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综合疗法联合活血益气生发酊治疗斑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年8月- 2024年12月120例气血亏虚型轻中度斑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梅花针叩刺、艾灸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涂擦活血益气生发酊、局部点状针刺进行针灸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斑秃严重程度评估工具(SALT)评分、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囊密度、毛发密度、毳毛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LT评分低于对照组,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囊密度、毛发密度和毳毛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100.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血亏虚导致的斑秃患者使用针灸综合疗法联合活血益气生发酊治疗有效,患者斑秃症状改善显著,且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高。
【关键词】 针灸综合疗法;活血益气生发酊;气血亏虚型斑秃;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7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3--04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状脱发,多由精神因素引起。现代医学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抑郁或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造成机体的压力应答体系出现异常,引起自主神经紊乱,毛囊血管痉挛和缺血等,造成毛发影响吸收障碍而导致脱发[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长时间使用上述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疾Oml1OFUK0IpXWzfmicVt+A==病属于“血虚风燥”的范畴,与肝肾相关,多与饮食厚味,情志不畅或思虑损伤脾胃有关。目前,采用中医模式对该类患者治疗时,多注重补益气血,补肝肾,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本研究对气血亏虚至斑秃的患者采用针灸综合疗法联合活血益气生发酊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年8月- 2024年12月120例气血亏虚型轻中度斑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斑秃诊断标准:单侧或双侧斑秃,脱发面积≥10cm2;脱发头皮为银白色或浅灰色;病程1个月以内为急性期,1个月~1年为亚急性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6.96±12.3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08±12.6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纳入标准:符合《斑秃诊断标准》中相关症状和体征的判定标准;经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斑秃;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及精神病史;年龄18~65岁,且病程在1年以内者。
(2)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疾病者;头部手术史者;局部皮肤病变及有感染灶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在病患处给予梅花针叩刺、艾灸治疗,1周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2]。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综合疗法联合活血益气生发酊治疗,具体措施为:在病患处先给予梅花针叩刺,待患处头皮发红或出血不流血,在其上予以中药涂擦,涂擦完毕利用温和灸灸疗,促进药物导入,在此过程中间断局部点状针刺促进药物吸收。采用科室自拟活血益气生发酊,方药组成补骨脂10g,生姜9g,侧柏叶15g,白蒺藜10g,丹参10g,何首乌12g,当归15g,白鲜皮10g,川芎15g,防风10g,桃仁10g,红花10g,75%的乙醇浸泡1周。
1.2.3 临床观察 在治疗期的每4周进行影像学记录、皮肤镜检查、斑秃严重程度评估工具(SALT)问卷调查记录。
1.2.4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治疗期间禁止吸烟饮酒。在此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受试者若经过对症处理后仍不能耐受者,将退出本次研究。
1.3 观察指标
(1)总有效率:临床痊愈即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区毛发全部长出,皮肤镜下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与健发区相同,疗效指数>90%;显效即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区毛发再生率达70%以上,皮肤镜下其密度、粗细及色泽均接近健发区,皮脂分泌明显减少,90%≥疗效指数>60%;有效即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区毛发再生率达30%以上,包括毳毛及白发长出,60%≥疗效指数>30%;无效即脱发再生不足 30%或仍继续秃落,疗效指数≤30%。起效时间(单位:天)为开始治疗至疗程结束前患者脱发缓解的时间。疗效指数=(治疗前疗效积分-治疗后疗效积分)÷治疗前疗效积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观察例数。
(2)斑秃症状改善情况:包括SALT评分改善情况、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囊密度、毛发密度和毳毛率。
(3)依从性:自制问卷,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观察例数。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斑秃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LT评分改善情况、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囊密度、毛发密度和毳毛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针对气血亏虚型斑秃的西医疗法较为简单,而基于米诺地尔的各种光电疗法也在持续研究中,但其疗效尚未达成一致。我国中医源远流长,对斑秃的研究始于《黄帝内经》,但至今仍无有效的防治手段[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医治疗斑秃的新途径,以期通过对斑秃患者的治疗,促进其对周围环境的调节,促进其正常生理活动,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症状,为中医干预治疗斑秃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斑秃是一种突发性、自限性的非瘢痕性秃发,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意被毛部位,其中以圆型脱发斑最多,在特定的基因条件下,毛囊内的区域免疫应答是CD8+/NKG2D+T淋巴细胞依赖的自身免疫病,占总发病率的2%,其中一半病例发生于30岁之前[5]。
斑秃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其致病原因及致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诊断、治疗等均未达成共识,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者及临床医务人员认为斑秃不是单一原因所致,而应是多个致病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6]。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T淋巴细胞参与的一种以毛囊为靶器官的自体免疫病,与遗传、心理因素、微量元素的流失、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而斑秃的发生又与饮食失节、思虑过度、情志不遂、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诸病源候论》认为“肝血虚,则发枯,肝血虚则不能上荣于发,故其华不在发,而发脱也。”《医宗金鉴》记载:“毛发之本在于血”。《素问·上古天真论》亦云:“故带下者,乃脾之虚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可导致毛发失养而脱落。《黄帝内经》中也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故酸软疼痛而止”的论述。中医认为斑秃发病原因与肾精亏损、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补益肾精、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灵枢·经脉》记载:“手少阴心经之络脉起于心中……内其经络中,外其经脉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斑秃的发病与神经递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认为“肾藏精,主发”“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斑秃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主要与自身免疫、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7]。
目前临床上对斑秃的防治手段非常局限,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米诺地尔、直接免疫等方法进行干预,但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严重。米诺地尔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该药起效缓慢,对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部分患者因为使用了米诺地产生了不良反应而没有继续使用。米诺地尔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功效,其代谢产物通过酶促反应被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其酶活性存在差异,酶活性高的患者对米诺地尔的敏感性相对较高。除此之外,该药物接触非秃发的位置后容易出现多毛的情况。近年来,尽管针对该疾病治疗的新方案不断涌出,但仍未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在中医看来,头部是诸阳聚集之地,通过梅花针扣针的方式,可以刺激人体的阳气,让人体的阳气旺盛,气血充足,毛发就会得到滋润。《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该疗法主要针对“头发不生”的症状。
艾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是传统医学的一项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治疗和预防的常用方法。艾灸作为中医外治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等优点,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草纲目》中说:“艾叶,纯阳之物,熏之,康泰,大有好处[8]。”艾灸是现代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非药物疗法。由于艾灸具有温补的作用,所以可以精确地针对肝俞和肾俞两大穴位进行温补,从而达到滋补肝肾的效果。艾灸既可以通过对脱发区的温煦效应,促使其局部毛囊内的阴阳失衡,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可以对患者的肝脏和肾脏进行滋补,让患者的身体趋于阴阳均势,从中医的发病机制上,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已有研究证实艾灸对秃发有良好的疗效。
《外科正宗·油风》中指出,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该句话的内容主要阐述了气血虚弱是导致斑秃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中认为,肝藏血,发为血余,肾主骨,其荣在发,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不能荣养肌肤,故毛发成片脱落。此外,因情绪失调、肝气郁结、肌肤失养等因素,亦可引起脱发[9]。中药外用疗法是通过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以达到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目的。活血益气生发酊是在我国传统医学的指导下研制的一种外用生发酊。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该药物具有舒筋通络、促进毛根生长的功能;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炎症和免疫调节的效果。活血益气生发酊由补骨脂、生姜、侧柏叶、白蒺藜、丹参、何首乌、当归、白鲜皮、川芎、防风、桃仁、红花、75%的乙醇制成,《本草纲目》谓其主治“头发不生”:白蒺藜、丹参、何首乌、当归、白鲜皮、川芎、防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生姜能走能守,通血脉,生毛发。乙醇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其性善行,能渗透发层,可加强疗效[10]。内外兼治,局部与全身施治相结合,起到明显的益气养血、活血补虚生发之效。
综上所述,对气血亏虚导致的斑秃患者使用针灸综合疗法联合活血益气生发酊治疗有效,患者斑秃症状改善显著,且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高。
4 参考文献
[1] 李忠泽,李嘉玮,白春晓,等.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2024,45(10):1340-1344.
[2] 林雪维.补气养血健脾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1):142-143.
[3] 邱玲.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17(8):126-127.
[4] 陈颖,洪营东,喻仁宇,等.归脾丸联合针灸对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气血亏虚型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5):89-91.
[5] 欧镭颖,刘步平,罗卫平,等.隔盐灸联合深刺八髎穴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广ACnCG3OiYhPNrRMAMFixmayIR8q4gqCKOpQp06mio6A=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0):2340-2346.
[6] 王建涛,张虹.张虹教授基于“肾损肝郁”理论辩治斑秃经验[J].中医学,2024,13(4):573-578.
[7] 宋莉敏,林津仪,林笑笑,等.灯火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斑秃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0,TNF-α及IFN-γ水平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1):16-20.
[8] 黄红,李勇,宋文英.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斑秃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新中医,2023,55(14):8-13.
[9] 田小磊,冯浩.中医外治法治疗斑秃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23,43(10):1607-1613.
[10] 储心乔,郭玉峰,高宁,等.毫火针结合“老十针”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案[J].中国针灸,2023,43(1):72.
[2024-06-24收稿]
基金项目: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计划(编号:2023ZYYC2016)
作者单位: 030013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