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共管”模式下康复管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2024-12-14 00:00:00李玉虎倪浩斌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三师共管”模式下康复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 2022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根据康复管理方法分为康复组58例与常规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恢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A-17)]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 干预前,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情绪(HAMA-14、HAMD-17)、睡眠质量(PSQI)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明显降低,而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师共管”模式下康复管理对脑卒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的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三师共管”模式;脑卒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3--04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three teacher co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troke patients Li Yuhu, Ni Haobi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zhen Hospital (Futian), Shenzhen 518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three teacher co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neurological and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16 stroke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hospital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will b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and comparable baseline data such as gender, age, and disease classification between groups, they will be divided into a rehabilitation group of 58 cases and a conventional group of 58 cases according to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Compar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FMA)], emotional [Hamilton Anxiety Scale-14 (HAMA-14),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HAMA-17)], and sleep qualit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s, daily living ability [Barthel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Health Survey Brief (SF-36)]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SS score, FMA upper limb score, FMA lower limb score, mood (HAMA-14, HAMD-17), sleep quality (PSQI) score, Barthel index, SF-36 score betwee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NIHSS scores, emotional and sleep quality scores of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before intervention, while the FMA upper limb score, FMA lower limb score, Barthel index, and SF-36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ter group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NIHSS score, emotional and sleep quality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hile the FMA upper limb score, FMA lower limb score, Barthel index, and SF-36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three teacher co management" model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and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alleviate their emotional and sleep quality scores, and enhance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Three Teachers Joint Management" model; Strok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and motor functions; Quality of life

脑卒中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严重病症,其本质在于脑动脉血流的突然中断或急剧减少,进而导致脑部局部组织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引发损伤[1]。脑卒中患者常并发肢体功能、言语、认知及心理障碍,这些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各异,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2]。现代康复医学研究表示,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初始阶段,其神经系统仍展现出可塑性,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神经突触的重建,并激发神经代偿功能的发挥[3]。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指导,并强化其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证实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而改善其预后状况[4]。“三师共管”即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共同参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这一模式不仅强调了医疗团队之间的协作,更关注患者从发病到康复的全程管理[5]。这种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康复服务。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三师共管”模式下的康复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 2022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根据康复管理方法分为康复组58例与常规组58例。常规组患者男30例,女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0.48±2.17岁;脑出血 30例,脑梗死 28例;左侧偏瘫 27例,右侧偏瘫31例。康复组患者男26例,女32例;年龄42~76岁,平均50.45±2.16岁;脑出血 32例,脑梗死26例;左侧偏瘫 25例,右侧偏瘫 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经头颅CT 或 MRI 等检查确诊,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6];年龄≥65岁且≤80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脑卒中,且入院在发病后24h内;发病3个月内脑梗死生命体征平稳在48h以上;有正常理解和语言能力。

(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如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等;生命迹象不稳定者;合并外伤性脑出血、血友病出血、肿瘤出血者;存在频繁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合并症者;存在感觉性或完全性失语;脊髓损伤、颅脑外伤、帕金森等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者;资料不完全。

1.2 康复管理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患者的卧床期间,采取正确的卧位,并辅助其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及肌肉的按摩,是增强患者肌力、促进水肿消退的有效手段,为提升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指导其进行床上的自主翻身训练,利用健侧上肢的力量来完成翻身动作,在训练过程中避免皮肤受到压迫,随着患者肌力的逐渐改善,可以采用坐卧、站立及行走的训练,注意训练的强度与频率,以确保患者不会感到过度疲劳,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反效果。

1.2.2 康复组 采用“三师共管”模式下康复管理。针对每例患者个体功能障碍的特异性及其对康复需求的个性化考量,为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治疗方案,这些方案融合电疗、运动疗法以及作业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对于伴有抑郁状态的患者,将辅以心理疏导,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对于存在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将配合言语吞咽训练治疗。

(1)第一阶段:患者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初期阶段情况稳定,具体康复措施如下。床上翻身训练:患者双手十指交叉,上肢伸展,做上举、伸向侧方的练习。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头抬起转向翻身侧,躯干翻转,至侧卧位,然后返回仰卧位,再向另一侧翻身,每日多次训练。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双上肢自然放置身体两侧,双腿屈曲,双足踏床,缓慢抬起臀部,尽可能长时间坚持后缓慢放下,此为双桥式运动。坐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和耐力训练。患者在躯干无支撑的状态下,在床边或椅子上取静坐位,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双足踏支持台或地面,分开约一脚宽,健侧上肢撑床或双手置于膝上。训练者协助或指导患者调整躯干和头至中间位,然后松开双手,此时患者可保持该位置一定时间,然后慢慢地倒向一侧。随后训练者指导或帮助患者调整身体至原位,反复进行。

(2)第二阶段:患者将转至康复科接受治疗,治疗的核心聚焦于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指导,每日1次,每次时长50分钟。采取针灸、艾灸、手法、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每日实施1次,每次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在完成前2个康复阶段后,第三阶段治疗将依据患者的具体康复进展和当前状况来个性化调整,在社区环境中或患者家中继续进行,治疗师将采取每2周一次的频率,前往社康机构或患者家中进行访视,在访视过程中,治疗师将进行康复治疗的实施以ADL的训练指导,每次访视持续30分钟。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总分为0~42分,即分数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呈反比。

(2)运动功能评分: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此量表细分为上肢和下肢2部分,上肢部分的最高评分为66分,下肢部分的最高评分为34分,评分的高低反映患者运动功能的优劣,即分数越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出色。

(3)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A-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综合测评,HAMA-14包括14项总分56分,HAMA-17包括17项总分68分,每个条目均采用1~4分的评分系统,条目的总分越高,表明患者所体验的负面情绪越为严重;PSQI包含7个条目的量表,同样采用类似的评分方式,条目的高分值意味着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

(4)日常生活能力:运用Barthel指数标准化工具,包括8个方面,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5)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数0~100分,较高的分数即生活质量更高。

1.4 数据处理

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比较

干预前,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明显降低,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明显升高,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康复组患者的情绪(HAMA-14、HAMD-17)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明显降低,康复组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康复组Barthel指数、SF-36评分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SF-36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明显升高,康复组Barthel指数、SF-36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和治疗原理的深入研究,其病死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成功抢救后的患者仍普遍面临后遗症情况,由于长期卧床和缺乏活动,会出现关节僵硬、肌肉退化等继发性健康问题,这些状况严重制约患者的运动功能,显著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这种困扰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更在心理层面造成巨大的负担[7]。“三师共管”模式推动医疗与预防的深度融合,形成预防与治疗并重的服务体系,尤其是建立“三师”间高度协同的分工合作机制,显著提升社康机构诊疗服务整体水平的质量与效率,该模式还有助于优化大医院与社康机构之间的内部资源分配,促进两者间的有机联动并搭建一座连接医患双方的稳固桥梁,有效增强患者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为连续、系统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8]。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康复组患者的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三师共管”模式下康复管理对脑卒中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有提升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三师共管”模式康复管理中,特别注重康复体位的摆放与管理,旨在确保患者处于最佳的功能位置,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可以刺激大脑产生新的神经连接,优化神经网络,提高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和功能性。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三师共管”模式能够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代谢指标,起到良好的综合干预作用[9]。此外本研究发现,康复组患者的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三师共管”模式康复管理能够缓解患者的情绪及睡眠质量,且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分析其原因,“三师共管”模式康复治疗涵盖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恢复治疗、针灸以及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针灸能够活血化瘀、温通经络,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修复,增强神经网络的形成,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促进血肿的吸收[8]。通过运用康复专业手法对患者特定穴位进行按摩,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进而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增强患者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还能发挥松解关节萎缩、粘连的积极作用,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鉴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已取得显著的肢体功能恢复成果,增加生活能力锻炼、精细化活动能力训练,同时随着患者能力的提升,逐步提高训练的强度,以确保康复训练效果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10] 。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采用“三师共管”模式下康复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的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蔡伟强,李浩正,朱玉连,等.持续短阵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7):898-903.

[2] Puy L,Parry-Jones AR,Sandset EC,et al.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Nat Rev Dis Primers,2023,9(1):14.

[3] 陈颖利,杨金平.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3):1530-1532.

[4] Liu K,Yin M,Cai Z.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stroke[J].J Zhejiang Univ Sci B,2022,23(8):625-641.

[5] 范洪力,卢淑洪,柯斌霞,等.三师共管下的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5):170-172.

[6] 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3,20(11):783-792.

[7] 张红星,刘塞兵,武涛.被动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7):407-409.

[8] 彭宇明,张铁军.基于“互联网+三师共管”的高血压慢病管理研究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21,16(3):62-65,41.

[9] 欧阳浩光,梁燕玲.基于“三师共管”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204-207.

[10] 王坤,李雅薇,王玉龙.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8):949-953.

[2024-07-22收稿]

作者单位: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