有效的干预措施是临床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环节。快速康复外科(ERAS)作为一种有效外科治疗理念,采用经循证医学证明的多种护理措施对手术应激反应进行控制,优化围术期干预,可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而医护一体化护理是指医生、护士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使临床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患者预后奠定良好基础[4]。胡素光等 [5]研究表明,医护一体化是ERAS理念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方式,能够加强医护患三方联动性,充分调动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康复护理有效性。本研究分析基于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3例,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40~53岁,平均年龄45.26±3.68岁;疾病部位胸椎13例,腰椎18例,骶椎10例;病程2~5年,平均病程3.42±1.02年。观察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42~54岁,平均年龄45.87±3.72岁;疾病部位胸椎14例,腰椎20例,骶椎8例;病程2~6年,平均病程3.54±1.07年。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

(1)纳入标准:符合《骨科学》[6]中脊柱结核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符合脊柱结核手术指征;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障碍。

(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先天性残疾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术前8h要求患者禁食,4h禁水;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给予患者切口护理,并根据医生建议提供药物及营养支持,给予正常的功能锻炼、疼痛管理及出院指导。

1.2.2 观察组 采取基于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

(1)建立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麻醉师、护士长、责任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组成的一体化管理小组,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病情治疗及疾病管理,科室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分配小组成员具体工作内容,所有成员统一接受疾病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共同制定具体干预方案。

(2)术前护理:入院后对患者心理及健康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由主治医师对患者及其家属集中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责任护士通过制作治疗流程图和视频的方式对护理方法进行说明,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并结合营养师及康复师给出的专业意见,给予患者术前营养支持;主动照顾患者,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为患者解决内心疑问,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以及医学进展的方式帮助患者提高面对疾病的信心。

(3)术中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和监测生命体征,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患者手术过程舒适安全,对患者体位及时进行调整,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前检查手术中需要的药品及器械设备并进行消毒,认真执行医嘱,保证患者输血通道通畅,实时观察患者术中的出血情况,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并适当加热输液,以防止药物冰凉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

(4)术后护理:术后每间隔2h指导患者进行翻身,采取抗炎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或其他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不可擅自调整服药剂量;当患者首次排气后指导患者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告知并监督患者戒烟戒酒戒浓茶,减少牛奶、肉类、蛋类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清醒后即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手、足部活动,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进行髋、膝关节的屈伸和抬腿练习,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同时给予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定期按摩患者下肢及关节部位,防止关节粘连、强直,改善患者局部供血。

(5)出院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需继续接受抗结核治疗,严格遵医嘱和说明书用药,减少腰部承重,注重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摄入,培养良好作息,定期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

(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7]进行疼痛评分,VAS评分标准0~1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3)生活质量: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8]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从生理能力、生理健康、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健康变化感知8个维度判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

(4)局部疼痛发生率与活动受限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和SF-36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SF-36评分而明显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局部疼痛发生率(2.38%)较对照组局部疼痛发生率(14.6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常见且多发的骨科疾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多由结核菌经血液循环留至骨组织所致,影响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及肢体活动能力[9]。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其操作具有侵入性,对患者的机体会造成一定损伤,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因此,在进行手术的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治疗及预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采取基于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可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复。ERAS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医疗一体化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强调医生和护士相互合作共同干预,以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10]。杜秀娟等[11]的研究中证实对脊柱结核患者采取基于ERAS理念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及流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促进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可提升对疾病的及治疗过程的了解,帮助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加强体温管理可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心血管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和制定饮食计划,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帮助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加快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12]。

蒋嫣等[13]研究表明,术后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影响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延长出院时间,限制术后康复训练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表明采取基于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前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通过心理干预满足患者内心需求,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最大程度缓解疼痛感;术后指导患者提前进食,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镇痛管理及早期康复指导,不仅为后期康复训练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进而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升[14]。

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局部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表明采取基于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可降低患者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发生风险,但相较于临床数据稍高,可能受到样本量选择的影响。赵伟伟等[15]研究表明,基于ERA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属于多科合作、多方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术前健康指导、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和术后康复指导,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围术期间,通过对患者全方面科学干预,充分满足患者不同阶段需求,可改善患者术后干预依从性,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及机体功能恢复;同时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与脊柱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取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脊柱结核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 参考文献

[1] 李丽萍,郭娟娟,马英萍.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333-3334,3348.

[2] 王翠娴,叶祖明,宁华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26-1429.

[3] 任彦峰,王丽燕,宋佳璐,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22):4163-4165.

[4] 马英萍,裴菊红,李丽萍,等.短时正念情绪疗法对脊柱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9):2701-2704.

[5] 胡素光,李欢,邓芬.基于FTS下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4):658-661.

[6] 陈安民,田伟.骨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72.

[7] 刘莉梅,汪安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预防性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3):475-476.

[8] 陈洋,李卓,焦媚,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在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防痨杂志,2022,44(6):549-554.

[9] 刘铮,蔡颖.围术期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后路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0):1887-1891.

[10] 蒋璟峰,李璟,刘飞俊,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受压患者微创手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3,30(7):1104-1107.

[11] 杜秀娟,李慧.基于FTS理念的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129-132.

[12] 艾雅娟,韩旭,毕娜,等."三联"放松训练对脊柱结核术后患者疼痛、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2021,43(7):747-750.

[13] 蒋嫣,龙雅琴,王瑞兰,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22,44(6):555-558.

[14] 李蕊,张瑛,杨新明.基于MDT的快速康复护理在布病脊柱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9):123-128.

[15] 赵伟伟,杨路路,石亚然,等.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3,37(24):4531-4534.

[2024-07-1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