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024-12-13 00:00:00黄利丹
新课程·上旬 2024年31期

教学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积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在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保证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也要注意对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较为轻松地学习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将语文知识转变为自身的基础技能。鉴于此,下面就《少年闰土》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一课主要围绕“我”的回忆对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进行了刻画。虽然“我”与闰土相处的时间较短,却对这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的少年。在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我”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少年闰土》一课中对人物特点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文中出现的对话形式相对较多,本文通过对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闰土捕鸟、海边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的故事情节。从整个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二、教法分析

在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感受和体验。第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句子和情节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受到启发,并逐步理解作者进行人物描写的情感表达意图。第二,运用朗读的教学方法。朗读是学习语文课文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从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方面学习和理解课文。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以读懂、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为朗读目的,并让学生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根据作者的心理活动进行语调和情绪的调整,提高其朗读效果。通过反复的朗读练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足够的了解后,他们才能逐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仅可以深入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还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设与课文情节相关的情景即为情境再现,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课文中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并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期待。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第一,了解少年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能够从文中找出形容闰土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句子。第二,掌握文中作者在人物外貌上的描写方法,了解其情感表达,并进行仿写。第三,在完成上述两个目标的基础上,学习有关描写闰土外貌和看瓜刺猹的片段,让学生认识到闰土在作者的心中不仅是一个纯朴、健康的农村少年,还是一个智慧勇敢让人敬佩的小英雄。

教学重点:揣摩人物特点。本文通过描写闰土的生活经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机智勇敢、纯朴善良的农村少年。这些内容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分层讲解,让学生逐步掌握。

教学难点:感知语言的表达能力,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难点二是本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闰土、对广阔生活天地的向往之情,不易被学生理解。

四、过程与方法

将文中的故事情节和重点词句结合起来,体会闰土的活泼可爱、机智勇敢和聪明能干。学生通过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内容和其他描述内容,掌握人物动作、外貌和语言的写作方法,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一)教学过程

1.前置学习,整体感知

在正式开课前,教师把提前制作好的前置自主学习单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学习单中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鲁迅:鲁迅的家境虽然很富裕,但他个人非常节俭。鲁迅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短而直,胡须非常浓密且呈现一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说出自己对鲁迅的理解,并向学生讲解:鲁迅是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当代文学领域享有盛誉。郭沫若曾经说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堪称精品,其作品艺术水准已经达到了极致,是其他文学家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设计意图:对鲁迅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对鲁迅的相貌和文学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其作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引入课题,概括主要内容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在上述学习环节中,学生已经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入课题,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对整体内容进行概括,并抛出问题:闰土向“我”讲了哪些生活趣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解析课题,朗读课文,归纳总结闰土向“我”讲的几件事情,重新梳理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标题式的概括,能体现出知识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概括知识。)

4.进入问题空间,小组内提炼筛选

各组学生进行整理、总结性提问,教师可指定某个小组进行代表性阐述,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对文中的几件事情进行归类和总结,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问题预设:你认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农村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并把有共性的问题整理出来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以此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互教互学

为学生安排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和探讨。同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让学生从课文的主题、人物塑造、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学习,让学生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雪地捕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

重点提升:闰土向“我”讲述捕鸟的过程。指导学生把有关捕鸟动作的词语标注出来并读一读。

2.海边拾贝:生活丰富多彩

重点提升:“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贝壳有不同的颜色,如五彩斑斓、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等。

3.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重点指导朗读:月亮地下,你听,拉拉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思考“闰土捏着胡叉的原因以及走向猹的动作,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内容,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月夜的美和闰土的机智勇敢,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读一读第一段内容。

(教师可指定某个学生进行朗读,并对其朗读表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熟读文章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所在,学生要想体会文章的意义和内涵,必须对其内容进行正确、流利的朗读。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出第一段,让学生想象和感受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4.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

通过闰土的讲述,“我”了解到他原来拥有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你们在生活中经历过这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吗?闰土还向“我”讲了哪些生活趣事?从闰土的生活经历中体现了农村少年的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将了解闰土人物形象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逐层理解能对闰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全文从整体上有一个梳理、把握、感知。)

5.重点句子的理解

在闰土讲了雪地捕鸟的事情后,“我”产生了盼下雪的念头;说了海边捡贝和瓜地刺猹之后,“我”突然思索:我并不知晓世间存在这么多的新奇事物,如海边那五彩斑斓的贝壳,西瓜的危险经历,只知道在水果店才能买到西瓜。“我”听到闰土丰富的生活经历不禁感叹到:啊!在闰土的内心深处,有无数神奇的事,但这些都不为我之前的友人所知晓。教师就“他们”并不清楚的事情,引导学生作答,学生无法作答的,则给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是什么事?“他们”具体是指什么人?“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表达了什么?这话是对“我”内心何种感情的诠释?(“我”身为大少爷,但闰土却是一个来自乡下的孩子,少爷是如何对仆人的孩子心生羡慕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从感情逐渐转化为逻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穿插练习,知识落地

结合板书,各小组成员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交流、探讨,并总结作者刻画出的闰土形象。

(设计意图:根据所学内容对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穿插练习,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落地,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顺利进入写作课程。)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三十年后闰土会有什么变化?当“我”与闰土相遇时,我们会看到怎样的场面和景象?教师指导学生翻阅文学作品《故乡》,以此深入了解鲁迅并进一步探究他的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考路径被引至一个更加宽广的领域。给学生推荐各种阅读材料,展现了教师的语文教育思维方式,把语文内容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教学反思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教学设计的优点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小组协作与探索的教学策略,尊重每位学生的意向与决定。同时,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但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只是按照故事情节描述、解读文本,忽视了课文中的情节设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挖掘。因此,在《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课堂策划和引导工作,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层层突破教学难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百色市右江区龙景第三小学)

编辑: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