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以视觉语法为依据,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语料库分析交叉融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使用MAXQDA质性分析软件自建多模态语料库,以新时代廉政漫画作品《漫讲廉政》为例,阐释多模态廉政话语的视觉语法特征。
廉政话语是政治话语的一种,它以国家作为言说主体,呈现国家视角,表达国家立场,进而建构社会现实。学界大多从廉政话语的文化基础、传播策略以及构建原则和路径等方面分析,很少从多模态话语分析层面对廉政话语进行研究。以往单纯的廉政漫画研究同样存在着理论不清晰、方法欠系统的问题。随着李战子首次将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带到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成为国内话语研究的一大热点。经过多年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已呈现出实证研究的新转向,如韦琴红、李德志等对报纸多模态语篇的分析,严慧仙、潘艳艳、李炳楠、孙毅等对宣传片的分析。
如今,以漫画为代表的新型廉政话语正逐渐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本文基于视觉语法理论,以廉政漫画作品《漫讲廉政》为例,利用MAXQDA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多模态廉政话语的视觉语法特征和图像模态的隐喻构建,助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廉政话语体系。
一、研究概况
本文以中央红旗出版社2018年发布的多模态廉政作品《漫讲廉政》为语料来源。该作品是根据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部署要求,创作而成的警示教育系列读本。
作为新时代的廉政文化作品,《漫讲廉政》得到了中央纪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其进行学理分析和阐释,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廉政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漫讲廉政》上中下三册总计210幅漫画,构建成一个多模态语料库,使用MAXQDA质性分析软件分别对图像进行编码定量统计,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Kress&Van Leeuwen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扩展到视觉图像上,建立了视觉语法,根据视觉语法理论,图像有三种意义,即再现(representational)意义、互动(interactive)意义、构图(compositional)意义,为多模态话语研究提供了认知基础。
二、视觉语法分析
(一)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指的是图像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的客体及其关系,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的实现依赖于行为过程、反应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概念再现依赖于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
叙事再现主要描写动作和事件,呈现图像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存在一个“矢量(vector)”去联系参与者和图像。在《漫讲廉政》中,有各种各样的“矢量”,例如动作、表情、言语和内心独白,这些矢量结合起来,就会表达出特定的意义。
图1显示了一个典型的动作过程,其中“矢量”是连接参与者和目标的动作。一名官员拿着金元宝,衣服中放了几袋数额不等的钱财。官员是参与者,钱财是参与者的目标。这个动作过程表现了一名腐败官员正在谋取钱财的过程。图像中的参与者和目标,能够很好地帮助观看者理解文本内容。
在大多数情况下,动作过程不是孤立的。图2中,我们可以同时看到动作过程和心理进程。一双手正在“输送”钱财给闭着眼睛的参与者,即受贿人。受贿人的面部表情和张开大嘴将钱财吞入肚中的动作,表现出毫不在乎的心理状态,构建了行贿与受贿的叙事过程。
人物的话语往往会传达出心理内容,所以言语和心理过程经常同时出现。图3中,参与者用手拦住“法律学习”的书本,说:“不看!”同时在对话气泡(dialogue bubble)中说道:“帮亲帮友,拿人钱财替人牟利,没什么大不了!”图像中的参与者没有复杂的动作过程,但可以看到其言语和心理独白。对话气泡和言语内容成为心理过程的载体,生动展现了参与者的思想内容,有助于观看者更好地理解案例内容。
复杂的图像会呈现多种不同的叙事再现过程。图4包含了行为过程、反应过程和言语过程三种类型。可以看到,一名官员(参与者)大声说:“想要项目先表示!重大决策听我的!”并用双手挡住身后的四名下属。在这幅图中,四名下属充当了“反应器(reactor)”,提供了参与者的情绪反应。二者通过视线联系起来,旨在帮助观看者了解图中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图像引导观看者通过文本找寻事件全貌,这种意象激发了观看者的好奇心,并帮助其理解文本的内容。
概念再现是相对静态的过程,表征了参与者的类别、结构和意义。与叙事再现相比,概念再现没有“矢量”,只依靠象征实现。《漫讲廉政》中的漫画经常通过较隐晦的方式进行象征。图5展示了一个拿着钱袋子的参与者,即将踩到深不见底的陷阱,这象征着贪婪会使人陷入罪恶的深渊。
(二)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指的是图像中的参与者(participant)与观看者(viewer)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由三个元素来体现:接触(contact)、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和视角(perspective)。
接触指的是图像中的参与者和观看者的目光接触,被分为“需求类(demand)”和“提供类(offer)”两种。当图像的参与者和观看者对视,就代表观看者试图与参与者建立某种“需求”关系,这类图像被称为“需求”图像。反之,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没有视线交流,这代表参与者仅提供一些客观信息,这类图像就被称为“提供”图像。在图6中,受贿官员正在与行贿者进行交易。与此同时,二者的目光互相对视,没有望向观看者,这表示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不存在“需求”关系,作者仅借助图像来“提供”客观性的信息。
图7展现了一名官员脚踩高楼大厦,目光直视观看者,作者在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创造了一种“需求”关系。这种目光直视的画面会引起观看者的注意,让观看者感同身受,从而刺激观看者去阅读文本。通过阅读文本便可得知,某官员在任职期间为了获得政绩,采用强力手段管理拆迁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不同的社会关系可以通过参与者和观看者的社会距离来表达。社会距离则通过镜头的远近,暗示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具体而言,近距离的镜头表示较亲密的关系,中距离的镜头表示一般的社会关系,远距离的镜头表示较冷淡的关系。我们发现《漫讲廉政》中的图像多为中远距离镜头,少有近距离镜头,例如图8、图9。这说明作者有意将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拉开距离,让观看者感觉到自己是图像的旁观者。因为廉政漫画总是以负面案例为主,人们对坏的事物在心理上总是希望保持距离,这也是廉政漫画的特色。
图像中参与者的视角能够反映其主观态度,分为水平视角(horizontal)和垂直(vertical)视角。水平视角体现观看者对参与者的融入程度,其又分为正向视角和侧向视角,正向视角能够让观看者有更强的代入感,侧向视角更偏向用客观的角度观看图像,《漫讲廉政》中多为正向视角,会带给观看者更强的代入感,起到吸引观看者阅读案例文本的作用。
(三)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指的是图像元素在方位上的特定含义。主要依靠三种途径:信息值(information value)、突显(salience)、取景(framing)。
信息值的实现取决于图像中元素的位置。就结构而言,中心位置的图像比边缘位置更重要。以图10为例,左边位置展示了参与者携赃款逃跑的信息,右边的图像揭示他逃跑的原因。在廉政主题漫画中,腐败分子是主要对象,出现频率高,因此左边的参与者在漫画中属于已知信息,右边“虚假粮食轮换”是该图像想展示的新信息。
又如图11,图像顶部的参与者指着底部建筑说“拆”。通过阅读对应文本可知,图像描述了某官员为了政绩大拆大建,严重违反相关规定。
突显是指通过一定手段将作品中的元素突出,以引起观看者注意。Kress &Van Leeuwen认为,一个特定的显著性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视觉线索来判断,如大小、色调、颜色、视角、焦点、重叠等,这些视觉线索有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协同起作用。在《漫讲廉政》中,创作者常会通过放大某种元素来实现突显。图12将乌纱帽放大到足以藏下巨额钱财,用来揭露腐败分子涉事金额巨大,并讽刺其侥幸心理。
取景指通过一定的取景手段对图像进行切割。《漫讲廉政》中,没有明显的用取景手段分隔图像的元素。元素之间通常通过各种载体建立联系,共同表达出图像意义。
三、结语
《漫讲廉政》中的意象充分实现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在再现意义上,《漫讲廉政》中的叙事再现占主导地位,即描述动作和事件,有助于唤起联想,丰富观看者的想象力,促进对案例文本的理解;在互动意义上,《漫讲廉政》中“需求类”和“提供类”的接触方式带给观看者更强的代入感;在构图意义上,《漫讲廉政》中信息值的实现依赖于元素在图像中的不同位置,这些位置传达不同的信息,使图像成为一个连贯的意义整体。
作为多模态文本,《漫讲廉政》打破了传统的单模态文本的局限性,将文本和图像有机结合,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想法。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该漫画中图像模态和语言模态之间的符号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Kress, G&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Routledge,1996.
[2] Forceville,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London/NewYork: Routledge,1996.
[3]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2003(5).
[4]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1).
[5] 韦琴红. 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6] 洪化清,倪亦斌. 中国传统故事多模态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以瓷器上的故事画语料库为例[J]. 外语界,2023(2).
[7] 祁雪春. 十八大以来中国廉政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J].东南学术,2019(5).
中国故事2024年11期